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6摄大乘论略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寂曰。此處陳隋兩譯文有錯铡4蜗碌诖罅堄业谒男袕陀袆e釋至以後釋前一百一字應人能引無上菩提下。四道理者。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如解深密經第五·瑜伽七十八·雜集論十一等明。三量者·謂現量·比量·拢塘俊H缍ㄗR疏·因明論疏·瑜伽倫記五上等辨。四句偈文舉純善意顯不相摺F兴_於生愛悲攝受而已。離我見故。非先白後黑先有明益後有損等。故名不相摺L谱g安文得處。然偈第二句諸譯不同。陳譯云隨順於善故。隋譯云亦隨順諸善。唐譯云後隨順不善。唐本與古二本。意趣相反。唐譯不字恐字形铡酢肌R葬後屒罢摺R葬峋涑汕熬渲x。謂不相摺孰S順。隨順故成就。可檢唐譯也。○二明十義具足三德。是一切智智因。
    論曰為諸(至)智智釋曰由此智智十種勝相配境行果。如上宗趣中辨。菩薩乘中境行及果具說焉則教理智行位因果悉能攝在於此十義無有餘蘊。依此修學則必定至得無上菩提。成滿一切智智。餘文可解。○五以偈結最。
    論曰而說偈(至)十義勝。結攝偈文應在章終。隋勇兩譯安文失所。蓋會者之錯耳。上來無等拢陶戮埂!鸬诙x次第章。於中分二。今初標章名。
    十義次第章第二。○二正釋文。
    論曰云何(至)圓滿釋曰此十(至)說次第三譯文旨明著。可解。但其說經劫之文頗有異致。今譯本論云應修隨一三阿僧祇劫。釋論云於十地中隨差別應修習各三僧祇劫。蓋斯依三十三阿僧祇之說耳。隋譯云於十地中經三阿僧祇劫分分應修旨同陳譯。唐譯云於十地中分分差別應勤修習。謂要經三無數大劫。是似將今論說牽合通途所說。然今論文勢頗異通途。唐譯之中削去奇說以殉所宗乎。梵本有此異乎叵知。復有別釋已下錯簡如上已述。十義次第章竟。○第三眾名章二。今初標章名。
    眾名章第二之一○二正釋文二。初引經偈證阿梨耶識體。後以理教辨依止識名。今乃初也。
    論曰此初(至)涅槃。釋曰今欲解脫論中初徵問。後如佛世尊下正引經偈證本識體。釋論之中初標章。後此即此下正釋。於中二釋。第一釋中別釋四句。釋初句中。初明此界。後約此界下釋無始時。初中以性釋界。以解為性。是即如來藏覺照之義與起信所說本覺大旨相似。正義亦與華嚴楞伽勝鬘等經及佛性寶性起信等論。其旨??全。而此五義蓋方等大乘之樞柱也。如來藏心湛若虛空。本來寂滅自性涅槃。是心即眾生正體。是一切拢ㄖ蛞病R磺蟹ㄖ鎸嵰病W孕陨埔病J枪逝c此相應隨順則必生因果二位一切善法。若摺娲朔▌t自體成殼耄Р卣嫘浴I髽I苦。而三雜染乃成殼。眾生心中妄計其無所有如虛空華。故諸雜染法雖不離此如來藏非是藏性猶如空華非是空性。勝鬘經云。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寶窟云。如佛性論說一如來藏以自性為義。一切諸法不出如來自生。無我為相故。二法界藏者彼說正法藏。今言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義。拢怂哪钐幍热〈诵宰骶彻省Hㄉ聿卣咭灾恋脼榱x。至者證了。一切拢诵艠氛浴S纱诵艠妨钪T拢说萌鐏砉Φ隆K某鍪篱g上上藏。三由有例見不得拢ā>叽巳x。名之為世。此法無此三義故名出世真實也。五自性清淨藏以祕密為義。若一切法隨順此性則名為內。是正非邪。若摺死韯t名為外。是邪非正去云云。寂曰。此是方等之大宗。性相之綱紀也。四念處乃至八拢懒_蜜。由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悉從如來藏性等起故。起使順性損減無明殼。諸雜染法摺嬲嫘浴F鸨阍鰺o明殼耄Ц舱嫘浴J枪噬迫眷缎皂樳‘天殊。所謂善惡不二染淨不二者。此即就善惡等空性而說焉。非有實物為惡為善者而不二也。近世有謬解圓教法門者。以妄情謂浪說不二。遂使人謂真如緣起為善惡等如一團鐵作之如意現可愛相造之劍戟現可畏相等記無異。此是流俗之意見也。欲學方等教者必須務遣除此情見也。約此界等者釋無始時。接者猶住。勝鬘經云。生死者依如來藏。以如來藏故。說本際不可知云云。如經言世尊此識下釋第二句勝鬘經云。如來藏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世尊。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斷說異外有為法依持建立者如來藏云云。又云。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云云。此經文義如勝鬘寶窟起信義記等辨。經云是建立。今所引云是處。異義可知。處者蓋指所緣執處也。此中初明真性常住德。後明有為生死法。如來藏性恒少功德與自體相應。不離自體。具大光明常住不變是即不空如來藏也。一切生死法雖與藏性俱虛空恒隔。無明耄П巍坞x智明。如是二法順摺m殊。無不如來藏是依是持是處。故云一切法依止。如經言世尊若如來藏有等者釋第三句。若如來藏有則不可生死是有。然眾生無明不了故如來藏耄АI婪ㄆ鸸试迫粲兄T達有。如經言世尊若如來藏非有等者釋第四句。勝鬘經云。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云云。當知從初一念厭生死樂涅槃心。乃至金剛一切拢ㄏな侨鐏聿匦牡攘饕病痛未私缦碌诙尨酥腥x可知。初釋初句中。此句揀有始。若無此句不顯依止本際無始故。釋第二句。可解。若有諸道下合釋後二句。此中初明依止勝能。後明依止下劣。初中有二。初列果報等四。後結有勝能。初中先明由此有果執。次明由果報眾生令生正解。次明或上勝行應得勝德。後明煩惱依止。極重煩惱等者。唐譯中言猛利煩惱長時煩惱。隋譯云。極重煩惱及牢固煩惱此等種果報中勝者身有堪能等三譯文旨猶異。今且就今譯而判之。此四種中。初則補特迦羅自體。次二乃解行。後一是所對治。當知由阿梨耶如來藏故有諸道。有諸道故有果報等四。由此四故得有生死及證得涅槃。故名依止勝能。次明依止下劣中。翻此四種者。蓋乃指昧劣眾生及外非情等。如是徵劣生死中不但諸道非有。涅槃義亦無有。何以故。若無所救所斷所知則智斷恩德無由顯成故。寂曰。此一段釋隋唐兩譯文簡略。義亦與今大有逕庭。第一釋中。彼但以因釋界。不出如來藏甚義。亦不言以解為性。不引說如來藏經之三文。第二釋中文旨碩異。可見。今譯此文大抵與楞伽勝鬘佛性寶性等經論其旨相同。前所謂今譯宗致含容從始向終之趣者此文最為顯著矣。學者察焉。○第二以理教辨本識名中二。初承上起下。二正釋。今初。
    應知依止(至)梨耶識名○二正釋中二。初正明本識名。後釋異名。初中亦二。初明阿利耶名。二明阿陀那名。初中二段。初引阿毘達磨證。後引解節經證。初中有二。初正引經偈。後顯立名因。今乃初也。
    論曰阿毘(至)人說。釋曰諸法薩說。第二句一切種子識自顯諸法依藏住。可知。阿梨耶識相續前果報後成因者顯阿梨識種現但是一體義分。寂曰。慈恩宗家釋阿賴耶種現眨蝗绶Y麥種。而斥他方種現不異之義云云。今釋之出往往有種現一體之趣。以余思之。舊論所說其義深玄應思。為勝人說者。若論正為則指地上大菩薩。若言兼為則地前菩薩及二乘見諦跡已上亦勝人攝。勝鬘經云。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可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云云。又彼經出三種人可見。中論云為已習行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說因緣相。十二門論云摩訶衍者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為大功德利根者說。乃至諸佛大人之所乘故名為大。觀世音彌勒等大士之所乘故名為大。無性攝論云即大菩薩有堪能故。如來藏阿梨耶者。三乘見道已上所受界外妙理。非凡夫所洠y也。若其未見諦者則但信仰而已。後人譚圓教者學躇階云云。不顧自己腳緣下云何。妄談經無所不至。蓋時咧挂病H艘姷酪殉删驼哚輳泛踔鐏聿匕⒗嬉9试破兴_境界。亦阿梨耶無明識中有微細法執所知障能障菩薩道。故梨耶法教為菩薩說可知。寂曰。安慧等計能合今論所說。斯其一矣。○二顯此識立名因。
    論曰此阿(至)梨耶。釋曰此語(至)不斷故。此中初承上起下。可知。一切有生下明藏三義。初乃能藏義。一切雜染法種子攝藏於此識中故不淨品為因。本識為果。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