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6摄大乘论略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屬。次復次曰下更明名義了不了二法各異。次復次可若下引例證名義各異。後由如下結釋。可知。○第六入資糧章中二。今初標章名。
    入資糧章第六。○二正釋文明第七處中二。初明四如實智。後明入唯識觀。今乃初也。
    論曰由四。釋曰此即(至)實智。此中初正明四尋思所引四如實智。後結四尋思四如實名義。初中四節。可知。瑜伽論三十六云云。何名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名尋思唯有名已。即於此名如實了知。謂如是名為如是義。於事假立。為令世間起想起見起言說故。若於一切色等想事不假建立色等名者。無有能於色等想事起色等想若無有想則無有能起增益執。若無有執則無言說者。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名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事尋思唯有事已。觀如一切色等想事性離言說不可言說。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名事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自性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自性假立尋思唯有自性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所有自性非彼事自性而似彼事自性顯現。又能了知彼事自性猶如變化影像響應光影水月燄火夢幻相似顯現而非彼體。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最甚深義所行境界。是名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云何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謂諸菩薩於差別假立尋思唯有差別假立已。如實通達了知色等想事中差別假立不二之義。謂彼諸事非有性非無性。可言說性不成實故非有性。離言說性實成立故非無性。如是由勝義諦故非有色。於中無有諸色法故由世俗諦故非無色於中說有諸色法故。如有性無性有色無色。哪是有見無見等差別假立門。由如是道理一切皆應了知。若能如是如實了知差別假立不二之義。是名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愚夫於此四如實智有所闕故不現前。故便有八種邪分別轉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渭由此邪分別起諸雜染(云云)。
    ○後明入唯識觀中有二段。初觀四境遣外塵。二證得意言分別遣分別。今乃初也。
    論曰若菩(至)為量釋曰已入(至)通達十信三賢四善根通名如行。初修觀時觀名義自性難似顯現唯是意言分別難此無別外境。此中初觀名。次此義依下遣義。後此名義遣自性差別。如是四境唯意言分別似而顯現耳。○二證得意言分別遣分別。
    論亦如是(至)識觀釋曰是觀(至)真觀。此中初明證得一切唯是意言分別不見四境。次明境已無故分別亦無有實體。後結四尋思四如實智觀意言增入真唯識觀。○第八處方便中二。今初問也。  
    論曰於唯釋曰此下(至)入譬。○二答釋中有二。初答第一問明所入法。二舉譬答第二問。初中亦二。初略敘所入三法。後重釋所入法乃初也。
    論但入唯釋曰此下(至)得入此中三節。初明入唯量。次明入唯二。後明唯種種。明唯二中。因者即相識。果是見識。所依能依亦應準知。明唯種種中與隋唐譯頗異。隋譯云。唯是一識。種種相生非速疾故次第而生。唐譯云。種種性者唯是一識顯現。似有種種相非速疾故別別而現諸譯各有道理。未知熟正。三法即指上三節。可知。○二重釋上所入三法。
    論曰名義(至)生故釋曰名義藤譬。此中三節。初明六相無義。顯入唯量義即指定實法。名義及名義上自性差別唯是意識量。無定實法故言冰相並無義。次由此下明入唯二。於相見離言依他性遣能所取分別性。後一時下明入唯種種種種相貌非有似有。是依他離言種種非情計種種。可知。為顯入三性等者等起下之語。○二舉譬答第二問中二。初舉譬喻。二合譬明入三性。初中有三。初明於藤蛇亂智轉。次乃明蛇智不起唯藤智在。三明藤智亦滅知真。今初。
    論曰譬如(至)有故。釋曰人見(至)法故。此中舉蛇想譬分別性三煩惱者謂皮肉心三煩惱。如上已明。二若乘者字倒。可知。二乘唯有法執分別性。凡夫人法具有。此二執相猶如藤上蛇。虛妄不有。可解。○二明蛇智不起唯藤智在。
    論曰人已(至)智在釋曰於依(至)智在此舉蛇智滅時藤智自生。譬了依他性則分別性滅。可知。○三明藤智亦滅知四塵實。
    論曰此藤(至)可滅釋曰若人(至)可除。此舉分析藤唯是四塵似藤而現無有實藤以譬依他細執料滅入真實性。○二合譬明入三性中三。初入分別性。二入依他性及以真實性。三總結。今乃初也。
    論曰若如(至)蛇智。釋曰一如(至)別性六相無義如上已明。文旨分明。可解。○二入依他性及真實性中二。初略明入依他性及真實性。後重廣明證真如法界入真實性。今乃初也。
    論曰於伏(至)智故。釋曰於入(至)實性。藤智譬依他性。四微譬真如。菩薩先以依他性遣分別性。今亦依真如無生性智遣依他假智識入真實性。是名入依他性及真實性。○二重廣明證真如入真實性中二。初承上起一。二正釋。今乃初也。
    論曰如此釋曰若菩(至)實性。本文承上入分別性入依他性以問入真實性。釋中略明入三性。可解。○二正釋中二。初長行。後偈頌。初中亦二。初明伏滅塵想。後明入真觀。初中有二。今初正明伏滅塵想。
    論曰若捨(至)塵想。釋曰若菩薩(至)塵想此明修此觀位先所聞數習熏修力能伏滅塵想。是乃前所熏習聞思慧功成位真修現前之趣也。○二明伏滅塵想由。
    論曰以一(至)得生釋曰昔意(至)得生。此中本文上句明一切塵不生所以。下句明一切想不生所以。釋論之中。總明塵想不生。而不分句釋。會本全為二段者。蓋不得釋論之文旨故耳。○二明入真觀。
    論曰由此(至)實性釋曰由菩(至)為名釋中二問。以二義酬此問。初以無分別智為名。後以至究竟名為名。是名為菩薩將入真觀時所住。究竟名至下當知。次以無分別智證真如法界為酬第二問。次明菩薩無分別智證住真如法界。故心行平等平等離能取所取。十種平等者出於十地經論第八(初紙)後由此義下結入真實性。前說菩薩下起下。○二偈頌。
    論曰此中(至)別境釋曰為答(至)如境。此結頌明第十究竟名是菩薩所住。音字合三十七者。大品廣乘品。智論二十八·四十八·八十九華嚴五十八。涅槃經第八。大集經第四。大日經具緣品等。說四十二字門大集第十(十八紙)說二十九字母法門(云云)○○二總結。
    論曰如是釋曰如此(至)勝相。上來入資糧章竟。○第七入資糧果章中二。今初標章名。
    攝大乘論釋第九。
    入資糧果章第七。○二正釋文中三。初開章。二正釋。三結釋。今初。
    釋曰由入(至)有八種。○二正釋中八種果。今乃初三。一得勝時。二得勝方便。三得勝果。
    論曰由入釋曰此文(至)攝故。釋中初明得勝時。次明得勝方便果。後明得勝果。又障名攝者。三煩惱者是地所對治故。○第四得勝通達果。
    論曰善通釋曰即明(至)二乘。釋中以三義明勝通達。初由得四依者。四依有三種。謂人四依。法四依。行四依。今乃指法四依。法四依者出認涅槃經第六大乘義章十一本法苑珠林百十八等。依法不依人者。謂菩薩自深通達法性得決定智。不由人語而心移轉。故言依法。第二釋云云。十地即法界始終。出障顯出必有此躇通達此始終。故云善通達。第三釋中言四種方便者。指四尋思四如實。二方便者即指尋思如實二方便。凡夫不達生死苦故不修二方便。二乘不達不住涅槃故速修是方便趣求涅槃。菩薩不然云云。餘文可解。○第五得勝定位果。
    論曰得生釋曰即明(至)佛家。如來家即一真法界也。入見道位無分別智冥合真如法界。是名生佛家。餘文可解。○第六得勝恩養果。
    論曰得一釋曰即明(至)自苦。是亦通達法界故。即見自他法界平等成四種恩養而自利利他所究竟。般涅槃為歸處。無餘依涅槃界是一切乘所歸處。是極無上甘露界可知。○第七得勝意用果。
    論曰得一釋曰即明(至)解脫文旨明著。可解。四攝者如大品二十六。智論六十六·八十九。瑜伽四十三。倫記十下(二十八紙)等明。可尋。○第八得勝至得果。
    論曰得一釋曰即明(至)平等可解。○三結釋。
    論曰此觀。釋曰菩薩(至)次第。上來入資糧果章竟。此一章文在隋唐譯僅十二行。文養極略。結釋三見全無。可見。○第八二智用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