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6摄大乘论略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為實。修因無定色心無礙亦名實報無障礙土。言無障礙者。一世界攝一切世界。一切世界亦如是。此名世界海。亦名世界無盡藏。別教初地入此世界有七種淨義。乃至華嚴明因陀羅綱世界。攝大乘明華王世界皆明果報土無障礙相。四明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寂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故涅槃云。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此經云。若知無明性即是明。如是皆是常寂光義。不思議極智所居故云寂光。亦名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其名土。一法二義故。金剛般若論云。智集唯識通如是取淨土。非形第一體。非莊嚴莊嚴。乃至普賢觀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各常寂光二賢首說者。探玄記第三明世界種類云。小乘唯有一類娑婆等界。無別淨土。三乘中有二。一約佛自住處有三。一法性土。二實德土。謂行等。三色相土。謂勝寶等。後二為自受用土。此三非攝化處。故此中不辨也。二約佛攝化處。亦有三。一化身土。此有二。一染。謂此娑婆等。此約釋迦。二淨。謂餘方化土。此約餘佛。二變染土。謂足指按地等。三他受用土。謂十八圓滿等。初中二。若依始教唯有百儯惛“賰|釋迦為攝化境若依終教如智論中。以三千大千世界為一數。數此至恒沙為一世界性。數此復至恒沙為一世界海。數此復至恒沙為一世界種。數此復至無量恒沙為一佛所化分齊。其受用土若依始教在色界頂。為引小乘在同界說。若依終教不在三界。如涅槃云。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無勝。是釋迦佛實報淨土。又於一切須彌樓山世界畔間往往安一淨佛土。此通報化為引眾生。三依一乘有二。一約果分。十佛自體國土海此當不可說。寄緣說十。如第二會說。二約攝化處有三類。一從須彌山界及樹形等已去。乃至一切眾生形世界海為第一類。二三千界外別有十世界。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輪。四世界圓滿五世界分別。六世界施。七世界轉。八世界蓮華。九世界須彌。十世界相。此等當萬與已去輪王境界。為第二類。三十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具足主伴。如帝綱等。是佛境界為第三類又梵綱本疏出五說三淨影說者。大乘義章第十九明淨土義。今略出之。淨土有三。一事淨土。是凡夫有漏淨業所感。是亦有二。一則凡夫求有淨業所得土。如上諸天等。受用之時還生三有煩惱。二則凡夫求出淨業所得土。如安樂國眾香界。受用之時能生出道。二相淨土。謂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居土。如龍樹云。有妙淨土出過三界。是阿羅漢當生其中。此諸賢拢蘖暰売^對治無漏。所得境界離垢清淨土。雖清淨妄想心起如夢所睹。虛偽不真。相中離垢。故名相淨。修因之時心無局別。故受報之時土無方限。所得境界隨心迴轉約行約心二門三真淨土者。初地已上乃至諸佛所在土也。諸佛菩薩實證善根所得之土。實性緣起。妙淨離染。常不變故。故曰真淨。然此真淨因無緣念。土無相狀。如梵王頂上寶殊體雖是有而無青黃赤白等相。亦如比丘無作戒法體雖是色而無一相有。又此真土因無定執。土無定所。因無分別。土無彼此自他之異。於中菩薩所得之土名離妄真。提得真土還與妄合。如空在霧。於此門中土隨位別。階降不等。隨諸地位。妄土漸滅。真土漸現。如霧漸消虛空轉現。如來所在之土名純淨真。純真無雜。如淨虛空。土雖清淨應與染合。如是真土智悲所得。智依空成。以智攝行。行皆離相。所得之土還同彼因。妙寂離相。猶如虛空。悲隨有生。以悲攝行。行皆為物。所得之土還同彼因。隨物所現。猶如淨珠無色不現。是乃由如來藏中法門有二。謂寂滅門。緣起作用門四相宗說者。相宗所依經論其說非一。且如瑜伽論第四說色頂成佛相。第七十八卷明淨土穢土別相。第七十九卷初說清淨不清淨剎差別。其言淨土言清淨剎者。指已入大地菩薩所居土。其言穢土言不淨剎者。即指娑婆世界。其餘無別明佛身土之文。雜集論第六曰。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非業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然由大願清淨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尚非得靜懀д哽o懀Ь辰纭r尋思者。莊嚴論第三說身。謂身性身。食身。化身。土亦準知。今論第十六說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此中自性身者。是諸如來法身於一切法自在依止故。受用身者。諸佛種種土及大人集輪依止所顯故。此以法身為依止。諸佛土清淨大乘法受樂受用因故。變化身者。以身為依止。從住兜率天及退受生說八相。唐譯第九唯識論第十釋大牟尼名法曰。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如是法身有三相別。一自性身云云。二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云云。二他受用云云。三變化身云云。即判如來身土出三義。有義如來功德身土甚深微妙。非有非無雖諸分別。絕諸戲論。非界處等法門所攝。有義如來五根五境妙定生。故法界色攝非實五境五識。故知如來唯有意法意識三法。有義如來功德身土如應攝在蘊處界中云云。以第三義為如實義。佛地論第一亦出三義。初義即當唯識第三如實義。第二義同彼第二說。第三如實義即當唯識所出第一義。師資異義。可知。寂曰。佛地三義中。初義則大乘始門之說。後二義則大乘終門之說。今論所說大旨同後二說。且按無著天親等古說。建立三身三土。不顯了分別他受用。佛自受用含攝自性受用之中。而非有孤然自受用色等而詮緣可攀。後至唯識佛地二論條然分別四身四土。雖二論所判極精密。不知古說淳朴似疏卻妙乎。至下更辨焉。二正辨彌陀佛國者。經論及釋家判彌陀佛國其說頗多矣。或說為報土。如大乘同性經摩訶俱絺羅經悲華經楞伽經華嚴經壽命品無性攝論第九佛地論第一等。或說為變化土。如鼓音聲經等。或說為通二。如智論等如無量壽等三部經等諸師所判非一。如淨土論說為蓮華藏世界。意趣可知。天台判為凡拢由掀分疁Q土。淨判為事淨土。如前已出。至相云。阿彌陀國一乘三乘不同。若依一乘阿彌陀佛土屬世界海攝。何以故。為近引初機成信欣境。真實佛國圓融不可說故。若依三乘西方淨土實報處。通成四土。一法性土。二事淨土。三實報土。四化淨土。是報化也。非化身化。觀經玄義分判為唯報非化云云。慈恩佛土義林以二義判彌陀佛土。以觀經第九觀證他受用。引鼓音聲經證變化土云云。群疑經一出三釋。一西方極樂是他受用土云云。二謂變化土云云。三謂通二土。地前見變化土。地上見他受用土云云。判西方三界攝不攝異論云云。又判觀釋九品分齊眾說紛紜。不遑此載。問。上來諸說孰是孰非。答。並皆有道理。隨順拢肌2豢善珗陶姼偸欠且印H鈹z論通釋家謬者。當初攝論通釋家蓋多矣。而典藉不行于世。故叵辨其說之巨細。今準群疑所舉以彈斥之。彼云。自攝論至此百有餘年。諸德咸見此論文不修西方淨業云云。彼說當時障蔽淨教。可知。今將辨彼非略出二失。一者不辨教格之失。二者執一妨餘之失。初不辨教格之失者。大乘有始門終門。智斷行位條然有差。如懸譚述。四意四依等乃大乘始門之說也。如瑜伽攝論等以他受用土名為淨土。不許變化土有他方將剎。唯識論中雖於化土立淨穢名。所謂淨者即指慈氏出世。是與瑜伽攝論等所言淨土碩異。若以西方淨土為他受用土則以說異生菩薩發願得生。判為別時意者是五分八教之定格也。豈可怪乎。無量壽三部經等乃大乘終門之說。而開宣願力攝受門與瑜伽攝論宗致各別。豈可得以彼說為定量判斷餘深經乎。故世親論主製若干論隨其所依宗致自別。情無固必。如玉走盤。攝論釋中說別時意。淨土論中勸獎願生。論家之通宏大率若是。通論諸師不循此洪範。墨守一途障椋Т蟮馈K焓箷r人不修淨業。蓋斯不辨教格之所致也。後執一妨餘之失者。凡佛教門有無量差別。所謂性相分別門。結緣勸信門。遮止惡非門。遣蕩執情門。出假利生門。唯識緣起門。實相中道門。感應道交門。佛力加持門。祕密理趣門等。是乃由十因緣所成眾生有種種根性種種欲樂種種信解。不可以一法門攝化猶如一匙之不能開眾戶也。如是異門不止不相障礙。亦能相成。互相助顯。譬如人一身皮肉筋。骨臟腑榮衛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