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三镇中商业最发达的一个镇,曾出现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
明”的繁荣景象。
“朱仙镇”“以朱亥旧里故名”,“为水陆舟车会集之所”。它作为“我
国四大名镇”之一而闻名全国,乃是在元代开通贾鲁河之后。
… Page 76…
尚志县名称的由来
尚志县,原名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赵尚志同志(1908—1942年)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1925年入党,
自1933年10月起历任珠河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联军司令、东北人民革命
军第三军军长等职,为抗日救国,率部转战松花江两岸、远征松嫩平原。1942
年2月,赵尚志不幸落入敌人设下的埋伏圈中,后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坚
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1946年,当地政府将其主要活动
地区的珠河县改为尚志县。
… Page 77…
靖宇县名称的由来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位于吉林省东南松花江上游。
杨靖宇(1095—1940年)1922年到东北工作,在东北长期坚持艰苦的抗
日游击战争,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和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1940
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与日军战斗中壮烈殉国。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抗日
将领,1946年,当地政府将其牺牲地濛江县改为靖宇县。
… Page 78…
黄骅县名称的由来
黄骅县,原名新海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黄骅 (1911—1943年) 1926年参加革命,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4月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春,敌人对我冀鲁边军区实行野
蛮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我军民的生存条件。黄骅
率领部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1943
年6月30日,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遭叛徒行刺遇难。同年8月,当时的山东
军区决定将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以表彰烈士为党、为人民、为中华民族建
立的不朽功勋。
… Page 79…
左权县名称的由来
左权县,原名辽县,位于山西省东部。
1940年11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1906—1942年)随同八路军总
部机关进驻辽县。1942年5月,左权率部队与敌鏖战于麻田附近的十字岭上,
为掩护总部首长与群众转移,不幸以身殉国,终年37岁。辽县人民悲痛万分,
万人上书要求以左权名字作为县名,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于1942年9
月18日将辽县改名左权县。
… Page 80…
子长县名称的由来
子长县,原名安定县,位于陕西省北部。
谢子长(1896—1935年)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
据地的最早创始人之一。他一生驰骋疆场,英勇奋斗,胜不矜功,败不丧志,
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西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
高的威望,他曾任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在陕西清涧县河口战
役中负伤,1935年2月21日与世长辞。为了纪念谢子长,1935年中共西北
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其故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
… Page 81…
子洲县名称的由来
子洲县,原名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
李子洲(1892—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陕西党组织的
创建人之一和卓越的组织活动家,曾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清涧和渭华武装起
义。192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敌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
争,同年6月不幸病逝于狱中,时年37岁。
为了缅怀先烈,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
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李子洲的家乡绥德西川及附近地区,新辟子
洲县,以志纪念。
… Page 82…
志丹县名称的由来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
1936年4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的创始人之一
刘志丹(1902—1936年)率红28军东征抗日到山西,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
在晋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刘志丹同志对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
1928年他与谢子长一起领导渭华起义,1932年创建工农红军第26军,开展
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他与党内右倾与“左”倾
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使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汇合点。
为了永久地纪念他,党中央决定将其家乡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 Page 83…
长安街名称的由来
今日长安街以天安门为中心,东至建国门称东长安街,西至复兴门称西
长安街,全长6。7公里,路宽从30米到80米,宽阔雄伟,横贯北京,享有
“十里长街”之称。
长安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公元1267年元朝大都落成算起,这条大街已
有700多年的历史了。长安街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南墙里的一条顺城街。
公元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在扩建北京城的时候,把元
大都的南城墙拆掉,在今日正阳门 (前门)东西一线上建筑新的南城墙,原
来大都城的这条顺城街,便被扩建为皇城前面的宫廷广场的两翼,并在广场
的东西两边筑起了两座皇城门。东边的叫“长安左门”,在今日劳动人民文
化宫大门东侧;西边的叫“长安右门”,在今日中山公园西侧。于是这条街
也被叫做“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了。
… Page 84…
王府井大街名称的由来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有名的街道之一。据考,辽金时代,这里是个荒凉的
村落。元代建立大都城后,人烟逐渐稠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正式名称。
明成祖时在这一地方建造了10个王府。据《明成祖永乐实录》的记载,建造
10个王府的工程从永乐十五年 (公元1417年)动工,到十八年底完成,因
而这条街也就改称十王府或十王府街了。
明亡后,这里的王府逐渐倾废,十王府的名称不复存在,而习惯地称为
王府街了。这一带随之出现了更多的摊贩和店铺。清光绪、宣统年间,街的
两旁遍设油盐店、米面辅、切面铺、粥摊、饭铺、古玩铺、药铺,还有一个
“官厅”。民国以后,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
考虑这条街比较长,于是将一条街分成三截:北段仍称王府大街,中段改称
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就称做王府井大街了。
现在整条街称做王府井大街。
… Page 85…
中关村名称的由来
北京海淀中关村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科学城,它原名中关屯。相传,当年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见群臣,城里宫中内官怕早晨赶不到,往往提前一天到
这里租民房或造简易房过夜,人称中官屯。现在房子虽不在,屯名却留传下
来。
195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由城里搬来,这是科学院
搬到中关村的第一个单位。一次,该编辑部印公用信笺、信封,事后发现,
信封上的地址错印成中关村,当时也未改正。不料,日后很多单位陆续搬来,
都跟着叫中关村。这样,中关村的名称也就渐渐传开。
… Page 86…
南京路名称的由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即开辟为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
方帝国主义列强先后来到上海划分租界,作为各国侨民居住和经商的地方。
1845年 (清道光二十五年),上海道台慕久决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
北、李家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