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突然发现紫罗兰上也冒出了轻烟。原来,盐酸溅到花儿上了。他赶紧把花
放到水里去洗刷。过了一会儿,紫罗兰的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的了。
波义耳饶有兴趣地把书房里那个盛满鲜花的篮子取来,对助手说:“取
几只杯子来,每种酸都倒一点,再拿些水来。”
波义耳在几个杯子里分别倒进不同的酸性液体,再往每个杯子里放进一
朵花,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看看有什么新的变化。只见深紫色的花儿渐渐变
成了淡红色,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深红色。
这样,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仅是盐酸,其他的各种酸类,都能使
紫罗兰变成红色!”波义耳兴奋地对助手说:“这可太重要了!要判别一种
溶液是不是呈酸性,只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溶液中去试一试就行了!”
但是,紫罗兰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波义耳想了一个办法。他在紫
罗兰开花的季节里收集了大量的紫罗兰花瓣,将花瓣泡出浸液来。需要使用
的时候,就往被试的溶液里滴进一滴紫罗兰浸液。这就是他发明的“试剂”。
走到这一步,波义耳还没有停步。他又取来了蔷薇、丁香等花卉。将它
们的花瓣泡浸液来试验,接着又用草药、苔藓、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进行同
类试验。最有趣的是用石蕊泡出的浸液:酸和碱本来像水一样,是无色透明
的,可是,如果在石蕊浸液里滴进酸性溶液,就显出红色;滴进碱性溶液就
能使石蕊浸液变成蓝色。
后来,他发明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再把纸烘
干。要用时只需将一小块纸片放进被检验的溶液里,根据纸的颜色变化就能
知道这种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了。
波义耳把这种石蕊纸叫做“指示剂”,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试纸”。
… Page 22…
玩具风车和水钟
一个科学家坐在树下,忽然,一只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跌落下来,于是科
学家就根据这个现象,发现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科学家就是
17世纪的科学巨人牛顿 (公元1642—1727年)。
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那的一个农村,幼小时就喜欢制作各种玩具。12岁
那年,他读中学时寄宿在一个药店里,他到药房附近去观看一架风车,回到
宿舍里仿照着做了一个玩具风车,不过这架风车不是用风作动力的。牛顿活
捉了一只老鼠,将它绑在风车的轮子上,又在它前面放着一粒玉米,让老鼠
看得见却吃不着,于是它不住地向前走动,轮子就转动起来。由此牛顿得出
结论,自然界的潜力无穷无尽,人是有能力使机械转动起来的。
于是,少年牛顿努力实践,使机械转动起来。房主家里的地下室中有只
木箱,牛顿就把它要来,他说:“我要利用这个箱子做一只水钟,这个水钟
将能使你按时上班,提醒我及时读书。”
牛顿把水注进箱子,使其有规律地滴动,从而带动他设计出来的指针,
机械转动了,水钟做成了。
… Page 23…
肥皂泡的新发现
牛顿的爸爸扛着锄头,招呼着正在用蒲公英的茎条专心地吹着肥皂泡的
儿子:“孩子,快去给豆苗锄草吧,这么大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爱瞎胡闹。”
“爸爸,您看这肥皂泡,在阳光下花花绿绿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肥皂泡原本就是这样的。”
“不,这是有道理的,这说明阳光不只是一种颜色。”
“肥皂泡跟太阳光有什么关系?谁不知道太阳光是白色的?别发神经病
了,干活去,孩子。”
“问题不这么简单,我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自小便有股子“牛劲”
的牛顿,一旦遇到了疑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肯轻易放手的。那年,他
刚好从剑桥大学毕业,弥漫于伦敦的一场大瘟疫,把他从首都赶回了故乡。
第二天,天空依然那么晴朗,阳光依然那么明媚。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
当刺眼的阳光把牛顿从床上弄醒时,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弄清楚这白色阳光的
秘密。于是,他一骨碌翻身下床,去收集一些必备的器具,开始了新的实验。
在他收集的实验器具中,数玻璃片最多了。因为牛顿认为:肥皂泡,只
不过相当于一个个空心玻璃球而已,既然肥皂泡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呈现多种
颜色,那么,受光照的玻璃片上,不也应该看到那些颜色么?
牛顿在窗前一边吹肥皂泡,一边拿着玻璃片到窗前细心观察起来,可是,
他一连换了数块玻璃片,也没有看到上面出现五彩缤纷的颜色。而阳光下的
肥皂泡,却仍然花花绿绿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牛顿不断地自问着。难道
我的推断错了吗?
正当牛顿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手中无意地拿到了一块三棱形的玻璃,当
把它对着阳光一晃动时,奇迹在眼前出现了。那块三棱形玻璃上,呈现出肥
皂泡上类似的景观。比起肥皂泡在阳光下闪烁不定的色彩来,三棱形玻璃上
的色彩更稳定,而且分层分条呈现。牛顿急忙数了起来:“啊!有红橙黄绿
青蓝紫七种颜色呢。那么,就是说,阳光里包含着七种颜色。”牛顿为自己
的新发现欢呼雀跃起来。可是,他马上又进一步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成七
色,那么,把那七色的光汇聚在一起,不也一样可以得到白光么?
于是,他赶忙把一个凸透镜放在三棱镜片与白纸屏之间。立刻,他预期
的效果出现了,经过三棱玻璃片分散的七色光又会聚了起来,白纸屏上明显
地呈现出了一条白色的光带。
就这样,牛顿从极普通的肥皂泡上,由于不懈地思索和探究,不断地实
验,终于发现了光学物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
理。
… Page 24…
牛顿解火警之谜
一个星期天早晨,科学家牛顿按照惯例,准备去教堂做礼拜。当他还在
洗脸时,忽然想到刚才所写的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珠都未揩
干,就奔到书桌那里提笔写了起来,脸上的水滴在稿纸上也没顾得擦去。
牛顿写完,才舒坦地用毛巾擦干了脸,换了衣服上教堂去了。做完弥撒,
他回到家,就见书房起火了,仆人正在忙着救火。幸亏救得快,火很快就扑
灭了。但是,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已变成了灰烬。这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使
牛顿感到从未有过的难过。
“这火是怎么着的呢?”牛顿问仆人。
“不知道,会不会是老爷忘了把蜡烛火吹灭?”
“不,我是把蜡烛火吹灭了才去洗脸的,这时天已大亮,不用点蜡烛了。
以后我又回到书房一次,在文稿上加了一笔就出去了。”牛顿非常自信地说,
而这也完全符合事实。
“老爷,桌子上是不是放着实验用的镜片呢?如果这是镜片,它受到阳
光的照射,会形成焦点而起火的。”仆人在牛顿身边伺候久了,头脑里也有
了不少科学知识。
牛顿经此一问,特地再检查一下被烧坏的桌面,没见有镜片,只有一块
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玻璃板,与烧焦了的稿子和书混在一起。
“瞧!老爷,不是有一块玻璃板吗?”
“不是,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板,不可能起火。”牛顿想了想,又说,
“也许有人嫉妒我的研究,从窗外投进火来。否则,怎么可能起火呢?”
但是,仆人清楚地知道没有一个人来过这里。起火之前,他正在收拾院
子,要是有人进来,他不可能看不到。
这次失火对牛顿的打击太大了。这么多研究成果顷刻间都变成了灰烬,
能不心痛吗?所以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他的心情一直很不好,甚至到了精
神错乱的地步,而起火的原因仍然不明不白。
两年以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牛顿还是照例要去教堂。事先他又去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