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俜ⅲ屣粑布拔迳裼稹E优谭ⅲ反魃赐饭俊D信源鞅粗葡钪椤Q乱陨窠醵兄氐е碜虹猜抻诩缰笥摇D信怨饨拧K囚骠嫫鹞枋保瓿さ母呱阶澹恢从疳Γ嘁晕酥冢灰恢绰啵鹨晕鹬埂L枋蹦信薅ㄊ允窒嗤於喽裕偕戆诘矗阆滦岫Γ凡欢希皆言簿巍U腔剖瀛‘所记:“携手环跳,进退低昂,惟意所适。”①高山族的婚姻比较自由,这时,大部分地区实行母系氏族的族外婚制,即“入赘”婚。女子受到重视,《台湾风俗图》题记云:“番重生女,赘壻于家,谓之有赚;生男出赘,谓之无赚。”女子长大之后,就“构屋独居”,每当月白风清之夜,高山族的麻达(未婚青年)吹奏着娓娓动听的鼻箫或口琴,在社内漫步。少女如果喜欢,就“和而应之”。“久而意谐,乃告父母”。六十七有一首诗描写道:“鼻箫清响遏行云,有女东墙侧耳闻,何心蕉桐传蜜意,数声吹出卓文君。”②① 黄叔骸短êJ归堵肌罚5。
② 《东宁陈氏番俗图·刈禾》题记。
① 黄叔骸短êJ归堵肌肪6。
② 六十七:《番社采风图考》。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东宁陈氏番俗图》和《台湾风俗图》所提供的十八世纪台湾高山族同胞耕耘、收获、纺织、围猎、筑屋、婚礼、娱乐、课读等生动场面,为研究高山族人民当时经济发展和社会风俗之珍贵的形象资料,是十八世纪台湾高山族的一部形象生动的社会生活史。
第二章研究概述第一节辛亥革命(1911 年)以来的清史研究有清一代,私人不准撰写国史,只能论述具体问题,仅官方的国史馆、实录馆才能编写皇帝之实录和王公大臣传记,所以对清史的综合、系统、正式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清亡之后,即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①开始,由于清亡不久,对清史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是一些前清遗老仍站在清王朝立场,为清帝歌功颂德,对其灭亡十分惋惜,蔑视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这主要表现在《清史稿》的纂修上。
妄图称帝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拉拢网罗了一些前清遗老,于1914 年成立了清史馆。当时的国务院申请立馆的呈文称:“大清开国以来,文物灿然,治具咸饬。。。洎乎末叶,孝定景皇后尤能洞观世势,俯察舆情,宣布共和,与民更始,用能成德美文明之治,洵足追唐虞捐让之风,我中华民国追维让德,于大清皇帝特颁优待条文,崇功报德,无微不至。”故要为之修史,以报其恩。
当时的国务院聘请曾任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总裁(后改称馆长),延聘光绪进士任至湖北提学使的柯绍忞和于式枚、缪荃孙、秦树声等一百余人为总纂、纂修、协修等。于式枚、缪荃孙等六人在联名合上《谨拟开馆办法九条》中,公然申称:“我大清定鼎二百余年,厚泽深仁,休养生息,上无失德之君,下无抗令之臣,固属前代所希有,而武功赫奕,拓土开疆,文教昌明,轶唐绍汉,急宜及时记载,足以信今传后。”这明显系欲借修史歌功颂德,以报旧主皇恩。①《清史稿》从1914 年开馆到1920 年写出初稿,1927 年第一次初版,后经改删,于1934 年再次出版,共五百二十九卷。1928 年国民党政府进入北京以后,清史馆被故宫博物院接收。1929 年12 月,故宫博物院聘请部分专家审查《清史稿》,给它定上错误、罪状十九条:反革命,藐视先烈,不奉民国正朔,例书伪谥,称颂遗老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满清讳,体例不一致,人名先后不一致,一人两传,目录与书不合,纪传表志互不相合,有日无月,人名错误,事迹之年月不详载,泥古不化,简陋,忽略。他们认为此书作者“自翊忠于前朝,乃以诽谤民国为能事”,“遂至乖谬百出,开未有之奇”,“若任其发行,实为民国之奇耻大辱”,请列为禁书。②第二种倾向是带有革命党人偏激的民族情绪,抨击清皇朝,不少作者甚至把满族视为外族。较早出版之书是汪荣宝、许国英合著的《清史讲义》二① 本节参考了陈生玺、杜家骥著《清史研究概说》一书。
① 朱师辙:《清史述闻》。
② 朱师辙:《清史述闻》。
册。此书于1913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分四编:开创时期;全盛时期;忧患时期;改革时期。作者认为,清朝的灭亡,系由于民族歧视和专制之压迫。作者明确指出:“其灭亡之原因,至为复杂,而最初之恶感,则在满汉待遇之不平,和厚己族虐使汉族,实为总因,加之前此诸帝之极端专制。。而清所必亡也。”另一部书是刘法曾的《清史纂要》,1914 年出版。此书共七章,分为崛兴、极盛、衰弱、改革及灭亡四个时期。作者写道:清与北魏、北齐、辽、金、元诸外族入主中国者不同,它“传绪至二百余年,于西域拓疆,方域殆数万里,则前古外族占领中土未有之奇”。它之灭亡,在于残酷的民族压迫,从国初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惨无人理”,迄康熙乾隆之朝,“辄复大兴文字之狱”。
这一年(1914 年)出版的日本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影响更大,此书虽认为满族系外族,但“其统治得宜,享国历年之久”,远比元朝更强,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较为公允的评价,是当时唯一的一部对清代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研究的学术著作。
另外,还有吴曾祺的《清史纲要》,上海文明书店编辑的《清鉴辑览》,黄鸿寿的《清史记事本末》(80 卷)等书,亦于1913—1918 年之间陆续出版。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清史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代表作为萧一山的《清代通史》。萧一山(1902—1978)江苏铜山县人,他读了日本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后,即以中国史学界未能写出一部清史而深为遗憾,于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后转入历史系,发奋要写一部清史,1923 年写成《清代通史》上卷,起自后金建国,止于雍正,五十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1926年完成中卷,六十万字,1930 年出版下卷,三卷共约二百万字。1948 年萧一山到台湾后,对其书进行修改补充增订,共五卷,约四百余万字。
萧一山就读北京大学时,正值五四时期,学术空气较为自由,接受了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他在1923—1930 年出版的三卷《清代通史》中,提出的基本论断是:有清一代的历史,是满清入据中原统治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的中国民族革命的历史。他将文化置于特殊的地位,统率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思想,学术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他把民族革命置于首位,对与民族革命有关的秘密结社,如三点会、天地会、洪门等,叙述较为详细。这些皆是本书的特点。他自称“本书参考书籍,不下六七百种”,“所述为清国史,亦即清代之中国史,而非清朝史或清室史也”。此书上卷出版时,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蒋梦麟、朱希祖,清华大学教授梁启超,日本教授今而龙等,纷纷为其作序赞扬。
此书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如其受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影响太深,有些地方照抄《清朝全史》,《清朝全史》错了,它也跟着错。它的取材,多为转手材料。对一些史学界已证明纯系传闻附会之遗闻野史,如陈圆圆之事、顺治帝出家、雍正帝之即位及暴崩、乾隆帝为海宁陈姓之子,等等,此书仍坚持原述,不予更改。后来他在台湾出版的修改版中,又将北伐和抗日战争也写入,并作了错误的评述。
对清史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工作且取得重大成就的是孟森( 1868 —1938)。孟森,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政法大学,辛亥革命后当选国会议员,1923 年起专心研究清史,1931 年就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逝世,先后发表出版《心史丛刊》一、二、三集、《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等论著。
《心史丛刊》包括《奏销案》、《科场案》、《朱方旦案》、《董小宛考》、《金圣叹考》等十五篇文章。《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包括《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文。《明清史论著集刊》是1959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共有四十四篇,收录了前述两书及其他文章,如《八旗制度考实》、《建文殉国事考》、《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