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管的由来
发明电子管的前提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在1883年确立的爱迪生效应:
置于真空中加热的灯丝会发射电子,而且电流只单方向地向另一金属极板流
动。由此,英国的J。A·弗莱明于1904年发明了二极管,当时正是无线通信
的兴盛期,很快就在检波整流器上得到应用。1906年,福斯特发明了三极管,
又使得二极管相形见绌。他在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了栅极,只要在栅极上稍
… Page 32…
加电压,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自从三极管发明之后,电子学迅速发展,电子管又有四极管、五极管,
以及后来造出的超小型电子管,还有磁控管,低温管等。工作在超高频(特
别用于雷达)的特种电子管也发明出来了。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爱迪生效
应和三极管的发明。
晶体管的由来
晶体管的出现,使无线电技术从电子管阶段跨进了晶体管的新时代。它
在无线电技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在晶体管发明之前,许多电子器件上所使用的都是电子管。电子管的放
大功能强,用它所制成的收音机,有很好的收音效果,但电子管有一个致命
的弱点,就是体积较大,无法适应电子器件越来越小型化的要求。为此,肖
克莱、巴丁和布拉顿三人组成了一个科学研究小组,经过不长时间的通力攻
关,他们终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晶体三极管。这只晶体管是用半导体锗
作原料制成的,表面层有两根极细的金属针,一根是固定针,另一根是探针。
当这两根针接通电流并接近到一定距离后,通过探针的微小电流的变化,能
控制固定针的电流变化,从而达到电流放大的目的。这种半导体放大器件,
就称为点接触型晶体管。1947年12月23日,肖克莱等人在首次实验中曾将
声频信号放大了上百倍。1948年7月,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发明。由于晶
体管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省电等显著优点,因此,发明不久,就
在很多方面取代了电子管。
小巧玲珑的晶体管一诞生,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它先是被用来
制成半导体收音机和计算机,接着就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器件设备中。
蒸汽机的由来
被称为近代工程技术发展的三次突破的首次突破,就是蒸汽机的发明(还
有电力、电子计算机),这项发明有效地实现了把热能化为机械能。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瓦特小时候到姑妈家作客,他看到水壶中
的水烧开了,水壶的盖子被蒸气掀动,不停地跳跃,觉得很奇怪。他对着水
壶想了好久,竟忘记了吃饭。于是,他发现了蒸汽的威力。后来,经过艰苦
的努力就发明了蒸汽机。这样的说法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蒸汽机是由许
多科学家和工人共同发明的,前后共经过了80多年的时间,瓦特是其中贡献
最大的一个。
内燃机的由来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必须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烧的热
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成机械功,效率很低。蒸汽机的缺点跟锅炉和气缸分
离有关,也就是跟在气缸外部的燃烧方式有关。这种燃烧方式简称外燃。在
蒸汽机发展的同时,就有人开始研究把外燃改做内燃,也就是不用蒸气做工
作介质,利用燃烧后的烟气直接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起来,这
… Page 33…
就是内燃机。
公元1677年,有人做过利用燃烧烟气冷却后产生的真空来抽水的实验,
1794年有人提出内燃机的专利。1820年有用氢气和空气混合燃烧起来推动活
塞的报告。1823年,有人制造了用煤气做燃料的内燃机。这个时期的内燃机
既笨重,效率又低,很不实用。
在1860年前后,关于内燃机的设想很多,但是实际制造出来的却很少。
这是因为内燃机存在着比蒸汽机更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
面,对内燃机工作的原理的研究相当少,还没有找到提高效率的途径。另一
方面,内燃方式引起和燃料有关的很多问题。例如,煤很难在短时间里迅速
燃烧,产生推动活塞运动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用煤气做燃料,受气源的
限制很大,效率低,很不经济。直到1859年,美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从此,汽油和柴油才成了内燃机合适的燃料。
马力的由来
在柴油机、汽轮机上常见写有“马力”二字。马力是怎样产生的呢?200
多年前,根据英国人詹姆斯·瓦特的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改良后的
蒸汽机。一个啤酒厂订购了一台,想代替马匹去推动抽水机。啤酒厂主想确
定一下蒸汽机的生产效率是否能够抵得上一匹马。于是,他从自己的马群中
选了一匹最强壮的马,让它不住脚地连续干了8个小时,并计算出这段时间
里共汲上200多万公斤的水。经过折算得出:一匹马每秒能够把75公斤的水
提高1米,即1马力=75公斤·米/秒。以后人们就把它作为动力机械的功率
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超导回旋加速器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台超导回旋加速器于1982年9月27日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
学内建成。它的主要设计者是50年代前已故的欧内斯特·劳伦斯。需要加速
的粒子进入环形真空室的中心,它们在巨大磁铁的磁场驱使下沿等螺距的路
径运动。用于加速的能量由置于D电极之间电场给予它们。NSCL回旋加速器
的D电极实际上是螺旋形的,它有三个电极,每绕一圈加速3次,把超导性
应用于回旋加速器磁铁这还是第一次。超导性是某些特定金属在非常低的温
度下电阻完全消失的特性。这使人们能在较小的空间做出较强的磁铁,并且
它所耗费电功率也比传统的要小得多。这台回旋器的最大能量为500兆电子
伏,打算用来加速从氢到氪这一区段的元素的离子。
原子反应堆的由来
1939年1月,天才的恩里科·费米听到德国利用中子核裂变成功的消息。
当时他刚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他既是工程技术人员,又是科学发明家。
他听到德国铀核裂变成功的消息后,立即联想到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于是
他开始奔忙,组织了研究小组,他往往今天作为科学家彻夜进行理论计算,
第二天则在考虑取得石墨的方法,计算石墨的形状。他建立的反应堆理论,
现在的原子力学教科书还原封不动地使用。
… Page 34…
1942年12月2日,费米的研究小组聚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球场一端
的巨大石墨堆前面。在石墨中埋着7吨天然铀反应堆,按照费米的指挥,随
着控制棒一点一点地抽出,计数管开始发出咯嗒咯嗒的声音。拔到一定的程
度,计数管终于发出激烈的声响,表示正在发生链式反应。这是人类第一次
人工发生并控制原子能的时刻。
丁粒子的由来
1974年8月,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立布鲁克
海文实验室,用环形的质子同步加速器对质子加速,使质子轰去铍靶来产生
新粒子。结果在31亿电子伏能级附近,出现了尖锐峰顶,意味着出现了一种
前所未有的长寿命新粒子。
然而慎重而认真的丁肇中博士,没有急于做出结论和公开发表,而是从
8月到10月,反复多次实验来核实这个发现,直到确认无误后为止。
经大家研究和讨论,命名为“丁粒子”,即取了与丁肇中的中文名字的
第一个相似的字形来命名。
合成橡胶的由来
橡胶被称为四大工业原料之一。但仅靠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