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段时间部署之后,咸宁五年(279)八月,杜预向司马炎上表请求伐吴。司马炎答应明年准备出兵,但杜预反对说,东吴西部的兵力已调空,这是大举进攻的最好时机,如果给孙皓以喘息时机,很可能要功亏一篑。这时,益州刺史王濬也上书请战。他在益州为准备灭吴大造舰船,至此已有七年。王濬说,他造的船有的已开始朽烂了,自己年纪已到七十,死亡无日,实在不愿再白耗光阴,请求皇帝切勿坐失良机。
  司马炎被说服了,开始倾向及早伐吴。但是一到贾充等人搬出种种理由反对时,他又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他把中书令张华找来对弈,以条理思绪。恰巧杜预的又一份请战奏疏送到,一直主张灭吴的张华把棋局一推,说什么也不肯下了。他极力催促司马炎当机立断,在这种形势下,司马炎终于同意立即对吴采取军事行动。贾充等人听到消息又赶来争吵,惹得司马炎发起火来,他们才不敢再唱反调。
  咸宁五年(279)十一月,司马炎命令张华为度支尚书,主持灭吴大局,掌管漕运粮饷。同时,他发布诏书,下令以六路大军,二十万众,大举进攻吴国。这六路是:镇东将军司马伷出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为第一,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今安徽长江以西)为第二,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为第三,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为第四,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为第五,龙骧将军王濬等率巴蜀水军,顺江而下为第六。
  十分滑稽的是,司马炎选定的平吴主帅竟是贾充。贾充虽反对此次用兵,但却是司马炎最亲信的大臣。贾充上表推辞,司马炎威胁说,如果你不受命,我只好亲行了。贾充无法,只得承命。
  在大举伐吴的同时,被司马炎派到西部参与平定少数民族动乱的讨虏将军马隆连续告捷。
  秃发树机能起兵九年,相继斩杀秦、凉二州四位刺史。咸宁五年(279)
  正月,他又攻陷凉州的治所武威城。消息传来,司马炎坐卧不宁,对臣下叹气说:你们有谁能为我讨平西方啊?宫内宿卫官司马督马隆毛遂自荐,当即被拜为武威太守、讨虏护军。马隆要求自己募兵,自己挑选武器,司马炎满足了他的要求。当年十一月,马隆带领三千五百名募兵渡过温水,与秃发树机能的几万人大军展开激战。由于马隆士兵剽悍,武器精良,他本人又足智多谋,结果连战连胜,不但收复武威,还迫降一部分附属于秃发的河西鲜卑。十二月,秃发树机能被马隆击溃后,不幸为下属所杀。轰轰烈烈的河西鲜卑人的反晋斗争遂告失败。
  完成一统大业太康元年(280)年初,南下灭吴的晋军所向披靡。杜预攻克江陵,横扫沅、湘、交、广诸州,王浑渡过横江,胡奋拿下江安。王濬率领的水师连破吴人的横江铁索和水面铁椎,捣毁沿江险关隘口,先与胡奋、王戎等军陷落夏口、武昌,继而长驱东进,直指建邺。与此同时,王浑的大军也到达了江北。
  孙皓派出的军队皆被晋军击败,丞相张悌等人战死。这年三月,王濬以水军八万、方舟百里,鼓噪攻入石头城。吴主孙皓无计可施,面缚舆榇,向晋军投降。至此,东吴亡国,三国鼎立后的吴、晋两国对峙的局面结束,全国重归一统。
  孙皓投降的消息传到洛阳,举朝庆贺。司马炎拿起酒杯,追念羊祜当年为经营平吴战争耗尽心血,不由得潸然泪下,说道:“这都是羊祜的功绩啊!”南下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远离前线的主帅贾充却上表称东吴不易平定,要求司马炎班师回朝,还咬牙切齿地要求将张华腰斩。荀勖也随声附合。就在这时,平吴的捷报进京,贾充丑态毕露。司马炎丝毫没有责怪贾充的意思,反而极力宽抚。
  平吴后,司马炎为稳定新征服地区的人心,把孙皓封为归命侯,赏赐大量的衣物、车乘、钱谷,还安排了一些随降的吴国朝臣和大族为官。对于北渡的吴国将吏和百姓,他分别给予免除赋役十年或二十年的优待。
  在对平吴功臣进行封赏的时候,司马炎遇到了难题:王濬和王浑为争功而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按说,王濬平吴有首功应该重赏。但是王浑在朝中的势力大,党羽多,儿子又是司马炎的女婿。他们极力争吵,在封赏中占据了上峰,王浑被封为公,王濬却被封为侯。一些朝臣为王濬功高赏薄鸣不平,司马炎为平息众怒,又回过头来给王濬升官加赏,搞得十分狼狈。而那个灭吴的阻力贾充却平白得到增封食邑八千户的赏赐。
  太康元年,司马炎将全国的版图划成为十九个州,州之下共设郡、国一百七十三个。政府所统领的在籍人口为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
  这一年,司马炎命令州郡地方政府解散或削减下辖的军队。规定,刺史只作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兵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守治民。司马炎说,这是对汉末州刺史既统政事,又掌军权的弊病进行改革,用意在于维护“天下为一”,防止重新出现“四海分崩”的局面。在州郡去兵的同时,他规定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以维持地方治安。后人批评司马炎的这一措施与造成“永宁(301)以后,盗贼群起,州郡无备,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乱”(《资治通鉴》卷八一)的结果,有一定的关系。
  颁行占田荫客制平吴之后,司马炎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占田和课田、户调的制度。法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还规定,课田五十亩,收田租四斛。“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晋书·食货志》)。边远郡县只交户调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不课田,每户交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曰义米;极远的交钱二十八文叫作算钱。户调为賨布一匹,远地可减至一丈。上述规定只是个平均数,实际征收时还要按照贫富分为九等,根据户等收税,即所谓九品相通。
  司马炎实施这一制度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限定最高占田数目,以阻止私人大量兼并土地。二是通过规定课田的最低限额,占田农民根据固定的课田数而交纳固定的课田租税,又使封建国家的租税收入得以保证。
  这一制度给农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当时,占田数是农民向政府办理土地登记时的最高限额,至于农民是否能够占有规定的足额土地,政府并不过问,而政府却要求农民必须按足额的课田提供田租。西晋的田租比曹魏时期的亩税额加重一倍,户调则增加了二分之一。这就使得一部分农民因不堪政府剥削,而流入私门,成为豪强士族的依附民。
  在颁行上述制度的同时,司马炎又规定了官僚士族按官品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的种种特权:一品官可以占田五十顷,以下按官品递减五顷直到九品官占田为十顷;并按官品的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六品官以上占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占二人,第九品占一人;第一第二品官占佃客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第九品一户。“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晋书·食货志》)。这些被荫占的人口,只附属于大户私人的家籍,不在政府注籍,也不担负国家的租税赋役,只同主人保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受着主人的剥削和奴役。
  这一规定保证官僚士族得以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特别是那些占田和荫客尚未达到规定数额的人可以借此补足。这是封建国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官僚士族荫占人口的权力,是地主国家对地主分子在人口问题上的重大让步。这一规定也是对官僚士族任意侵占人口和土地的限制,它反映了西晋政府同士族地主之间的激烈争夺。但是士族官僚们并不把司马炎的限令放在眼里,在合法占有之外,还往往通过兼并和私自侵夺攫取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象司徒王戎广收园田,水碓周遍天下;强弩将军庞宗有田二百余顷;历任方镇的石崇有水碓三十余区,仓头八百余人,田宅无数,仅某一处田庄就有地十顷。宗室司马睦在封国招诱逃亡人口,私占人口达七百余户。
  奢侈荒淫,世风日下司马炎出身于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从小习于安乐,贪恋奢华。称帝之初,他极力矫情伪饰,一俟统治巩固,骄淫的本性便按耐不住。泰始九年(273)他下诏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