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心说识(依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随念分别,谓於昔曾所受诸行追念行分别。例如:整理相片时看见影中人的表情而追忆起往日欢乐的时光。
  自性分别表现在,计度分别可通现在、过去、未来,而随念只限於过去之事。
  ⑤《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一,五七页中



  一·我执的根源
  在日常生活当中,环绕在吾人周遭一切,皆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家、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钱、我的公司、我的……”,由於心里面“有我”人的想法就有所局限,凡事以自我的立场来评估,“这是我喜欢的,这是我要的,那个不合我胃口……”不知不觉地就陷入“自私自利”的漩涡中而不克自拔。促使我们有这些想法的是哪一个心识?那是潜藏的本能,还是习惯使然呢?
  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它的本来真面目。
  有一次听师父提到有个人要来学佛,他家里人耽心不习惯寺院的生活,怕他受苦,就准备了电视、冰箱、车子……等器具要让他带来;师父说,要来可以,但东西不要带来。师云:“你虽说东西给常住用,但一旦有人打开电视来看,你心里会想,他们在看我的电视;有人打开冰箱储存食物,你也会想,那是我的冰箱;有人坐车出去办事,心里想著,不晓得会不会被碰坏……你的心老是惦记在这些东西上面,还能安心办道修行吗?”
  将心比心,我们是否也曾有过因耽心东西借给人家会有折损而予以拒绝的经验?办公室的东西丢了不紧张,只有自己的东西被挪用或不翼而飞时,那种焦虑难舍的心境,只有当事者才体会得出。这是哪一个心识在做怪呢?是八识中的第七识,名为末那识。
  《瑜伽师地论》第六十三卷云:
  末那名意,於一切时;
  执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为性。(《大正藏》卷三十,六五一中)
  《八识规矩颂》的“七识颂”云:
  随机执我量为非,贪痴我见慢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卍续藏经》卷九十八,二九四——二九五)
  由上引文可知,第七识是自私的心识,是我执之根源,亦为吾人生死之关键。众生之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在滚滚红尘中转不出来,其症结即在第七末那识的“执著自我”上,第七识的我执,一天不勘破,生死也就一天不能超脱!
  二·第七识的定义
  第七意识,梵文manas,音译末那,义译为意,此具思量之能,通常缘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思量,是我执与法执的根本,又称染污识。
  此识义译为“意”,与前回说过的第六意识有何分别?第六意识,犹如思想或意志的工具,从意“依情感变化或意志”而生识,是属依主释义;而第七末那之所以为意识,是依其具有执著之意,谓第七识为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属持业释义。故《成唯识论》卷四云:
  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馀识故。
  此名何异第六意识,此持业识如藏识名。
  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褒等,识异意故。
  然诸圣教,恐此滥彼,故於第七但立意名。(《大正藏》卷三十一,十九中)
  思量,意即思考、衡量,是心去缘境的一种作用,广义地说,通於诸识,亦即什么识皆含思理意,今只以第七识为思量,意为此识的恒审思量,的确是胜过其馀诸识。“恒”是相续不断之意,“审”是深明细察之意。第八识虽不为相续具有“恒”的意思,但因任运(任其自然发展)分别而不深明,所以缺乏“审”的意思。第六识虽细察分别具有审之义,但在时间上因有间断而不相续,所以有审无恒。至於前五识,不但没有相续之“恒”,亦缺第八识的现象时,又极深明的计度分别有我,所以具恒审之义。末那识所思考的是以自我为中主的一个利已的意识,执著第八阿赖耶识(现象界的一面)为真实之相。故《成唯识论》卷五云:
  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大正藏》卷三十一,二十四下)又卷三云:
  唯此识名穷生死蕴,说一切有部增壹阿含经中,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谓爱阿赖耶、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欣阿赖耶。(《大正藏》卷三十一,十五上)
  《入楞伽经》云:“藏识说明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解脱经》云:“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曾非当有。”为证明末那识的存在,《成唯识论》卷五中有之说。(《大正藏》卷三十一,二十四——二十五)
  这个被第七识所“爱、乐、欣、喜”的“阿赖耶”就题材那识所执著的对象,也就是自我,换句话说:即是自己才是最可爱,任何事皆以自己为出发点的一个自我本位的意识。
  在升平之世,我们很容易做到博爱慈善,对即将溺毙者,马上施以援手,但是在性命交关时,在限来时各自飞,是否还有心去照顾人,有待考验。小时假会看过一部影片,内容描述一般大客轮因撞上冰山而倾斜且有沉般之可能,当时甲板上挤满了人,争先恐后地要坐上救生艇逃命,有限的救生艇当然容不了全船的人,此时船长虽下命令老弱妇孺先上艇,但有一些年轻力壮者仍然抢著上,秩序大乱,甚至有人被挤落水中也无人抢救,在那一刻人性真实的一面表露无遗。是高贵的、是自私的,从其行动即见分晓,只见般渐渐地下沉,救生艇上载满了人,甲板上仍留有许多人在等著,忽地有人被推落海中,只因排在其后者已不堪久等,随著几声惊呼,那人已被浪淘袭卷而去,肇事者不顾众人异样的神情,早已一脚跨进艇中硬挤,谁知此艇一下水即因超截而翻覆……。而留在甲板上的人却因援船及时赶至而全数获救,那些急於乘艇逃生者,却成了海龙王的东床快婿。所谓天理昭昭,自私害人者天地不容,那一幕至今仍深印脑中。此自私的心识无事时潜伏,有境界来时即引人造恶业,学佛者当认清其本来面目才好对治。
  三·四种根本烦恼
  前文提到第七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识,此种心态是凡事皆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打算的意识,不单是一个,据《成唯识论》言共计有十八个(心所)心的作用。除了昏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随烦恼之外,还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大根本烦恼,称为“四惑”。《唯识三十论颂》第六颂云:
  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及馀触等俱。(《大正藏》卷三十一,六十中)
  (一)、“我痴”梵语?tma…moha就是不知道自己本来面目,《成唯识论》云:
  “我痴是无明,於无我之理有迷”,“痴”是不明道理,对事物的见解有偏差。迷於自心所变之我相以为真实,末那识一起,这四个烦恼也跟著起作用。一切惑障之生起,皆以愚痴为前导,故知由我痴,而有其馀三种烦恼的生起,因此称其为无明烦恼之首。
  无明有二种,(一)、“共无明”,谓与贪慢疑等一切烦恼心理相应而起的,换句话说,无论什么样的烦恼心绪当生起时皆杂有无明。(二)、“不共无明”,又分二种,1、独行无明,也有二种①是有意识的与忿怒等心理现起的无理智状态。②是无意识与忿怒等心理现起的无理智状态。2、恒行不共无明,即是指与第七识相应的无明,与第六意识的无明有异,故称为不共。常常执著我,此无明无始以来恒有,障碍真如智,故称恒行。
  常见有人家有丧事,即用白布将佛像全部遮俺,问其原因,答云:丧事是不净的,故需要与佛隔离以示尊敬……。净土经典尝云:须仰仗佛力拉引才能往生西方,而此种以布遮佛的想法,乃是与佛法不相应,愚痴!又常有妇女问道,老人们尝说生理期间身体不干净,或坐月子时不可以去寺院拜佛,也不可拿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真的,随时皆可礼佛。佛法所谓的清净与否并非是指外在或表面的净秽,意指内心是否清净而言。所以《维摩经》的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大正藏》卷十四,五三八下)
  《百喻经》卷三:有这么一则寓言,内容:有一个国家,每逢国家庆典之日,全国妇女惯以美丽高洁的青莲花做发饰。有一个人家的妻子也很想要一朵青莲花,她向丈夫强求:‘你若不能给我一朵青莲花,你就没有资格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