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戏的主角是熊野,由男演员扮演,戴假发,故为假发能。这是一出单式能,没有幕间休息,相当于现代的独幕剧。
世阿弥除了剧本外,还写了大量的戏剧理论著作,涉及到编剧、表演、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理论。世阿弥同他的父亲欢阿弥一起为日本能乐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重大贡献。
能乐在总的倾向上,反映了室町幕府时期贵族阶级的没落情绪。在现实生活中丧失了主导地位的武家贵族,只好借助于艺术,来抒发他们的精神空虚和哀怨。追求闲素典雅和古风的忧伤情调。所以,一般地说,能剧没有太尖锐的社会冲突和戏剧冲突。即使是象《熊野》那样的具有某些矛盾冲突的戏,也是通过叙述,而不是通过舞台行动来表现的。这是能乐这种戏剧形式的最大弱点。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能乐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成熟、完整的。它在日本戏剧艺术的发展中,起了推动作用。
狂言
狂言是在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和能同时产生的一种滑稽剧,属于科白剧,即对话剧系统,也是日本中世纪的主要剧种之一。它和能乐一样,也是在流传已久的“田乐”和“猿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狂言”一词,据说源物“狂言绮语”,意为夸大不当的言辞。用它来作为一种文艺样式的名称,意在表明它是诙谐的逗趣,而不是严肃的体裁。
与能乐相比,狂言自有特点。能以唱为主,文辞典雅华丽,狂言则全是通俗白话。能多写悲剧性故事;狂言则表现喜剧性生活片断。能多描写过去之事;狂言则多反映现实生活。能主要歌颂贵族英雄;狂言专门嘲笑大名和僧侣。能乐受到武士贵族阶级的支持,进入了贵族的官邸,成为贵族阶级的专有物,而狂言还在广大的人民中间流传。
狂言都是独幕戏,不分场。结构同能相似。主角也叫“仕手”,配角叫“挨答”。
狂言演员一登场,首先是“报家门”,即向观众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历。接着是“道行”,即演员在途中向观众介绍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前因后果,他自己的去向来由等等。狂言的结尾一般较急促,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和解结尾,一种是破绽结尾。很多戏的结尾都大同小异,如:“来人呀!抓住他!别叫他跑了!别叫他跑了!”等等。
在能剧里,没有特别尖锐的矛盾冲突,很难区分谁是剧中的反面人物,但在狂言里,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是直接对立的。狂言一般按照主角所扮演的人物来分类,第一类为“胁狂言”,主角大都是神仙之类。是一般应景的戏,没有什么内容,也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第二类是“大名狂言”,专门把地主作为讽刺对象,是狂言最主要的和最有价值的部分。第三类是新郎新娘戏。描写男女婚事,岳父和女婿的口角等等。此外,还有鬼狂言,山僧狂言,座头狂言等等,一般称为“杂狂言”。
狂言是一种滑稽短剧,主要特点是它的讽刺性。狂言主要是对话,但也有时插入一些歌曲,叫做“狂言小曲”。但狂言中的歌曲,和谣曲不大相同。它并不是狂言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大部分狂言小曲都是民间流传的小调,也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狂言的服装,基本上是当时人们有生活中常穿的服装。化妆也很简单,一般不用假面。舞台动作也没有什么程式,比较接近真实生活。
狂言来源于民间,它虽然长期与“能”并存,但开始并没有比较固定的文学脚本,一般都有许多即兴表演。1587年,出现了最早的一部《狂言集》,包括二百多篇狂言。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和能相比,狂言是更富有人民性的戏剧形式。它的强烈的讽刺性,使它具有较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和能乐相比,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能乐走向衰退的时候,狂言则向前发展了。它不仅仅是能幕间休息时的插曲,而逐渐发展成了独立的戏剧体裁。成为一种独特的喜剧艺术,至今仍在日本发展流行。
木偶净琉璃
木偶净琉璃是日本一种独特的木偶戏。木偶戏在日本有很多种类和名称,如人形剧、操剧、操人形的及后来的文乐等等。每一个名称都有自己的来源,在演出上也各有特点,但都是傀儡戏。在这些傀儡戏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木偶净琉璃。它是由日本早期的木偶戏和净琉璃曲结合而成的。
净琉璃原是一种说唱曲的名称。室町末期,有一外名叫小野阿通的武家侍女,奉命把牛若丸 (源义经幼名)和净琉璃姬的恋爱故事编成十二段曲演唱。主要内容是说,沙国一个富翁的女儿净琉璃姬,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多才多艺的少女。她精通古今诗文乐理,善弹琵琶。年轻的牛若在东下时路经此地,与净琉璃姬偶然相逢,互相产生了爱情。然而好事多磨,牛若因受坏人所害,在重病中被丢在河滩上。净琉璃姬闻讯寻找牛若,夜间在海滨哭泣不止。净琉璃姬的真挚爱情感动了上天诸神。在大小神灵的帮助下,净琉璃姬终于哭活了牛若。但牛若是一个有才略有报负的青年。他不得不与净琉璃姬暂时告别,继续东下。
这个动人的故事是用刚刚从琉球传入日本的新乐器三味线来伴奏的。三味线又译三弦,原是琉球的民族乐器。琉球多蛇,这种乐器是用蛇皮制成,所以也叫蛇皮线。这就产生了净琉璃曲,但这还仅是一种有乐器会奏的说唱艺术。后来,在顺庆长年间(十七世纪初叶),盲人目贯屋长三郎和木偶师引田研究,才把净琉璃曲和木偶戏结合起来。创造了所谓木偶净琉璃这样一个新剧种。
木偶净琉璃的题材逐渐有所扩大,除演唱牛若的故事外,也出现了宣传宗教信仰的《阿弥陀剖胸》和一些描写武士生活的战争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剧本的结构、词章、曲调等都不断得到改进。大约在1680年前后,宇治加贺椽在京都组织了木偶净琉璃专业剧团,他在词曲方面吸收了谣曲,和歌的许多因素,加强了“道行”段子,使净琉璃从说唱到戏剧化跨进了一大步。在日本偶净琉璃剧的发展中,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松门左卫门 (1653——1724),本姓杉森,名信盛,号巢林子,不移散人,平马等,出身于武士家庭,幼年时曾在近江的近松寺为僧,后至京都还俗,为官而又辞职,改为近松门左卫门,作了“浪人”(失去俸禄的武士),二十多岁从事文学活动,成了作家。1868年他为竹本义大夫(1651——1714)写了净琉璃剧本《最清出家》,才能超群,词品出众,世人以此作为古净琉璃和新净琉璃的分界。
近松一生写了净琉璃剧一百一十余篇,歌舞伎剧本近三十篇。是日本德川时代最大的戏剧诗人,曾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他的创作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三十一岁到五十一岁 (1682——1703),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景清出家》等,第二个时期是从五十一岁到六十二岁(1703——1714),是以世话剧为中心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六十三岁到七十二岁(1715——1721),这是专为竹本座写作的时期。近松的作品大致上可分为四类;一、历史剧;二、世话剧;三、情死剧,或称殉情剧;四、折衷剧(历史剧和世话剧的结合)。
《景清出家》是近松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之一。剧本主人公景清是平家的后裔,他企图刺杀他的仇人赖朝,不料被他的情人阿古屋告发。本来景清可以脱险,但因怕连累自己的妻子小野而自首投案坐了牢。阿古屋后来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没有得到景清谅解感到内疚,把她和景清生的两个孩子刺死,自己也自杀了。阿古屋的哥哥十藏来到牢房责骂景清,景清一怒之下打死十藏。赖朝下令砍掉景清的头,但景清没有死,被示众的是观音的头。赖朝见此情景,便释放了景清,并给与他俸禄。景清内心充满矛盾。他一方面感谢赖朝对他的宽大之恩,另一方面他没有报了仇,又不甘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再做出越轨的事,就挖掉了自己的双目,出家为僧。
剧中主要人物景清和阿古屋两人一直处于内心矛盾之中,在矛盾中表现各自独特的悲剧性格。他们的内心冲突,推动了事件和戏剧动作的发展。从剧中可以看出,近松的这些悲剧,含有浓厚的儒教道德的色彩,具有中世纪悲剧的共同特点。
近松的世话剧始于十八世纪初年。在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