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帝国政界往事 作者:徐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NFDD0。当初就是李世NFDD0把刘黑闼送到了窦建德那里。上一次是李世NFDD0获胜,而这一次却是他的惨败:步卒五千人,皆殁于阵,世NFDD0与武通仅以身免(很是奇怪,那时好像很多全军覆没的战斗,主帅却能仅以身免)。李世NFDD0一定十分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杀了他呢? 
  刘黑闼的起兵使李渊终于认识到了河北实力的雄厚,并不是一个李神通就能应付的。这时李世民请战,恐怕他不请战李渊也得派他去了。总之,是李世民大军一到,就挫败了刘黑闼的几次进攻——注意,也只是挫败而已。这使得两人都必须重新估量一下对手,李世民还好说,看刘黑闼一上来的几次挑战,显然是低估了李世民。 
  就在对付刘黑闼的时候,唐军损失了一员大将,即罗士信。他应该就是后来小说中罗成的原型了吧,只不过在演义中罗成是在李建成、李元吉手下被逼上阵战死的,而真正的罗士信却是在李世民手下为了守洺水而死。本来若说战阵之间的勇武,罗士信并没有输,但是困守在吸引着刘军主力的孤城中,罗士信当然不好过,不巧的是,天降大雪,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无法按时援救洺水,也算是罗士信运气不好吧。 
  迟到的唐军终于到达了洺水,并且重新占领了城池。在这里唐军将与刘黑闼进行一次会战,或许当时双方并不清楚这将是刘黑闼第一次起兵的终结点。对峙中,李世民仍采用坚守不战的方法,准备拖垮刘军。相持了六十余日,时机成熟,双方就在洺水对阵。事前,李世民交待守吏:“待我与贼战,乃决之。” 基于这句话,柏杨先生认为这是一场不知名的残酷的“集体谋杀”,他在文章中说:“很明显的,李世民在这场战役中,采取的是敌我同归于尽的战术,李世民和高级将领没有危险,因为他们早就脱离战场。”他得出这个结论,主要的依据是李世民没有提到“半渡而击”,也就是说,柏杨先生理解为他的命令含义是在双方混战之际决水。当时看着虽然感觉有股寒气,但也是比较赞同的。可如今看来却有问题了,《资治通鉴》中是没提到半渡,但是新旧唐书上却是有的。至于司马光为什么没写半渡的字样,大概他以为那是个常识,所以不用写了吧。总之,借助水的冲击力,刘军被冲了个猝不及防。刘黑闼逃到了突厥那里,这样他的第一次起兵,就此告终。   
  乱世群雄(下)(6)   
  打完刘黑闼,李世民接着进攻徐圆朗。可是不知为什么,李渊突然让李世民回长安一趟。至今其原因我们都不得而知,很多人猜测是李渊生了疑心,可此时父子兄弟间的矛盾并不十分明显,而且这时李渊对李世民还是比较亲近的,疑心之说也不免让人疑心。但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理由呢?在长安说明形势后,李世民又回来接着打徐圆朗。 
  徐圆朗势力小,因此就得在实力之外下点功夫了,比如见风使舵,比如顺风而倒,总之,哪方有利投靠哪方。当听到刘黑闼大败,徐圆朗大惧,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有人提议让他让位给刘世彻(如此看来当时让位也是很风行的,很多反王竟然都是让位得来的),后来考虑到翟让的下场,徐圆朗便干掉了刚到来的刘世彻。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后来刘黑闼卷土重来,这一次李建成主动请战,于是太子、齐王征讨刘黑闼。第二次刘黑闼又杀唐军一员大将,同时也是唐朝一位郡王级别的烈士——李道玄。李道玄本来很勇武,和李世民一起打洛阳的时候连李世民都赞叹不已。李道玄很欣赏李世民那种亲自上阵深入敌军东冲西撞的作风,于是也学着李世民的样子深入敌军。可是他却忘了李世民是全军的统帅,手下有若干忠心不贰的将军,别人不说,单说尉迟敬德就从乱军阵中救了李世民好几次,而且接应部队决不敢怠慢堂堂秦王殿下。这些条件李道玄是没有的,而且要命的是他和副将史万宝不大合协,结果他深入敌军后史万宝想的却是以他为诱饵诱敌深入。那么李道玄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史万宝的盘算也落空了,唐军大败。 
  不过刘黑闼第二次兴兵已无第一次强劲,加之粮尽,何况唐当时基本上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刘军兵败是必然。这一次李建成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宽大处理了河北叛军,一下子从人心上瓦解了刘军的斗志。当然,所谓的宽大是针对别人而言,刘黑闼则是被李建成就地正法了。临刑前,刘黑闼埋怨当初劝他起兵的人,看起来似乎更愿意去种田——但已举过一次兵,那么唐朝肯定不会容他,第二次再举兵也实属无奈。 
  刘黑闼死后,徐圆朗也宣告失败,遁逃的徐成了唐初又一个被“野人”杀掉的人。 
  隋末起兵的英雄豪杰也好,投机倒把者也好,在武德朝基本上已被平定。还有一个梁师都是在贞观朝平定的,他是有突厥的撑腰,才得以勉强苟延残喘。大唐当然不容许有这么一个障碍物在眼前,于是李世民利用梁师都的势危援孤的困境,打算招降,但不知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很多人被李渊杀掉的事实,梁师都很顽强地拒不从命,那就只好打了。唐军打败了来援的突厥兵,包围住了梁师都。我们已经不能知道如果梁师都投降的话李世民会不会饶过他,因为梁师都在被围的时候就被自己的堂兄杀掉了。被自己人杀掉的反王,梁师都算是仅有的。至此大唐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唐高祖李渊像   
  痛并快乐着·李渊(1)   
  痛并快乐着——李渊 
  李渊,可以说是一个很幸运同时又很不幸的人。 
  说他幸运,看看他的父亲、兄弟、妻子、儿子,哪个比他活得还长?他的三个哥哥早夭,可能会使少年的李渊比较寂寞,但也正因为他是他父亲李炳去世时唯一活着的儿子,所以毫无争议地安安稳稳地继承了唐国公的位子,哪怕他当时只是个七岁的孩童。说他不幸,也缘于此。他父亲早早过世,所以“幻失怙恃”的李渊大概很受了一番苦头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这三样苦可以说李渊都尝了个够儿。 
  李渊字淑德。他倒是很符合中国传统“姓*名*字**”的程式,而他给儿子们起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两个字的,这些名字很“现代化”,建成、世民至今都有人叫,尤其是以现在四五十岁时的人居多。倒是玄霸这个名字比较特别,可惜拥有它的主人年纪不大就去世了,使得这个名字在史书中的记载也只限于那寥寥的几行。但是到了后世文人的笔中,经过加工改造,由于避康熙的“玄”字而改叫“元霸”的这个人,才真正有了一丝霸气,只是死得有些莫名其妙。由“稚诠”进化的“智云”,好听了很多,可惜这个可怜的小孩被两个哥哥抛弃,惨死刀下,成为李氏家族第一个牺牲者。从元吉开始,除偶然情况,李渊的这些孩子的名字才好像走上了“正道”——他们都是“元”字辈的。大概是李渊后来孩子出生太频繁,没功夫细想,所以就采取了这种程式化的方法,也因此,从名字中可以看到李渊寄托的希望越来越趋于“平庸”,只是取一个吉利一点的名字罢了。而长子的建成和次子的世民却寓意深刻——“建功成业”、“济世安民”,年轻时胸怀大志的李渊在郁闷之中对儿子寄予了厚望。而后来,也正是这两个孩子最为出色。原因嘛,这当然有时机的成分在内,因为当时他们都长大了,至少是个大孩子了。 
  不知为什么,李渊的儿子们一律没有“字”,甚至后来出生的孩子连小名都省了。有人说是“以字行”,这个不好说,现在通行的观点仍倾向于是名而非字。不过当时隋末唐初的人好像对这一套不是很在乎,房玄龄、尉迟敬德,都是以字行,《旧唐书》中连尉迟敬德的名“恭”字都没写,要不是《新唐书》的记载,可能这个名就不为人所知了。还有,《旧唐书》中写秦琼是这样:“秦叔宝,名琼。”名放在了后面来记。《旧唐书》成书比《新唐书》早,在五代时期,应该还保留着唐时的习惯吧,由此可见当时对名字是不大重视的,只要有个“符号”来称呼就够了。或者,等到李渊的儿子们到了该取字的年龄时,却由于没有机会再被人叫,因而干脆省去这道程序了(取字就是为了让别人叫的,但既然成了“殿下”,那么也就没人用字来称呼了)。当然这也只是猜测,不然为什么早过了行冠礼年龄的李建成也没有字呢? 
  说到李氏兄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