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在**与无**通常只有业与业相,没有趣相。当我们说「出世间界」(lokuttara…bhumi)时,这里的「界」只是一种隐喻,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地方。「出世间界」是指:四道、四果与涅盘。

    四种道心与四种果心不是有分。在涅盘中没有名色(namarupa),因此也没有「有分」。

    **果报禅那(rupavacara…vipaka…jhana)──例如安般念禅那──其有分的对象是安般似相。至于识无边处无**(vibbanabcayrupavacara)的有分,其对象乃是空无边处禅心(akasanabcayatana…jhana…citta)。这些是业相;在此二界中没有趣相。

    问3…13:世间禅(lokiya…jhana)与出世间禅(lokuttara…jhana)有何差别?

    答3…13:世间禅是**禅与无**禅这八种定;出世间禅是与道智及果智相应的禅那。当你辨识**初禅的名法为无常或苦或无我时,如果证悟涅盘、透视涅盘,那么你的道智是初禅的道智,这是出世间禅。

    为什么呢?作为观禅对象的世间**初禅中有五个禅支,而在出世间初禅中也有五个禅支,即:寻、伺、喜、乐与一境性。所以此道果是初禅的道果。其余诸禅的道果也是同样的情况。

    '1' 临死时的对象有三种可能:一、业:过去所做的善业或恶业,能造成来世投生者;二、业相:造作善恶业时的对象或影像或所用的工具;三、趣相:即将投生之处的征象。

    必须强调的是,此三种之一是临死速行心(一生中最后一个速行心)的对象,不是死亡心(一生中最后一个心)的对象。死亡心与同一期生命中的有分心及结生心缘取相同的对象,即前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而今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将成为来世结生心、有分心、死亡心的对象。bh Ⅲ。17 p。138; Ⅴ。35 p。221)

    作意manasikara-注意。作意是心遭遇对象时的第一前线,它将相应的名法导向对象,因此它是五门转向心与意门转向心的重要成份。这两种转向心能打断有分心流,形成心路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Ess Abh p。70)

    '3' 善法kusala…dhamma-与善根(无贪、无瞋、无痴)相伴生起的心。这种心是健全的、道德上无过失的、能产生快乐结果的。

    '4' 不善法akusala…dhamma-与不善根(贪、瞋、痴)相伴生起的心。这种心是不健全的、道德上有过失的、能产生痛苦结果的。bhⅠ。3 p。31)

    欲界-有饮食、男女等**的生存界。包括:四恶道、人道与接近人道的六层天界。(众生居住于三界,除欲界外还有下列二界)

    有十六层天。没有饮食、男女等**,但还有微妙的色身,故称为**。修成**禅的人若至死亡时禅定仍然稳固,则能投生于**天。

    无**-有四层天。没有色身,只有精神存在,故称为无**。修成无**禅的人若至死亡时禅定仍然稳固,则能投生于无**天。(Ess Abh p。21)

    '6' 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第十一种观智。观一切行法的无常、苦、无我,并以种种行相观空之后,禅修者舍断怖畏与欢喜,对诸行无动于衷而中立,不执着它们为我或我所有。(清净道论?第二一品?第六一段)

    '7' 天界deva…loka-这里指六层欲界天之一。

    '8' 结生心patisandhi…citta-投生时的心。它连结今生与前生,所以称为结生心。一生之中,结生心只在投生时出现一次。bh Ⅲ。8 p。122)

    '9' 帝释sakka-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天王。

    '10' 净居天suddhavasa…deva-**中最高的五层天;乃是三果阿那含与四果阿拉汉居住的地方。他们不会再投生于更低的界,只会在净居天达到最后的解脱。bh Ⅴ。6 p。193)

    '11' 编者注:第四禅不能去除无明,只能暂时降伏无明而已。

    '12' 出世间lokuttara-超过世间的境界。有九种法,即:无为的涅盘与直接体悟涅盘的四道、四果。

    '13' 差提优佛塔与大金塔都是缅甸著名的佛塔。

    第四讲

    如何辨识色法

    前言

    今天,我要解说如何从四界'1'分别观及对各种色法的分析下手,开始修行观禅。禅修者有两条修行观禅的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先修行止禅(如:安般念)达到禅那,然后进一步修行观禅。第二条路径是以四界分别观培育专注力达到近行定,然后就直接修行观禅'2'。在缅甸的帕奥禅林,这两条路径我都教授。然而,无论依循那一条路径,在开始修行观禅之前,禅修者都必须修行四界分别观。

    如何修行四界分别观

    在巴利圣典中记载两种修行四界分别观的方法,即:简略法与详尽法。简略法乃是针对利慧者说的,而详尽法'3'乃是针对修行简略法有困难者说的。佛陀在《大念处经Mahasatip》中教导简略法:

    「比库如此观察其身,无论此身如何被摆置或安放,都只是由各种界组成的:『在此身中,只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清净道论?第十一品?第四一至四三段Visuddhimagga; ; para。41…43》更进一步地解释:「因此,先说想修行此业处的利慧者,独居静处,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物质构成的全身:『在此身中,坚硬性或粗糙性的是地界;流动性或黏结性的是水界;遍熟性或暖热性的是火界;推动性或支持性的是风界。』他应当如此注意观察诸界,并一再地忆念:『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也就是说,只是各种界的组合,不是一个有情,也没有灵魂。当他这样精进修行,不久之后,他的定力就会生起,此定力因为照见各种界差别的智慧而得以增强。因为此定力以各种元素作为对象,所以它只是近行定,而尚未达到安止定。」

    「或者,正如舍利弗尊者所说身体的四个部位,显示在四界之中并无任何有情,即:『当一个空间被骨、腱、肉、皮所包围时,于是称它为色(rupa物质)。』(M。1。p。190)他应当逐一地剖析它们,用智慧的手来分开它们,以上述的方法来辨识,即:『在此身中,坚硬性……它只是近行定,而尚未达到安止定。』」

    以帕奥禅林所教导的方法,辨识全身中四界的十二个特相:

    一、地界的六个特相:硬、粗、重、软、滑、轻。

    二、水界的两个特相:流动、黏结。

    三、火界的两个特相:热、冷。

    四、风界的两个特相:支持、推动。

    若要修行四界分别观,首先你应逐一地辨识四界的十二种特相或性质。对于初学者,一般先教导较易辨识的特相,较难辨识的特相则留待于后。通常教导的先后顺序是:推动、硬、粗、重、支持、软、滑、轻、热、冷、流动、黏结。辨识每一种特相时,应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辨识到它,然后尝试在全身各部位辨识它。

    一、开始辨识「推动」时,你可以经由触觉来注意呼吸时头部中央所感受到的推动。能够辨识推动之后,应当专注于它,直到你的心能很清楚地认识它。然后,你应转移注意力到附近的另一个身体部位,辨识那里的推动。如此,慢慢地,你将能先辨识头部的推动、然后颈部、躯体、手臂、腿乃至脚。必须如此一再地重复许多次,直到无论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你都能很容易地感觉到推动。

    如果不容易在头部中央辨识到呼吸的推动,那么,尝试辨识呼吸时胸部扩张的推动,或腹部移动时的推动。如果这些地方的推动不明显,尝试辨识心跳时脉搏的推动,或其它任何形式明显的推动;有移动的地方就有推动。无论从那个部位开始辨识,必须继续慢慢地培育透视力,使你在全身各处都能辨识到推动。尽管某些部位的推动很明显,某些部位的推动很微弱,但是推动确实存在全身的每一个部位。

    二、当你对自己能如此辨识感到满意之后,可以尝试辨识「硬」。首先,在牙齿辨识硬的特相:将上下牙齿咬在一起,以便感觉它的坚硬;然后把咬紧的牙齿放松,再去感觉牙齿的坚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硬之后,以辨识推动时同样的方法,有系统地从头到脚辨识全身的硬,但不要故意将身体绷紧。

    能够辨识全身硬的特相之后,你应再度辨识全身推动的特相。辨识了全身从头到脚的推动之后,接着辨识全身从头到脚的硬。如此交替地辨识推动与硬,一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