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bhavkhitatta」──「愿一切众生快乐安稳……」,而且必须修行达到第三禅。这对那五百位比库来说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已经精通十遍。
在《增支部Avguttara Nikaya》中佛陀开示说,在四种色遍当中,白遍是最好的;它使禅修者的心清澈明亮。平静的心是高超而有力的,如果禅修者以一颗清明、无烦恼的心来修行慈心观,通常在一次静坐当中就能成就慈心禅。因此,如果禅修者先进入白遍第四禅,出定之后才修行慈心观,他很容易就能成就慈心禅。
若要证得白遍第四禅,禅修者必须先修行内外的白骨观,因为这使到白遍容易修成。所以,在完成安般念第四禅之后,我们通常教导禅修者三十二身分、白骨观与白遍。在我们的经验里,大多数禅修者说白遍第四禅比安般念第四禅更超胜,因为它能引生更清澈、更明亮、更平静的心,如此对修行其它业处很有帮助。因此,在教慈心观之前,我们通常先教白遍。
在此,我要指出初学者常发生的一个问题。你可能曾经修行慈心观,你是否成功地达到慈心禅呢?在实际修行时,如果禅修者想散播慈爱给相同性别的某个人,他必须先以那个人微笑的面容作为对象,然后散播慈爱给他:「愿此善人免除精神的痛苦……」。当初学者如此散播慈爱之时,那张微笑的面容很快就会消失。他无法继续他的慈心观,因为没有对象,而他将无法达到慈心禅。
若先有白遍第四禅的基础,情况就不同了。出定之后,当他散播慈爱时,那人的笑容不会消失,这是因为有先前定力帮助的缘故。他能深度地专注于那笑容,能在一次静坐中就提升到慈心观第三禅。如果能有系统地修行到破除不同类人之间的差异界限,他就能修行巴利圣典《无碍解道Patisambhidamagga》中所提到的五百二十八种散播慈爱的方法,以及《慈爱经》中所提到的十一种方法。因为这个缘故,在教导慈心观之前我们通常先教白遍。
你也许修行过佛随念。你是否成功地达到近行定呢?当那些已经成就慈心禅的人修行佛随念时,他们能在一次静坐当中就达到近行定。这是因为先前定力帮助的缘故。然后转修不净观也是很容易的。如果禅修者修行不净观达到初禅,然后修行死随念,他能在一次静坐中就成功。
这就是我们在四护卫禅之前先教白遍的理由。然而,如果禅修者不想修行四护卫禅,也可以直接转修观禅,毫无问题。
问2…3:为什么在透视名色法之后必须修行缘起第一法与第五法?何谓第一法与第五法?
答2…3:根据上座部佛法,清净有七个阶段。在这里我要解释前五个阶段,它们是:
一、 戒清净。
二、 心清净,即:八定与近行定。
三、 见清净,即:分析名色的智慧(名色分别智)。
四、 度疑清净,即:辨识因果的智慧(缘摄受智),也就是透视缘起(十二因缘)的智慧。
五、 道非道智见清净,即:思惟智'7'与生灭随观智;这是观禅的开端。
因此,在修行观禅之前有四种清净。为什么呢?观禅乃是对名色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本质的领悟。如果还未了解名色及它们的因缘,我们如何能领悟它们是无常、苦、无我的呢?如何能修行观禅呢?唯有彻底地透视名色及其因缘之后,我们才能修行观禅。
名色及其因缘称为行法或有为法(savkhara):它们生起之后立即消灭,因此它们是无常的。它们遭受不断生灭的压迫,因此它们是苦的。它们没有自体(atta)、没有稳定不坏的实质,因此它们是无我的。
如此领悟无常、苦、无我才是真正的观禅。所以在修行观禅之前,我们教导禅修者透视名法、色法与缘起法。注释中解释说:「aniccanti pabcakkhandha」意思是:无常是五蕴。五蕴就是名色及其因缘。所以真正的观禅依靠对五蕴与因果的了知。
佛陀依照听法者的根性而教导四种透视缘起的方法,在《无碍解道》中还有另一种方法,因此总共有五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顺着透视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它在上座部佛教很流行,然而对于未曾学习《阿毗达摩》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即使对已经彻底研究《阿毗达摩》的人,实际修行时也可能会面对许多困难。
对于初学者而言,舍利弗尊者所教导而记载于《无碍解道》的第五法比较容易修行。它乃是透视五种过去因产生五种现在果,五种现在因产生五种未来果。这是第五法的要点。如果想以亲身体验来了解它,你必须修行达到这个阶段。
有系统地修行第五法之后,修行第一法将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先教缘起的第五法,然后才教第一法。对于有足够时间而且想多修行的人,我们教导所有五种方法。佛陀是依照听法者的根性而以不同的方法教导缘起,修行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足以证悟涅盘。但是由于第一法在上座部佛教很盛行,所以我们教导第一法与第五法两者。
有一天,阿难尊者用所有四种方法修行缘起之后。到了傍晚,他前来拜见佛陀,并说:「世尊,虽然缘起法很深奥,但它对我而言是很容易的。」佛陀回答说:「; dhammbodha; appativedha evamayam pajkulakajata; kulaganthikajata; mubjapabbajabhuta apayam duggatim vinipatram nativattati」──意即:若没有透过随觉智(anubodha…bana)与通达智(pativedha…bana)来了知缘起,则无法从生死轮回与四恶道'8'(apaya)中解脱。随觉智指的是: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通达智指的是:所有的观智'9'(vipbana毗婆舍那智)。所以,如果没有以随觉智与通达智来了知缘起,禅修者就无法证悟涅盘。引述了这段经文之后,注释上说:若不了解缘起,则没有人能解脱生死轮回,即使在梦中也不例外。
'1' 名业处-辨识究竟名法(精神成份;心与心所)的观禅法门。
色业处-辨识究竟色法(物质成份)的观禅法门。
'3' 上座部Theravada-佛陀原本的教法。(P…E Dict p。310)一般称为南传佛教。佛陀般涅盘后二百余年正式传到斯里兰卡。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高棉、寮国。严谨保守原始佛教的传统。
'4' 四护卫禅-四种保护禅修者的修行法门。
死随念mari-思惟死亡必然会来临、死亡之期完全不确定、死亡时一切都必须舍弃的修行法门。(清净道论?第八品)
'6'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第四种观智;透视行法(有为法)生灭的智慧。bh Ⅸ。32 p。351)
'7' 思惟智na…bana-第三种观智;以分组的方式透视行法三相(无常、苦、无我)的智慧。bh Ⅸ。32 p。351)
'8' 四恶道apaya-痛苦多过快乐的四种生存界。造恶之人因为恶业而投生之处。(一)、地狱道:最低而且最苦的生存界。其中的众生从生到死一直受苦,没有一剎那间断。(二)、畜生道:不像地狱那么苦,但痛苦仍然远超过快乐,因为它们很难有行善的机会。(三)、饿鬼道:遭受极度饥渴之苦与其它痛苦而无法解除的众生。(四)、阿修罗道:形体巨大丑陋,遭受折磨类似饿鬼的众生。bh Ⅴ。4 p。189)
'9' 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只是观禅的基础。真正的观智是从思惟智开始算起。
第三讲
如何修行四梵住与四护卫禅
前言
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如何修行四梵住(catubrahma…vihara)与四护卫禅(caturarakkha…bhavana)。慈、悲、喜、舍这四种修行法门称为四梵住。
如何修行四梵住
慈心观(Metta…Bhavana)
若要修行慈心观(慈梵住),首先必须了解不应对异性之人(livgavisabhaga)及死人(kalakata…puggala)修行。
对单独一个人散播慈爱时,不应选取异性者作为对象,因为可能会对该异性者生起贪欲。然而,在达到禅那之后,则可以对群体的异性修行慈心观,譬如:「愿一切女人得到安乐。」若选取死人作为对象,你将无法达到慈心禅,所以,无论何时皆不应对死人修行慈心观。
应当对以下四类人修行慈心观:
一、你自己(atta);
二、你喜爱的人(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