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时,被佛严厉呵责,佛始终没有授记它何时能解脱龙身,只是叫它等弥勒佛出世之后再去请示。翳钵龙王之所以感受这样漫长的痛苦,就是因为他以出家身轻毁如来学处。
《毗奈耶经》说:“若于大悲大师教,起轻毁心少违犯,由是而获苦增上,折篱失坏菴末林。现或有于王重禁,违越而未受治罚,非理若违能仁教,如翳钵龙堕旁生。”《宝蕴经》说:“若出家之人,轻视学处,不敬法衣,蓄发留须,涂敷脂粉等,命终之后堕入孤独地狱,彼虽入地狱仍不失僧形,于三衣及钵垫等中烈火炽燃,烧身受苦。”
庚三、事物门
由事物门故力大者,施有情中正法布施、供养佛中正行供养,较诸财施财物供养,最为超胜。此是一例,余皆应知。
由事物方面导致业力重大,譬如:和财布施、财供养相比,布施有情中的正法布施、供养佛中的正行供养等最为超胜。这只是略举一例,其余可以类推。
《金刚经》说:“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光明经》当中,对法施和财施从五个方面做了比较:一、法施能使自他都得利益,财施不然(法施能令施者、受者都得大福,财施能使施者得大福,受者只得眼前小利);二、法施能使众生超出三界,仅以财施不能令出欲界;三、法施能利益法身,财施只能长养色身;四、法施增长无穷,财施必有竭尽(财施能使双方受用有尽,法施则令双方受用无穷);五、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只能伏贪。因为在利益上有这样的差别,所以法施胜过财施。此外,同样是法施,所施的法又有小乘法、大乘法、密乘法的差别,而密乘法中又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由于法门利生的功效有异,法施的功德力也有大小不同,契机而传讲越深的法,功德力也越大,因为法越深,对众生的利益也越究竟。无畏布施当中,相比于从牢狱中救度众生,从恶趣轮回中救度更为殊胜。
除布施之外,其它比如:别解脱戒、禅定戒、无漏戒中,以无漏戒最为殊胜;三种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中,以思择法忍中的无生法忍最为殊胜;一切精进之中,以对大乘法的闻思修发起精进最为殊胜。或者在造恶方面,一切毁谤中,以毁谤正法、上师最为严重等等。认识了“由事物门故业力重大”的道理之后,在行善方面,应当励力修集最根本、最殊胜的善法。这样将使我们成为主尊、成为最殊胜。
庚四、意乐门分二:一、以意乐的大小、强弱、恒促而分析 二、嗔恚尤为严重
辛一、以意乐的大小、强弱、恒促而分析
由意乐门故力大者,《宝蕴经》说: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复经微尘沙数之劫,以一切种可供养事承事供养。若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 ,仅散一华,其福极多。如是由其攀缘所得,若有胜劣,及缘自他利益事等意乐差别。
由意乐方面导致业力重大,如《宝蕴经》说: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非菩萨的有情,都分别建造了形量等同须弥山的佛塔,而且在经过极微尘数劫的时间中,为了自己而以一切种类可供养的事,对这些佛塔承事供养,如此供养所得福德虽然极大,但是相比之下,如果菩萨不远离一切智心,仅仅散一朵花供养,所生的福德较前者极为广多。为什么二者作福的果报差别如此大呢?原因就是意乐有差别:第一,是在攀缘所得上有胜劣差别。“缘所得”即缘果,前者仅求人天圆满或小乘阿罗汉果,后者是求一切智的佛果。第二,是有缘自利和缘他利的差别。前者只缘自利,后者是缘他利。了知意乐和业力轻重的关系之后,在行供养等善业时,应当调整好意乐,至少应当以造作菩提心摄持而行善。
此复由其强盛微弱、恒促 等门,应当了知。
除了上述意乐的差别之外,还须了知,由意乐的强盛与微弱、长久与短暂等,也会导致善业业力的轻重差别。
下面引公案说明:
往昔,有一位女子到寺院去,想作供养却又苦于无钱,就将身上仅有的两文钱全部捐给寺院,住持当时亲自为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这位女子入宫做了贵人。有一次,她又带了几千金到庙里来舍财,但住持只叫徒弟出来为她回向。贵人便问:“以前我只布施两文钱,你就亲自代我作忏悔。今天布施几千金,为什么你却只让徒弟为我回向?”住持回答:“前次布施时,钱虽然微薄,但施心却极为虔诚,如果不是老僧亲自为你忏悔,不足以报答你的恩德。今天,你所施钱财虽然丰厚,但施心却远不如从前真切,所以请人代为忏悔已经足够了。”
女子初次供养的意乐很强,所以福业力大。后来,她做了贵人,供品虽然厚重,但是供养意乐微弱,所以福德反不如从前。
以前,福建莆田有一位林家老婆婆,她乐善好施,经常做粉团布施,凡是有索求的当即给予,没有丝毫厌倦。有位仙人化为道士,每天早晨都来索要六七个粉团,老婆婆天天都给他,三年如一日地布施。仙人知道她布施的心很真诚,就告诉她:“我吃了你三年粉团,应当报答你的恩德。你家宅院后面有一块地,如果把阴宅安葬在那里,你的后代子孙中做官的将有一升麻子那么多。”老婆婆死后,她的子孙将她安葬在仙人所指示的地方。后来,第一世子弟中就有九人登第,以后累代显贵,所以福建民间有“无林不开榜”的美谈。
老婆婆布施很有恒心,三年如一日,因为布施的意乐长远,所以福业力大,后世历代子孙都能以她的福力加被而显贵,而她自身的福报当然更是巨大。
辛二、嗔恚尤为严重
又于恶行,若烦恼心,猛利恒长,其力则大,其中复以嗔力为大。《入行论》云:“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
恶行方面,如果烦恼心猛利长时,恶业力就大,在种种烦恼之中,又以嗔心的业力尤其强大。《入行论》说:“过去千劫以来所集的布施、供佛等一切善行,一次嗔恚便能摧坏。”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说:菩萨过失,莫甚于嗔心者,以前所积功德,虽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齐烧尽。所以,嗔心发起时极为暴烈,破坏善根之力极大,一把嗔心火,能烧功德林。
此复若嗔同梵行者,及嗔菩萨较前尤重。《三摩地王经》云:“若互相嗔恚,非戒闻能救,非定非兰若,施供佛能救。”《入行论》中亦云:“如此胜子施主 所,设若有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当住地狱经尔劫。”
而且,如果是嗔恚同梵行的道友以及菩萨,则较前面的一般嗔恚罪业更加深重。《三摩地王经》说:“假如同梵行道友之间互相嗔恚,这个异熟果报不是以具有戒律所能救护,不是以闻法能救,也不是以禅定、居住静处或者布施供佛所能救护。”《入行论》中也说:“假如有人对这样的菩萨发起暴恶心,佛说此人生起多少恶心,就要住在地狱中受苦多少劫。”
下面讲一则对同梵行者生嗔心而堕落的公案:
以前,迦叶佛的教法中,有一位沙弥值事员。一天,比丘们对他说:“这里有少量清油炒过的锅粑,你把它放在臼器里用杵捣碎,再给我们。”因沙弥当时很忙,就对他们说:“稍等片刻,我再供养。”比丘们却大发雷霆,骂道:“我们如果能接触杵臼的话,应当把你放到臼器里捣碎。”后来,这些比丘全都堕入地狱,变成形状像杵臼般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曾经示现给僧众们看,而且讲述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集学论》中引过《一切有部毗奈耶经》的一段经文,其中先讲了一位比丘发起清净信心,以一切支顶礼如来发爪的佛塔,这种善根极为广大,随顶礼者的身体所覆盖之处,一直向下经过八万四千由旬到达金轮,在这中间有多少微尘沙数,就会获得这个数量一千倍的转轮王位。当时,邬波离问佛:“这样广大的善根,以什么业会使它微薄、损减,乃至永远消尽呢?”世尊说:“如果有人和同梵行的道友互生疮疱,我不见此人更有福德。因为由此能使如此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