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让我拆过的东西就是彩电了,因为每天下午六点半的动画片实在太吸引人了,我担心万一要是让我弄坏了,不但自己看不上电视,连聚到我家里来的小朋友都会很失望。
我现在仍能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有一年,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出车祸死了,老师说,以后同学们要多关心、帮助他。听到这话,我的心猛地一揪,一放学,我就飞也似地跑回了家,上气不接下气地把此事报告给了正忙着做饭的妈妈。我伤心地说:“他从此就没有妈妈了,要是生病了,谁给他喂饭、擦身呢?他还不到十岁呢,为什么会把他妈妈撞死呢?”妈妈并没停下手中的活,她只是叹口气说道:“偶然的吧,这有什么办法呢?”听到妈妈的话,我马上嚎啕大哭起来,我感觉这“偶然”真是太可怕了,万一哪天我妈妈也“偶然”死掉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阴影从此在我幼小的心中便挥之不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高考时节。我自幼就想当医生,本想报考外省一所知名的中医学院,却因估分低估了三十多分,只填报了本省的医科大学,并最终学了西医。自从踏进校门以后,我便因清丽脱俗的外表而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在一片恭维声中,我开始尽情享受起绚烂多姿的大学生活。在一堂胚胎学课中,老师详细地讲解着人胎的发育过程: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复杂的分化、分裂,最后形成健康的胎儿,其间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各种先天疾病的发生,所以一个健康生命的诞生是来之不易的。而在引发疾病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些如服药不当、人为X线照射、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等病因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但像病毒感染(如感冒)、意外接触射线、毒物等是不能人为预防或控制的。人们对这类疾病所能想到的最终原因也只能是“偶然性发生”,除此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究竟的答案了。
五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我被分配在本市的一家医院某科室当大夫。科主任是爱才之人,因我基础扎实又聪明好学,很快就成了科研活动的骨干。我们在两年中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科技进步奖。而三年后,作为医院的重点培养对象,我又被送回母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子物理学是我们的必修课,眼下最热门的“克隆动物技术”即为其门下的课题。现代医学对多种疾病的病理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尤其是遗传性疾病,大家都知道那多半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对分子物理学的研究让人们发现,在染色体长长的分子链上,在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某个碱基因的位置改变,便能导致整个染色体的变化,这就被称为“基因突变”。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突变,人们却找不出原因,似乎只能把它归之于“偶然”。
细思维之,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由一个受精卵开始,其成长过程中又有多少个“偶然”呢?在升学、就职、婚姻等问题上,以及牵涉到个人及社会的许多事件,都掺杂着一个机遇问题。由此看来,“偶然”的成分在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大了。有些东西是人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偶然”却无法被人们掌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有谁愿降生在贫苦之家,又有谁愿意自己天生愚笨、相貌丑陋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这些“偶然”呢?
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终于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本佛学书籍。书中谈到的关于地球寿命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的结果与现代科学计算出来的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我感到大惑不解,佛经是二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宣说的,而科学家们直到十几世纪时才研究出来一个大致轮廓,当时佛是怎样想到的呢?佛经中有关于细胞的描述(只是名称不同),而科学家在十六世纪发明了显微镜后,才能看到细胞的粗略结构,那么佛在二千多年前又是用什么看到的呢?还有,关于生命及胎儿发育的复杂过程,《阿难入胎经》中竟有着详细的介绍,佛又是从何而得知的呢?既然释迦牟尼佛具有如此惊人的智慧,那他一定知道宇宙生命的全部答案,也一定知道为什么会有“偶然”。
我满怀兴趣地进一步研究下去,发现佛教基本的教理就是因果和轮回。简言之,因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轮回就是说人死后其神识不灭,还可转生为人、畜牲、鬼神等。用因果和轮回来解释,“偶然”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原来有许多现世见到的结果不一定是今生种下的因,它们可以是前世种下的因;现世所做的善事或恶行也不一定能在今生见到结果,而有可能会等到来世才果报现前。
佛所说到的道理,有些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有些现代科学还暂时无法解释,但决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合理性。从佛经中可以找到宇宙人生的一切答案,也有令所有生命离苦得乐的途径,而这些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给予解答的。得出这个结论后,我放弃了继续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发心出家学佛的道路,因为我想沿着佛陀所指引的解脱之道,去寻求真正的智慧和快乐。
听完圆罗的讲述,我的心甚感快慰。这样的年轻人,抛家舍俗走上出家之路,真的很不容易。也许有些人会为她感到惋惜,年轻轻的,不当医生出什么家呀。但我想,对一颗坦诚求道、努力求真的心,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去轻加蔑斥。只有愚昧的众生,才会轻易否定一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看出其价值的事情。但人生无常如昙花,当你有一天意识到出家的价值,并也想修道时,可能已垂垂老矣!
莫待年老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浪子回头
记得圆堪初次来见我时,他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簌簌落下。我安慰他道:“怎么了?你哭什么?”他呜咽地说:“上师,我骑摩托车,历时十三天,行程二千五百六十公里来到这里,就是想剃度出家,请上师摄受我。”
如今的圆堪已是个沙弥了,印象当中,他从受沙弥戒后就有好长时间没来找过我了。想当初,他那么迫切地要求出家,如今他对佛法的信心又变得怎样了呢?刚好有一天我在路上碰到了他,趁此机会,我便问起他出家的一些情况,话题一打开,他就讲了很多很多,从他的人生经历一直谈到后来的学佛历程……
先,我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只不过由于姐姐的关系,我曾到山西省委党校进修过三年的经济管理学,这才算是有了一个大专文凭。
提起出家学佛,也许有人会问:“你生活不如意吗?你失恋了吗?要不就是受到了什么打击?”其实我的出家并非是由于生活所迫,实际上,我自有我的人生轨迹,我自有自己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认识。
出家之前,我曾有过一个温暖的家,妻子贤慧美丽,女儿也乖巧可爱。生活中,虽免不了为一些小事同妻子吵吵闹闹,但习惯之后反而觉得那是一种生活情趣。七岁的女儿更是可爱非常,当我烦恼时,只要她一出现,烦恼就好像一下子全变成了快乐一样,消失得无有踪影。从工作方面而言,在现代化的操作室中,我从事着一种几乎不费任何体力的轻松工作,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及每月可观的收入也曾令外人十分羡慕。可能我还是有点福报吧,父亲给我留下的一点遗产已使我提前加入到富人的行列中。从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来衡量,我的条件还应该算是不错吧。对于一个知足的人而言,这样的生活不是令人很满意吗?
是的,物质上确实是令人满足了,可精神上呢?假设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很富足,但他却没有精神上的解脱烦恼的方法,那这个人一定很快就会感到生活的空虚无奈,他必定会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以弥补心灵的空缺。我就是这样的人。在没有接触佛法时,我内心的感受就像是经常站在人生的十字街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因而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以至走了很多冤枉路。后来,当佛法的光辉开始在我心中闪耀的时候,我才从迷惘中警醒过来,真正走上一条光明之路。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心里没有一个生活的目标,那么社会的浪涛一定会将他淹没。以我的工作环境而言,可谓到处都充斥着邪淫、放荡。人们对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