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累亚专门制造镶有琥珀的梳妆用品,它用从日耳曼尼亚输入的琥珀原料,制
成小巧玲珑的镜子、匣子和瓶子等。坎帕尼亚的一些城市在此时开始利用当
地盛产的上等橄榄油来制造香膏,并且开始恢复古老的珠宝业。这一时期,
意大利的工业发展不仅限于阿魁累亚这样的大都市,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小的
地方性中心城市和港口。蓬佩伊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过去这里是一个农业
发达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地方性的工业中心,它的毛纺织业发展很快,其
产品满足了本城、邻城及近郊农家的需要。另外,意大利的葡萄酒和橄榄油
的生产也曾兴盛一时,产品大量输往帝国西部和北部各行省。
各行省的手工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其水平高于意大利。在共和国末期还
很落后的高卢和莱茵河沿岸兴起了各种手工业,其中金属、纺织、制陶和玻
璃行业已形成了中心,产品行销中欧、不列颠和西班牙。高卢在发展工业方
面得天独厚,这一地区水道纵横。高卢和不列颠、日耳曼尼亚之间早就存在
交通往来,是发展商品生产的有利条件。所以在这一时期,高卢的手工业得
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很快就在制造雕花陶瓶和金属器皿等最富于意大利特
色的生产领域成为意大利的劲敌。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达西亚等地的采
矿业和冶金业也兴盛起来,为金属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高卢有列日
铁矿的开采,西班牙的银矿虽然产量萎缩,但在原有的银矿区却发现了铅矿。
这时许多城市都仿效罗马安装公共水管,铅的需要量大增,因而也刺激了西
班牙对铅的开采。与此同时,西班牙还发现了锡矿。在此以前,锡的主要产
区是不列颠,自从西班牙出产锡之后,因为其产地接近地中海各消费城市,
很快就在锡的产销量上超过不列颠。达西亚的黄金此时也得到了开采。在科
隆周围兴起了玻璃制造业,在它的西南山区兴起了金属工业。
这一时期,北非和东部地中海沿岸一带的一些古老城市中,许多素享盛
名的奢侈品和传统产品加工制造业再度繁荣。腓尼基的染料和玻璃制品,埃
及的化妆品和麻纱、小亚细亚的精美纺织品和皮毛在各城市有着广泛的市
场,在罗马的上层社会中更拥有不惜高价争购的买主。埃及除了是制造亚麻
料衣服的中心外还是制造纸草的中心。北非还是大量生产橄榄油和精美陶器
的地方。作为东部地中海地区的大都市,“亚历山大里亚的工业生活在内战
… Page 28…
①
后的繁荣景象是前所未有的”。它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生产纸草、亚麻布、香
膏、某些玻璃器皿(特别是念珠)、象牙制造品、首饰、银器和其他产品。
另外,高卢、小亚细亚、西班牙、北非等地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质优价廉,
成为意大利产品的竞争对手。
各行省中大多数原来是农业中心或农业区域的行政首府城市,现在都发
展起重要的地方手工业。与此同时,在某些经营农业的大庄园里发展起了手
工业,它们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进行着竞争。在法国南部图卢兹附近的一个庄
子里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羊毛织造作坊,在比利时的一个庄子里发现了陶窑。
罗马帝国的工业发展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手工业门类增多,分工细
密。据统计,罗马城的手工业达80多种,分工更加细密,如制陶生产就有造
型、烘烧、绘花等不同工序。19世纪发掘出的庞培城,为我们提供了早期罗
马帝国时期普通城市手工业的典型。从发掘的情况看,庞培城手工业遗址有
呢绒、珠宝、石工、香料、玻璃、铁器等作坊以及带有磨坊的面包房。
早期帝国时期,意大利的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随着文明和城
市生活逐渐推广到西方各省,意大利已不再据有西方手工业活动中心这种领
②
导地位了” 。意大利在生产玻璃、陶器、灯盏、乃至金属器皿等方面所曾占
有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过去。意大利虽然仍旧生产这些物品,但差不多全部
产品都只可能在本地市场上销售。高卢尤其是意大利的劲敌,高卢盛产金属
和最适宜制陶器的粘土,又有大片的森林和牧场,水道异常稠密,因此,当
地精明强干的作坊主很容易击败意大利,几乎把意大利完全排挤出西北部的
市场。高卢和日耳曼尼亚的红釉陶器原来是仿制意大利的产品,现在却彻底
地打垮了它;莱茵河流域所产的玻璃比坎帕尼亚的玻璃价廉物美;日常穿着
的羊毛外衣是高卢的一种特产,后来不列颠也生产这种外衣,它们不仅行销
于意大利,而且还行销于东方;高卢作坊里制出的青铜瓶和青铜安全栓畅销
于意大利、西班牙、不列颠、日耳曼尼亚。与此同时,“帝国的广大地区对
①
于过罗马式生活所需的主要项目已能自给自足”,各地都尽可能用廉价的本
地仿造来代替进口货。北意大利的福尔斯起初几乎垄断了陶灯的制造,但到
2世纪时已被挤出广大市场,因为各个行省都有本地制造的形状相同的灯盏
取代它的产品,有时那些仿制品甚至还仿造福尔斯的商标。在埃耳——奥亚
附近有一家作坊生产带镶嵌图案的陶瓶,其产品是根据从东方传到意大利来
的那些陶瓶式样仿造的,它们很顺利地就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在帝国各地无论大工厂或小作坊制造的产品都逐渐
简单化和定型化。公元1世纪时流行的工业制品以美观为首要特征,到2世
纪时这一特征就逐渐消失了。这时没创造任何新的形式,没采用任何新的装
饰标准。公元1世纪以后,在玻璃制造业以外的手工业技术中,极少看到新
的发明。1世纪时的印纹陶器在技术上精巧异常,而且也还美观可爱,但是,
2世纪时同样的陶器尽管在实用方面仍不失为坚固适用的器皿,却显得单调
呆板,风格和主题互相承袭,毫无变化。在珠宝首饰、金属雕刻艺术品、玉
雕、家具、家用器皿、兵器和军械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同样的现象。造成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时期,手工业产品迅速传遍整个帝国,即使在
① '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114 页。
② 同上书,第251 页。
①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三联书店1985 年版,第90 页。
… Page 29…
帝国最边远的地区它也终于排斥了家庭制造品。而人数众多的乡村居民和城
市下层居民的购买力是极低的,他们要求的是廉价品,越便宜越好。同时在
这一时期,运输虽很便利,但毕竟尚有风险,而且运费较高,再加上手工业
产品难于深入远离海洋和河流的地方,所以,每个内地城市都想就地生产居
民所需要的物品,同时采用进步的技术和模仿流行的式样。另外,小城市里
的工匠不生产新颖的产品,因为新颖的产品同进口货相比价格太高,在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他们简单地用他们从大作坊里学来的方法复制标准化
产品。他们生意兴隆,迫使大作坊不得不隆低其产品质量,以使产品价格低
廉,自然也就使产品趋于标准化和平板单调。
在帝国各地,到处分布着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业作坊,少则三五人,多
则百余人。就手工业整体而言,中小作坊居多,少有投资较多的大型作坊。
在这些作坊主中既有自由民,也有奴隶和释奴。这一时期,“无论在小作坊
里或是在工厂类型的大企业组织中,所使用的劳动力虽不纯粹是奴隶劳动,
①
但主要是奴隶劳动”。除奴隶以外,在手工业者中也有自由雇工,但他们的
人数少于奴隶,而且由于有奴隶劳动,就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