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0-1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目 录
 
  
 
 
 
 
 
书屋絮语书屋絮语罗  雀
学界新论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张业松
人物访谈答读者问李南央
史海钩沉陈独秀晚年书信三十八封靳树鹏 选注
说长论短从“绝不退却”到“百家争鸣”方舟子
说长论短齐人物论(续三)庄  周
说长论短中国当代诗歌状态及其价值取向徐文元
说长论短鲜血淋漓的事实与塗脂抹粉的诗人古  木
书屋品茗可怜盛世存儒雅——《篱槿堂自叙》读后智效民
书屋品茗我读松居直先生蔡  皋
错读儒林欲望的陷阱陈四益 文
黄永厚 画
奇谈怪论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赵无眠
宋词之旅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元洛
灯下随笔闲话“金钱”胡宗健
灯下随笔徐进——漫画快手方  成
其人其事平湖藏书家葛嗣浵柳和城
封    二画戏话戏——须贾与范睢马 得 画
东 水 文
封    三收藏趣事——大斧笔架田 原 文画




书 屋 絮 语
? 罗  雀
    一件事情做久了,难免不产生厌烦情绪。
    杂志编久了,有时竟厌烦看文章,看那些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神话和套话的文章。
    在这些膨胀着的大话、假话、空话、神话、套话的泡沫中,你挣扎着,扑腾着,有时还真喘不过气来,好像真有那么一种就要快被憋死的感觉。这时,你多想伸长脖子,仰起头颅,大口地吸一阵新鲜空气!
    新鲜空气终于来了——一篇篇说真话的文章、一篇篇说实话的文章、一篇篇说人话的文章,前后左右地飞到了你的办公桌上,摆到了你的眼镜面前——怎么办?这时,你反倒为难起来!
    你搓着手,你扶正眼镜,你托着下巴,你只能苦笑,你不好办——真话太真,实话太实,人话嘛——简直就是人性至上……你无可奈何地摇着头,站起身,叹口气,就像你先前面对那些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说神话、说套话的文章一个样!你开始埋怨起老天来:“天呀,这些人究竟怎么啦!他们怎么这样说话?他们不会说话了吗?他们为什么不那样说?他们为什么偏这样说?是他们的脑子出毛病了,还是自己的神经有问题了……”
    你就这样喃喃着,在办公室里来回地走着,就像许多大人物那样,在你小小的办公室里走出了那么一条斜线——最后,你连自己说了些什么似乎都不知道了……
 
 
 
 
    徐家汇藏书楼位于上海市漕溪北路八十号,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系天主教耶酥会教士修道院藏西文书籍之处,后因藏书渐富,三间平房不敷使用,乃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楼,楼凡两层,各六间,共二千平方米,为神学院专用藏书楼。该藏书楼被认为是上海近代化图书馆的雏形,现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徐家汇藏书楼外形由当时的耶酥会教士仿梵蒂冈教廷的藏书楼设计而成,以书库为主体,外墙为清水砖墙,多窗以利通风,内部设计则兼具东西文化的风格。一楼为中文书库,内部设计仿照清乾隆时收藏《四库全书》的杭州文澜阁样式;二楼为西文书库,仿照梵蒂冈教廷藏书楼内部格式,书架均落地到顶,分为十二格。楼内藏有不少珍贵的中西文典籍,如多个语种的百科全书、中国各地方志以及包括全套《申报》在内的上海早期报纸等,先后使用过“徐家汇藏书房”英文印、“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中文印等。一九二六年起,成为中华图书馆协会团体会员。
    一九五五年,中国天主教会摆脱梵蒂冈教廷控制以后,该藏书楼被上海市文化局所征用,后作为上海图书馆分馆,吸纳了原上海合众图书馆、上海鸿英图书馆、上海报刊图书馆、海光方思想图书馆、亚洲文会图书馆、尚贤堂等八家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史志和报纸,收藏规模图书达到一百余万册、报纸三千六百余种。
    一九九一年,徐家汇藏书楼因年久失修和上海市地铁一号线施工等因素,建筑出现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等险情。在《新民晚报》等媒体的关注之下,巴金、苏步青、谢希德、黄佐临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发表了紧急呼吁,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图书馆等顺应民意,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为该楼减轻书报收藏量,如在一九九六年,淮海中路一六三四号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以后,将原藏于此的中文旧平装图书、中外文报刊运出;另一方面又拨款修缮建筑本体,拟将其建设成为上海图书馆的西文旧书和文献的收藏阅览中心。
                                               (徐  雁 文)
 

 
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
? 张业松
 
 
一 起 头
  促使我动手写作这篇文章的,是余世存先生发表在《书屋》杂志二○○○年第一期上的关于舒芜的议论。本来关于历史和现实中的舒芜先生的是非功过,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关心的话题,但这次却没有能够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而是看了《书屋》第五期朱珩青先生的质疑才引起注意,回头去看的。如果肯用心去寻找的话,余先生的文章或者也总有它在某些方面的正面价值的吧,不过就舒芜论舒芜,我看读者在这方面的期待八成要落空。朱珩青先生针对余先生的主要论点提出的十处质疑,我认为基本都说到了点子上。余先生文章在立论上不可思议的地方确乎不少,比如说其中提到的“舒芜不可能像胡风身边的作家诗人们一样长久追随胡风,这位理论修养极高的青年思想家一旦度过其青春写作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同胡风告别,以成就自己的思考;不可避免地要跨过胡风走自己的路。”〔1〕读后就令人感觉相当奇怪。余先生在这里表达出的识见,我觉得可是比胡风当年高明得多了。为什么呢?第一,胡风当年就没有预见到舒芜要同自己告别(这当然首先是指思想上的告别)的“不可避免”性,相反,当他觉察到舒芜思想的异动时,从未怀疑过自己可以对他施以有效的引导,使他回到正确的思想路线上来。这一点,是舒芜先生自己在其《〈回归“五四”〉后序》(以下简称《后序》)〔2〕中以翔实的材料证明过的。第二,胡风当年尽管对舒芜的文章多所保留,但似乎从未在“青春写作”的层次上对待其作品,相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那是出自一种成熟的思想个性之中,需要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同时作者也可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认真阅读舒芜先生公布的那些胡风书信,注意到其中时有透露的胡风对其作品反复阅读的细节,也就不难体会了。因此读到余先生这样的议论,我是真有点替胡风、同时也替中国惋惜,惋惜胡风没有晚生若干年得与余世存先生同世,沾溉余先生超人的洞察力,那样的话,舒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大冤狱”岂不是可望避免?
  文章立论的不可思议体现的是作者在所谈论的问题上的无知。无知本身当然并不出奇,出奇的是还要强不知以为知,扯出一大片强横的逻辑,硬扮一回无畏的战士。那都是些什么逻辑呢?试举一例:余先生似乎要为年轻时代的舒芜争一个“背叛的权利”,然后以此向“要求舒芜悔改”的“卫道者们”封上一个嘴巴:“人们究竟想要什么呢?一死以谢仇家,给被迫害者及家庭物质上的补偿?”这是什么话呢?倘若依照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可以向余先生回问,您这样替舒芜先生抱不平,又究竟是为着什么?将舒芜先生供到某个坛上,让所有人需仰视才见?舒芜先生是不是“文学中的冯至、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路翎、穆旦,哲学中的金岳霖、冯友兰,社会学中的费孝通……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计较,但您难道不觉得您所谓的“青春写作”与所谓“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的……弥足珍贵的经典作品”是自相矛盾的吗?文学创作上的“青春写作”可以是光华灿烂无以替代的,比如“三四十年代”的曹禺、萧红、路翎、张爱玲,“文化、思想、哲学”方面的“青春写作”如果不是意味着幼稚、粗糙、不成熟的话还能意味着什么,我们倒真想听听余先生的解释。余先生以这种不及格的方式来为舒芜先生“抱不平”,不知道舒芜先生自己看到后做何感想,想来至少他不会视为一种光荣的吧。
  要想出门做勇士,替人抱不平,事先不说将事情的原委弄得十分清楚,起码也要对你的“苦主”的立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成,否则岂非真要“越帮越忙”?余先生以深知内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