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他常常造访书商,借阅他们的藏书和稿本。他还利用卖饼之便,到码头客栈,和水手、渔夫、客商攀谈,听这些人讲述海上奇遇或异国趣闻。
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积极的探索丰富了他的心灵。在谋生和求学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最初的文学活动。当时的文人,一般都以诗歌为正宗,贾希兹则异其趣,采用更能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散文体,开始学习著书立说。他借用伊本·穆格法等文学大家的名字,以让自己的作品流传。到九世纪初,他已获得相当的声誉。他写下不少函札疏谏类论文,围绕贤德的君王和贤明的政治等主题,谈古论今。
八世纪末九世纪初,他告别故乡来到京城巴格达。以提倡学术文化著称的哈里发马蒙读过他的《权位之书》,召他进宜,命其著文,并安排他当了身边录事。但这个职务并不适合他的口味,很快就辞掉此职。他在京城广泛结交文人学士,和首相、大法官等权贵们时有来往。他来自生活底层,现又亲睹了上层社会的形形色色,这样就使他的创作道路更加宽阔了。期间他曾遍游中东地区,扩大了知识面。
贾希兹是穆斯林,他加入有较多自由思想的穆尔太齐勒派,并为该派进行辩护。当他的朋友、当宰相的文学家伊本·齐亚特遭到穆尔太齐勒派的敌人、法典官杜阿德的陷害时,他虽然逃跑未遂,却以其幽默之才化险为夷。后来他向这位法典官呈上他的《修辞与阐释》一书,还获得了五千第纳尔的酬谢。在穆泰沃基勒哈里发当执期间,他和上层政治人物关系也颇密切,他还把自己的著作《突厥人的功勋和哈里发的军队》献给宰相。
贾希兹著书立说,笔耕不辍,直到老年患半身不遂症。他回到故乡巴土拉后,文人学者都从各地来看望他,其中有大编著家穆巴拉德。公元868年的一天,他正在看书时,书堆倾倒,把他压死。
贾希兹的许多重要作品,如《方圆书》、《修辞与阐释》、《动物书》、《吝人传》等,多数是在到达巴格达之后写成的。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据说曾写下一百七十多部作品,但大多已流失。他的著作内容丰富,包括宗教教派、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民族风习、语言修辞、文学理论等等方面,被称作“科学与文学的百科全书”。
《方圆书》是他写给一个名叫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布的文人的信,他在信中提出一百个问题要对方回答,以揭穿这个曾经表现出傲慢无礼的人的愚蠢与无知。这些问题包括了他那个时代所知的全部知识领域,从逻辑、哲学,到化学工艺,从人类生活到动物习性,从民族历史到海外奇谈,甚至从水的咸甜变化到孔雀尾巴的颜色,应有尽有。这篇作品对了解阿拔斯朝学术文化有很大的认识价值。
《修辞与阐释》,是一部文选,也可视为理论批评著作。包含了《古兰经》、《圣经》、及诗歌、格言、演说等内容。他着重谈到修辞,引用了大量的例子加以说明。他还用波斯文学、印度哲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训诫、希腊人的逻辑学、景教徒的习惯等充实此书。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艺术基本原理的阐述,也可以读到大卫、耶稣的话。
《动物书》是一部记述动物特性的书。是阿拉伯人写出的第一部动物学专著,共七卷,具有学术价值,也不乏文学价值。作者把他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一切资料都汇入了这部巨著。
由于书中收入大量的诗歌、传说、格言、故事、趣闻,这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就格外突出。此书吸收了希腊、波斯的科学、文学成果,成为东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这是一部施教型的作品,有的文学史家说贾希兹是想“给阿拉伯世界上课”。
《吝人传》
《吝人传》是贾希兹最具文学意味的作品,该书收入了各种吝啬者和小气鬼的故事和传闻。长短不一,都可独立成篇,读起来像一部民间传说集或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以谎对谎,以空对空》,写波斯地方一位总督。用空洞的许诺让给他拍马的人空欢喜了一场,总督对他的管帐先生说:“他用空话和谎言让咱们高兴,咱们也用空话和谎言让他高兴嘛!”
贾希兹在这部作品里好像是一位心理学家,把吝啬者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在书中提到,吝啬人总爱掩饰自己的吝啬,但对别人的吝啬又格外敏感。他用轻松的笔调来谈论人性的弱点,显示了高超的讽刺才能。
贾希兹的创作有以下一些特点:一、现实性和人民性。他把社会上的人分为“特殊的人”和“普通的人”两大类,对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抱有较大的关怀和同情,而且敢于让一些“卑贱者”如小偷、流浪者、说书人、善良女性进入自己的作品。二、知识性和科学性。他认为科学和知识是提高人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他不仅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而且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亲自观察和体验来写作,使自己的作品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有学术价值。三、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贾希兹借鉴了前代散文作家的经验,善于使用叙述、对话、插入语、重复、对偶等语言修辞手法,使表达优美,行文生动。四、风格明快、幽默,这一点在《吝人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贾希兹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中“第二散文学派”的首领,比“第一学派”的阿卜杜勒·哈米德和伊本·穆格法更重视文明和进步的需要。
玛卡梅韵文故事
在十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阿拉伯散文文学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体裁,即“玛卡梅”。“玛卡梅”原意为聚会场或聚会者,其引申意为在一定场所或某些人前讲述故事,与我国的“平话”或“评书”形式有某些相似之处。
玛卡梅类似短篇小说,一般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虚构的主人公,另一个是这位主人公故事的目击者或讲述者。玛卡梅的内容是通过回忆或转述加以表现的,有时插入对话和诗歌。玛卡梅在文体归类上属于散文文学,但很讲究骈韵,所以译作“韵文故事”。
这一文学形式到底从何时开始出现的,至今有不同意见。一般说是由哈姆札尼开创的。在他之后这一文学形式才推广开来。
哈姆札尼
白迪尔·宰曼·哈姆札尼(969—1007)因生于哈玛丹城而得名。他曾在波斯、中亚、阿富汗等地游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素材,最后定居在阿富汗的赫拉特。
他对玛卡梅这一艺术形式非常热衷,共写出51篇故事。这些故事是为了提供人生教益而编出的,涉及面比较广。
哈姆札尼的玛卡梅韵文故事中的传述人是伊萨·本·希萨木。主人公名叫艾布·法特哈·伊斯坎德里,这是位博学之士,会吟诗,有语言文学的功底,充满自信,不畏惧困难,思想敏快,行动迅速,善于见机行事。他的生活经历很苦,曾经乞讨过。他在故事中不断改变身份,有时是口苦悬河的演说家,有时是诙谐狡诈的魔术师,有时是伸手乞讨的流浪者,有时又是个为人们祈祷的伊玛姆。他到处流浪,足迹踏遍中亚和阿拉伯各地。
主人公伊斯坎德里的生存原则是马基雅弗利的原则:“为目的不择手段”。他不断改变身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保证在新的环境里获得成功。这是人格面具改变的一个典型。他投机、行骗、逗笑,都是他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
哈姆札尼的玛卡梅故事早在公元1298年就在伊斯坦布尔得到印行。这些故事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得到了一些文学新人的青睐,从而效学起来,一时蔚为风气。
哈里里
哈里里(1054—1122)是继哈姆札尼后的另一位著名玛卡梅作家。他生活在巴士拉,生活阅历也很丰富。他创作了五十篇玛卡梅故事,似乎想要与他的前辈哈姆札尼一比高低。他的第一篇玛卡梅《哈拉姆玛卡梅》写于1101年。
哈里里的玛卡梅故事充满了机智和计谋,有时表现为严肃的宗教、道德形式,有时又表现为戏谑或放荡的形式。
根据惯例,哈里里也安排了两个主要人物:主人公是艾布·宰德·萨鲁基,传述人是哈里斯·本·海玛姆。前者是个化缘乞讨者,口才很好;后者是个游荡者,颇为自信。
和哈姆札尼相比,哈里里的作品更细腻,更优美,更有节奏感,但也更喜欢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