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军在4 天内先后纠集6 个营兵力在飞机88 架次、坦克18 辆
及大量炮火配合下; 连续反扑65 次; 均被第二○三师部队击退。
??
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谈起这次反击时这样说:
我们第二十兵团发起反击的时间比最早开始反击的部队整整
晚了10 天。这10 天我赢得了3 个优势: 一、物资及部署上得到了
更充分的准备; 二、精神上; 指战员们看到兄弟部队打响了; 打胜
了; 满身的劲越憋越足; 命令一下; 个个都像饿虎扑食; 三、麻痹了
敌人; 其他阵地打起来; 我们面前的敌人开始也紧张了一阵; 后来
看我没有动静; 就有些松了; 他松; 我就给他来个迅雷不及掩耳; 5
个阵地同时动手; 迫使他黄牛喝水各顾各了。这样打得稳; 也打得
狠。战果嘛; 当然也就大一点。
华北部队的许多老人这样描绘郑维山:
个头小; 脑袋活; 胆子大; 主意多。
寥寥数语; 勾勒出一个精明强干有勇有谋的战将形象。
笔者想起了四川人都知道的一个俗语:
976
开
国
第
一
战
巴地草的根多; 矮子的心多。
在此期间; 志愿军第六十五军、第四十军、第三十八军和朝鲜
人民军第三、第五军团也在完成准备后陆续发起反击。
第一阶段反击至10 月5 日结束。
这一阶段; 中朝军队共对18 个目标的“ 联合国军”发起了19 次
反击; 其中美军阵地7 处; 韩军阵地11 处。“ 联合国军”的防守兵
力:4 个连的一处; 一个连或一个加强连的4 处; 一至二个排的9
处; 一个班的一处(不含朝鲜人民军的3 个目标) 。
作战结果: 各军( 军团) 均按预定计划; 攻克了“ 联合国军”阵
地; 歼灭了防守之敌; 并击退“联合国军”一个排至一个团兵力的反
扑168 次; 并巩固占领6 处“联合国军”阵地; 共计毙伤俘敌8300 余
人( 其中美军2000 余人) 。中朝军队伤亡2000 余人。
这次反击; 中朝军队经过精心选择和准备; 并没有单纯强调
“绝对优势兵力”; 更多地注重了“ 合成”和“协同”的力量; 实施反击
的兵力与敌相比; 一般只有2??1 甚至1??1 ; 而平均攻击敌军一个
连阵地; 就要集中山炮、野炮、榴弹炮和迫击炮8~10 个连40 门左
右的火炮; 对敌人达成了局部的“ 合成”优势。故而战斗不仅全部
是速战速决; 而且大多数部队均是在30 分钟内攻占敌军阵地; 全
歼或大部歼灭守敌; 伤亡小而战果大(不少部队在攻入敌军阵地前
无一伤亡) ; 敌我伤亡比例达到4??1。
中朝军队对全部选定目标均实现了“ 攻必克”; 其中1??3 的目标
实现了“ 守必固”。
加在一起就是“ 战必胜”。
这次战术性反击作战; 虽然规模很小; 第一线各军每个军仅有
一两个团参战; 攻击时也只使用几个排或几个连; 选择的反击目标
最多4 个连; 最少仅一个班; 但因为是全线动作; 炮火又极其猛烈
突然; 所以形成的声势却很大; 倒也把“ 联合国军”结结实实地唬了
一跳。
9 月24 日“; 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从东京飞抵前
977
第四十章
各有盘算
美韩离心生龃龉
迭施打击
中朝联手试锋芒
线; 召集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及各军军长开会研究对策; 并将预
备队美步兵第四十五师前调; 接替韩军第八师防务; 将预备队韩军
第一师前调; 接替美步兵第三师防务。
克拉克被对手调动了。
“ 看来这个克拉克还很需要锻炼锻炼哩!”
杨得志看到“ 联合国军”着了忙; 很是开心。
“ 不能全怪克拉克; 据我知道;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的
仗; 比我们在抗战期间打的仗少多了。”
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摇头; 就像克拉克是自己手下的兵。
倒是邓华宽容大度:
“ 我们还是原谅这位将军吧!”
978
开
国
第
一
战
第四十一章
轻敌上阵 江拥辉白马失手
重拳出击 李德生栗洞传捷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孙子·始计》
中国军队战术反击虽然投入兵力不大; 却也打得轰轰烈烈。
既然大家都打得开心打得顺气打得风风火火; 而“ 联合国军”
除了前后调换两个师的兵力外; 其他情况并无太大变化; 邓华杨得
志们就想着按原订计划再打一轮; 继续发展胜利。
10 月3 日; 中朝联合司令部向第一线各军下达了作战命令。
“ 水无常势; 兵无常形”; 第二阶段的反击邓华杨得志们作出了
不同于第一阶段的部署: 各部队不再依各自准备情况分别发起攻
击; 而是按统一规定; 在10 月6 日统一发起; 即使有的部队没准备
好; 也要求积极进行佯攻予以配合; 与第一阶段有所不同; 以分散
敌人火力和兵力; 加强打击的力度。
10 月6 日黄昏; 随着中朝联合司令部的一声令下; 中国军队第
一线7 个军; 组织了1 个团另13 个连又23 个排、35 个班的兵力;
在760 余门火炮的支援下; 在180 公里正面; 同时向“联合国军”防
守的23 处阵地发起攻击。各路突击部队在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
的配合下; 迅速勇猛地突入敌人的阵地; 除两处目标几经争夺未能
攻克外; 先后攻占“联合国军”阵地21 处; 其中除两处阵地的敌人
因为惧怕被歼而先行逃窜外; 有16 处阵地的守敌全部被歼; 有3 处
979
第四十一章
轻敌上阵
江拥辉白马失手
重拳出击
李德生栗洞传捷
阵地的守敌大部被歼。
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战斗场面:
??那真可以说是炮火遮天; 杀声动地; 排山倒海;
雷霆万钧。这样波澜壮阔; 势不可挡; 激动人心; 振奋人
心的场面; 我们在国内作战几十年是很少见到的。战士
们说“ 整个朝鲜半岛好像都在脚下颤动”。
身经千战的杨得志将军都如是评说; 可见当时的场面是何等
的壮观; 何等的激烈; 何等的惊天动地; 何等的振奋人心。
的确; 这种战术规模的作战; 竟集中了这样强大的炮火; 对于
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军队来说; 简直可以用“奢华”二字来形容。
真是鸟枪换炮了。
大家都打得不错; 王牌军第三十八军却走了一次麦城。
第三十八军当时归第三兵团指挥; 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司令
部给他们下达的命令是:
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 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
进攻; 与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 决定第三十八军向394。8、281。2 两
高地据守之敌进行战术性反击; 并在反击争夺中杀伤敌人5000 人
以上; 而后争取占领并巩固之。
第三十八军完成了前一个指标———“杀伤敌人5000 人以上”;
却在后一个指标———“ 争取占领并巩固之”———跟前跌了个大跟
斗。
394。8、281。2 两高地是韩军第九师据守的白马山主阵地。
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 公里的药山洞地区; 由西北走向东
南; 长约3 公里; 由一群以394。8 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 主要高地是
394。8 高地和281。2 高地; 与第三十八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山
顶树林茂密; 山下有驿谷川。山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 南
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 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
980
开
国
第
一
战
可直达“ 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铁原。
由于该高地山势形同卧马; 故得名“白马山”。
对于“联合国军”来说; 白马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
丧失了这个高地; 美第九军就只好撤到驿川谷以南的另一个高地
上; 而且将无法利用这片地区的交通网。相反; 中朝军队的进攻和
侦察活动却能更进一步地向“ 联合国军”防御纵深渗透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军”在这块不起眼儿的山头上花费了很
大功夫; 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坑道和钢筋混凝土地堡群; 埋设了地
雷; 设置了障碍; 拉起了一道道铁丝网。这一片阵地是1951 年秋
季攻势中“联合国军”从第四十二军手中夺去的。此后; 第四十二
军曾组织过多次反击; 屡屡给守备该地之韩军第九师部队以严重
打击; 但都未能巩固阵地。
特别是1951 年的11 月16 日和12 月18 日的两次反击战斗打
得很窝心———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六师两个主力团第三七六团和第
三七七团都先后在281。2 高地碰了钉子。
1951 年11 月16 日; 第三七六团4 个步兵连队反击281。2 高
地; 激战3 个半小时; 伤亡222 人; 仅毙伤俘敌47 人; 打了个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