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阿卡德王朝时期。
阿卡德王朝的开创者萨尔贡(约公元前2371—前2316年)是出身微贱
的赛姆族人,青年时以园丁为业,并在基什城邦的国王乌尔扎巴巴的宫廷兼
作厨师。他逐渐以国王近侍的身份熟悉了军政业务和上流社会的教养,提供
给王室的一些谋略受到基什王朝的赏识,并在多次战争中大显身手,最终乘
机登上王位。在政权稳定之后,机敏过人的萨尔贡为了摆脱旧王朝的势力羁
绊,毅然将国都迁至新建的阿卡德城,称阿卡德之王。阿卡德王国的建立,
是新兴的奴隶主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阿卡德王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比苏美尔早期王朝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统
一之后的苏美尔各地都直接听命于中央政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直接
推动,就是全国的水利灌溉系统得到集中管理。当过园丁的萨尔贡深知灌溉
的重要意义,而两河流域下游又素有利用河渠灌溉的传统,所以在萨尔贡上
台后即下令修筑了许多新的水渠,扩充和改善了各地的灌溉网,从而极大地
恢复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萨尔贡还推行了以十进位计算的度量衡制,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这对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阿卡德人统辖的地域十分辽阔,其势力范围不仅包括了两河流域南部的
整个苏美尔地区,而且远及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叙利亚。 1964年以来发
掘的叙利亚北部厄布拉遗址 (今称马尔迪赫),是阿卡德王国最边远地区的
重要城市,也是古代苏美尔和埃及两个地区经济往来的贸易中心。公元前
3000年左右,厄布拉是一个农业村落,公元前2400—前2300年,这里已经
发展成一座繁荣的城市,并达到商业经济的全盛阶段。在这座城市遗址中发
掘出的16500多块泥版文书,大多数用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写成,其中涉及经
济贸易的多达14000块,提到有关贸易联系的西亚地名有5000多处,不仅包
括苏美尔各地的重要城市,而且还有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伊朗等国家
的商业城市。文书表明在阿卡德王国时期,这座国际贸易城市的商业活动相
当频繁。在各地的商业活动中,厄布拉可能是最早使用金银为货币的城市。
在城市中发现了规模巨大的3层楼宫殿,宫墙高达15米,供奉着500多位神
祗。大约在公元前2260年,阿卡德人曾一度烧毁厄布拉城,但此后又几经复
兴,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它仍然是西亚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
阿卡德王国后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萨尔贡的后裔诸王继续加强中央
集权,并进一步使王权神化,使内乱此起彼伏,萨尔贡的一个儿子里木什就
是死于宫廷政变的。这种局面使王国的政治、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苏美尔各
城邦自由民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唯一提高的是王室经济和达官显
贵、神庙祭司集团的利益。随着王室和贵族控制的手工业、商业经济的扩展,
土地兼并也越来越严重了。出土的一块方尖碑记载了萨尔贡之子马尼什吐苏
在位期间强购民间土地的情况。此碑提到他在四个地方买了8块土地、最小
的一块约25公顷。最大的一块达1350公顷,总数为3153公顷。卖地者多为
一些地方的大家族,合族出售土地,最多的一族有26人出售土地,最少的是
… Page 50…
2人。这些人的身份多属贵族后代和城市长老,其中有一个是马拉德城君主
的后代,可见当时不仅平民的土地被大量兼并,原属城邦贵族甚至昔日王族
的土地也被朝廷夺走,地方贵族的势力因而日益削弱了。方尖碑的铭文中还
提到,地价支付不仅可以用金银,还可以用奴隶来折算,反映奴隶制的政治
与经济制度进一步强化了。
马尼什吐苏及萨尔贡的一个孙子纳拉姆新都继续奉行萨尔贡的扩张政
策,不断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连年战争破坏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也导致了阿卡德王朝的最终灭亡。
… Page 51…
5。乌尔第三王朝的经济发展
苏美尔文明最后一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是在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
年—前2006年)时期。
阿卡德王国末年,两河流域东北面山区以游牧为主的古提族(亦译库提)
进入苏美尔平原,最后灭亡了阿卡德王国,并统治两河流域南部达半个世纪。
这些游牧民族的文化比较落后,未能建立像阿卡德王国那样强有力的奴隶主
专制政权,于是苏美尔各城邦乘机纷纷兴起,形成了半割据的自立局面。到
公元前22世纪后期,经济基础较强大的拉格什城邦国王古地亚用大量贡物贿
买古提统治者,获得独立地位,对内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迅速恢复了原来
的生机,经济发展很快,使昔日的国势大振,称雄一方。在这种形势下,乌
鲁克城邦和乌尔城邦的国王也相继取得自主权。于是三雄联合将古提人驱
逐,使他们退回东北山区故地。接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等城邦在苏美
尔平原展开角逐,最终乌尔人取得了胜利,遂以乌尔第三王朝的名义再次统
一了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平原。
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市东南约300公里的穆盖伊尔,是乌尔第三王朝的
都城,代表着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座城市在公元前4000年时已经形
成,至乌尔第三王朝时达到鼎盛。国王乌尔·那穆所兴建的城,平面为叶形,
周围均有高大的城墙,南北最长处为1000多米,东西最宽处为600米。城墙
的北端和西端各有一码头,东端则另修筑一座城堡为拱卫。城内有塔庙和国
王的行宫。这座城市的商业十分发达,与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和
民族都有较频繁的贸易往来。幼发拉底河环城流过,水上交通十分方便。遗
址内的塔庙、王宫和陵墓等建筑,显示了乌尔第三王朝的强大经济实力。
乌尔第三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的经济发展较快,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首先是青铜工具的使用已很普遍,标志着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明显地发展,白银已成为通用的货币,购买牲畜,
房屋、土地可以用白银,市场上日常流通的上等植物油、胡麻油、猪油、羊
毛、盐、蜂蜜和谷物等一律以白银折算,政府也向各城邦和全国民众征收税
银。两河流域的统一为水利灌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
农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王室经济的进一步壮大,
神庙经济多为王室并吞,这一时期王室已占有全国土地的 3/5,奴隶亦多半
属于王室。王室的大庄园遍布全国,包括农庄、牧场、椰枣种植园和各类手
工业作坊。每个庄园中大约有奴隶上千人,与依附民一起在监督之下劳动。
在乌尔城址附近发掘的乌尔第一王朝至第三王朝诸王的陵墓,虽然有些早已
被盗一空,但有的陵墓中仍有极其丰富的随葬品及人殉现象,反映出这种奴
隶制的残酷和王室的奢华。在大小2500多座墓葬中,有16座王陵属于乌尔
第一王朝,每座王陵都有规模宏大的穹窿顶墓室,附设几个侧室,用石块或
砖砌筑。随葬品有珠宝、镂孔金杯、金牛头竖琴、带青金石的剑柄和有黄金
剑鞘的短剑、镶金琉璃头饰、青金石制圆筒印章等,还发现一些用贝壳、黑
曜石、红石为材料镶嵌的各种装饰品。这些随葬品,充分显示出当时手工业
的发达和手工匠人的杰出技艺。在这批王陵中,每座陵墓最少有3人殉葬,
多者殉74人,可见奴隶制度的残酷。由于奴隶在庄园中受到野蛮摧残,死亡
率极高。过去领种口粮田以代酬劳的依附民,现在被迫和奴隶一样只领取口
粮,在鞭笞下干活。王室的财富是由劳动者的血汗积成的。在残酷的暴政下,
… Page 52…
乌尔第三王朝的寿命比阿卡德王国还要短,只存在了5代107年,就在埃兰
人和阿摩利人的夹击下灭亡了。
… Page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