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26…030】『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大正二四·六七六上)。
第二节 波罗提木叉──毗尼的论究
'P194'
第一项 波罗提木叉原理的阐明
波罗提木叉pra^timoks!a成立於佛陀时代。佛所制立的学处,经最初类集而成立的,被称为经,为僧伽所尊重。传如来入灭前,曾这样说∶「我令汝等每於半月说波罗底木叉,当知此则是汝大师,是汝依处,若我住世,无有异也」(1)。波罗提木叉的集成,展转传诵;第一结集以来,已大体凝定。而被称为毗尼vinaya的波罗提木叉分别Pra^timoks!a…vibhan%ga,性质就大为不同。这不是当时结集所成立的;是对於「波罗提木叉经」,经律师们的长期论究,而逐渐形成,发展分化,而成为现存形态的。半月半月诵说的波罗提木叉经,不只是诵说的。这是僧伽的行为轨范,比丘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这是需要深刻了解,而能付之实行的。每一学处的文句,需要明确的解说。制立学处的因缘,需要研究;惟有从制戒的因缘中,才能明了制立每一学处的真正意趣。人事是复杂的;环境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新的事物,不断发生。所以要对波罗提木叉作深入的分别抉择,才能适应繁多的事件,予以确当的处理,处理得符合佛陀的意思。这一工作,佛灭以来的持律者(律师)vinayadhara,禀承於传承的示导,而不断努力。如『铜 律』「小品」「灭诤犍度」(南传四·一四九)说∶
「广解二波罗提木叉戒经,善分别、善通晓、善决断,於律善巧不动」。 'P195'
如上项所说,凡是摄受弟子,为人师长的;被差教诫比丘尼的;作断事人,裁决一切诤事的 ∶波罗提木叉的分别抉择,为一不可缺少的必备资格。当时对波罗提木叉研究的重要,也可以想见了。经律师长期间的分别抉择,终於渐渐集成波罗提木叉分别。七百结集时代,波罗提木叉分别,或称「经分别」部分,已经集成,成为未来各部派律藏的主要部分。当然,现存各部广律,与波罗提木叉分别相当的部分,都曾在部派分化过程中,有过程度不等的补充,改组或修正。
佛为什麽制立学处?为什麽制说波罗提木叉?在波罗提木叉的分别探究中,原则与根本问题,被显发出来,而为僧众所传诵。制学处与说波罗提木叉的真正意义,被编集於「波罗提木叉分别」,这就是∶一大理想,十种利益。
1。一大理想∶舍利弗S/a^riputra这样的思念∶过去的诸佛世尊,谁的「梵行久住」,谁的「梵行不久住」?佛告诉他∶毗婆尸Vipas/yin、尸弃S/ikhi、毗舍浮Vis/vabhu^ ──三佛的梵行不久住。拘搂孙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叶 Ka^s/yapa──三佛的梵行久住。原因在∶专心於厌离,专心於现证,没有广为弟子说法(九部经或十二部经);不为弟子制立学处,不立说波罗提木叉。这样,佛与大弟子涅盘了,不同族类、不同种姓的弟子们,梵行就会速灭,不能久住。反之,如能广为弟子说法,为弟子制立学处,立说波罗提木叉,那末佛与大弟子虽然涅盘了,不同族类、不同种姓的弟子们,梵行不会速灭, 'P196' 能长久存在。於是舍利弗请佛制立学处,立说波罗提木叉法。『僧只律』、『铜 律』、『五分律』、『四分律』,都有同样的传说(2)。所不同的,『铜 律』、『五分律』、『四分律』,作「梵行久住」;『僧只律』为「(正)法得久住」。正法久住或梵行久住,为释迦牟尼S/a^kyamun!i 说法度生的崇高理想。要实现这一大理想,就非制立学处,说波罗提木叉不可!这是如来制立学处,立说波罗提木叉的最深彻的意义了!
2。十种利益∶制立学处与说波罗提木叉,有十大利益,如『僧只律』卷一(大正二二·二二八下)说∶
「有十事利益,诸佛如来为诸弟子制戒(学处),立说波罗提木叉法。何等十?一者、摄僧故;二者、极摄僧故;三者、令僧安乐故;四者、折伏无羞人故;五者、有惭愧人得安隐住故;六者、不信者令得信故;七者、已信者增益信故;八者、於现法中得漏尽故;九者、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者、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
『僧只律』的「十事利益」,各部广律,都曾说到。『五分律』、『十诵律』、『根有律』,作「十利」;『四分律』作「十句义」;『铜 律』原语作dasa atthavasa(3)。attha,梵语为artha,译为义,就是义利。十种义利,虽开合不同,而大意终归是一致的。『毗尼母经』说∶「初十人(?)制戒因缘,增一中义」(4)。检铜 部Ta^mras/a^t!i^ya『增支部』「二 'P197' 集」,有十类──实为六类(第三类为∶制现世漏,灭未来漏。此下别出∶怨;罪;怖;制现在不善,灭未来不善──四类)的「二利」,为如来制立学处,制说波罗提木叉等的因缘(5)。『铜 律』「附随」「五品」,所说完全相同(6)。除「哀愍在家者,断绝恶党──二利外,其他的五类二利,就与『铜 律』的十利相同。又『四分律』「毗尼增一」中,从「以一义故为诸比丘结戒」(7),到「以十义故为诸比丘结戒」(8)。从一一别说,到二二相合,到十义结戒。似乎这是从不同的观点,发见如来制立学处,说波罗提木叉等意义,并不限於十事。其後条理综合为十事利益,作为如来制立学处,说波罗提木叉等的理由。「十利」,取其圆满而已(律学极重「五」数,十是五的倍数)。以十利而制立学处,及说波罗提木叉,是各部律所同的。由於条理综合而来,各部的意趣不同,所以也有二三事的差异。然只是开合不同,如归纳起来,不外乎六事,试对列如下∶
图片
│[僧只律]│[十诵律]│[根有律]│[铜 律]│[四分律]│[五分律]│
┌───┼─────┼─────┼─────┼─────┼─────┼─────┤
│1 和合│1 摄僧 │1 摄僧 │1 摄取僧 │1 摄僧 │1 摄取僧 │2 摄僧 │
│ ├─────┼─────┤ │ │ ├─────┤
│ │2 极摄僧 │2 极好摄 │ │ │ │1 僧和合 │
├───┼─────┼─────┼─────┼─────┼─────┼─────┤
'P198'
│2 安乐│ │ │2 令僧欢喜│ │2 令僧欢喜│ │
│ │ │ ├─────┤ ├─────┤ │
│ │3 令僧安乐│3 僧安乐住│3 令僧安乐│2 僧安乐 │3 令僧安乐│ │
│ │ │ │ 住 │ │ 住 │ │
├───┼─────┼─────┼─────┼─────┼─────┼─────┤
│ │4 折伏无羞│4 折伏高心│4 降伏破戒│3 调伏恶人│4 难调者令│3 调伏恶人│
│3 清净│ 人 │ 人 │ │ │ 调 │ │
│ ├─────┼─────┼─────┼─────┼─────┼─────┤
│ │5 有惭愧人│5 有惭愧者│5 惭者得安│4 善比丘得│7 惭愧者得│4 惭愧者得│
│ │ 得安乐住│ 得安乐 │ │ 安乐住 │ 安乐 │ 安乐 │
├───┼─────┼─────┼─────┼─────┼─────┼─────┤
│ │6 不信者令│6 不信者得│6 不信者信│7 未信者令│4 未信者信│7 令未信者│
│4 外化│ 信 │ 净信 │ │ 信 │ │ 信 │
│ ├─────┼─────┼─────┼─────┼─────┼─────┤
│ │7 已信者得│7 已信者增│7 信者增长│8 已信者令│5 已信者令│8 已信者令│
│ │ 增长 │ 长信 │ │ 增长 │ 增长 │ 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