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片
Ⅰ Ⅱ Ⅲ Ⅳ
奉事善知识
往诣
'P736' 闻善法
(熏)习耳界
观法
受持法
诵法
观法忍
恭敬
信 信
正思惟 正思惟
正念正知 正念正知 正念正知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戒 戒 戒 戒
不悔 不悔 不悔 不悔
欢悦 欢悦 欢悦 欢悦
喜 喜 喜 喜
'P737' 止 止 止 止
乐 乐 乐 乐
定 定 定 定
如实知如真 如实知如真 如实知如真 如实知如真
厌 厌 厌 厌
无欲 无欲 无欲 无欲
解脱 解脱 解脱 解脱
上列四说,A说为根本。由戒而定,而智证,向於厌、无欲、解脱,为三学进修的次第。D
说加「奉事善知识」等,这是在三学勤修──「法随法行」以前,要经历「亲近善友」、「多闻
熏习」、「如理思惟」的过程。重於闻思的修学,可适用於在家众的修学。这四说,都是『中阿
含经』「习相应品」(四二──五七经)所说。在南传藏中,多分编入『增支部』。
第二类是(58)∶
图片
Ⅰ 四念住 七觉分 明解脱
Ⅱ八正道 四念住┅┅七觉分 止观 明解脱
Ⅲ四念住┅┅┅┅┅ 八正道 止观 明解脱
'P738'
修四念住,进修七觉分,得明解脱∶是『相应部』旧有的修习次第(59)。四念住,作为入道的必要修法,所以称为「一乘道」。(一0)『念处经』,(一一九)『身行念经』,都是这一法门的广说。然而,经中但说修四念住、七觉分,其他八圣道分等道品,又怎样呢?B、C、── 二说,大意相同,纳入其他的道品,而增列「止观」。这一次第,没有说到戒的修学。
第三类是主要的,如(60)∶
图片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 Ⅷ
戒具足 │ │ │戒具足 │ │ │ │戒具足
│四种清净│ │ │四种清净│ │四种清净│
│ │戒成就 │ │ │戒成就 │ │
│ │ │ │四念住 │ │ │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护诸根
│饮食知量│饮食知量│ │ │饮食知量│ │
│常觉寤 │常觉寤 │ │ │常觉寤 │ │
│ │七法具足│ │ │ │ │
正念正知│正念正知│ │正念正知│正念正知│正念正知│正念正知│正念正知
'P739'独住远离│独住远离│ │独住远离│独住远离│独住远离│独住远离│独住远离
离五盖 │离五盖 │ │离五盖 │离五盖 │离五盖 │离五盖 │离五盖
│ │ │ │ │四念住 │ │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得四禅
具三明 │具三明 │具三明 │ │ │具三明 │ │
│ │ │漏尽解脱│漏尽解脱│ │漏尽解脱│
│ │ │ │ │ │ │具六通
这一类的修证次第,虽有小小出入,主要是戒定慧的进修次第。戒学中,有三说不同∶具足戒法,是离十不善业,离一切不如法的生活。这就是『长部』(一)『梵网经』所说的小戒、中戒、大戒。这样的戒法,是通於在家的。如『中阿含经』(六三)『 陵婆耆经』所说。四种清净,是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命清净。身语意清净,就是离十不善业。命清净,是离一切不如法的生活。所以这二说,是一样的。戒成就,是出家人在僧伽中所遵行的戒法,内容是∶「安住具戒,善护别解脱律仪,轨则圆满,所行圆满,於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这一类的次第,一致说依四禅而得漏尽。或但说「心离诸漏而得解脱」。或说三明,或说六通,漏尽明与漏尽通,与上心得解脱一样。这就是「明解脱」的另一说明。这一次第中,或加入「四念住」,或 'P740' 前或後。依四禅,得三明,传说为释尊当时修道入证的修证事实(61)。
「中阿含」以禅慧修证的出家众为主。对当时外界,尤其是宗教界的思想,也给以条理而加以论破。如(62)∶ Ⅰ三度∶宿命论·尊(神意)论·无因缘论 Ⅱ四非梵行∶虚无论·无作用论·无因缘论·七界论 Ⅲ四安息∶自称一切智者·传承者·推理者·诡辩者
对外道的思想,条理得更具体的,是『五三经』(63)∶
图片
┌─死後有想
├─死後无想
关於未来的──┼─死後非有想非无想
├─死後断灭
└─现法涅盘
┌─我及世间常无常等四句
关於过去的──┼─我及世间边无边等四句
├─我及世间一想异想等四句
'P741' └─我及世间苦乐等四句
这里面,传统的婆罗门教,是「尊论」,「传承者」。责难的重点,在乎全凭传承的信仰,而自己没有证知(64)。评破四姓阶级(65)。认为当时的婆罗门,早已俗化,失去了婆罗门的原始意义(66)。「中阿含」对於外道,特别著重於尼犍子的苦行一流,破斥「以苦断苦」的见解(67)。叙述种种苦行,而说佛曾修一切苦行,比他们更苦而一无所得(68)。这表彰了佛的伟大,反显了苦行的无益。尼犍弟子的叛归佛法(69);尼犍死後而分破论诤(70)。这表示了佛法与尼犍派,当时有著深重的关切!对於邪命派A^ji^vaka──尼犍的一流,呵斥的态度,最为坚决,如说∶「邪命外道,无身坏(死)而作苦边际(解脱)者。┅┅忆九十一劫来,邪命外道无升天者,唯除一人,彼亦是业论者,有作用论者」(71)。
在对一般宗教而表显佛法的超胜,赞叹如来,是当然的事。「如来是正等觉者」(法是善说,僧伽是正行),是从知见清净,离贪寂静中理解出来(72)。从如来四众弟子的梵行成满,而表示对三宝的尊敬(73)。『法庄严经』中,波斯匿王Prasenajit见众弟子的终身修行梵行;比丘们和合无诤;比丘众的喜悦健康;比丘众的肃静听法;没有弟子而敢於驳难世尊的;即使返俗,也只是责怪自己;尊敬如来,胜过了对於国王的尊敬。从弟子们的一切活动中,理解到佛是真正的「等正觉者」;这是赞仰佛陀的最佳范例(74)。或有见佛的相好具足,而对佛表示最高的尊敬(75)。 'P742' 或因外人的诽毁,而历举现有「三明」、「十力」、「四无所畏」、「普入八众」、知「四生」、「五趣」、「三学具足」;过去曾经行「四支具足梵行」(苦行);年老而智慧不衰,以证明如来有「过人法」,有「殊胜最上智见」(76),这就多少类似一般宗教信仰了。
「中阿含」所类集的经,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部分,已如上略说。佛教内部的开展,比丘进入了僧伽──大众和合的律治时代(佛陀晚年开始)。法义的分别、抉择、阐明、整理,是直承「修多罗」而来的。修证的次第纲目,也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