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楚地知道这绝不是幻觉。从这以后,我就深深地感知到,生命并不像我以前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我对自己生命的了解就如牛周身无数毛中的一根而已,远非全面、正确可言。
由于气功与佛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又开始学习佛学,后来的体验让我明白,这一选择可谓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佛学殿堂后,才知其如此金碧辉煌,如此博大精深,它的悲智双运常常让我内心感叹不已。佛学对生命现象、宇宙图景的解释之深广,远非世间其它同类学说可与伦比。佛学是智慧之学,佛教是以智慧教义为中心体系的宗教。与多数主要依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同,佛教以通过究明智慧而求解脱生死痛苦为主旨,以证悟空性、自利利他为超出生死的要道。
在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佛法的无上妙德后,就时时力求让自己的行动、言语、思想能符合佛陀的教言。在日日相继的修行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这真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因为我终于体会到战胜、乃至超越自我确确实实需要过人的毅力与耐性,还需要有超出世间常人的长远目光与智慧。但我既已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为了真理的获得拼却一回性命吧。其实我想,从本性而言,人人都渴求能了达我们生存的实质,但因这种探索需要付出的努力、牺牲、放下我执等等要求,远超沉溺于欲海幻象中的人们之所能承担的份量,故而许多人便甘愿充当起“睁眼瞎”了——他们惧怕那灼人眼目,但却足以刺破无明眼翳的真理之光。不过我却在想,为了对得起这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我还是择其善者、难者,但绝对有意义者去拼搏一生吧。既然佛法告诉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上起修,也即是修心,我便时常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力争恶念不起,善念速生。为坚固自己的修道之心,我还时常以历史上的一些高僧大德的求法事迹自勉,每每读到描写他们的学法热忱与慈悲济世的段落时,内心深处的感动常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他们的菩提心、无我心、精进心是我首先要学习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想净化沦丧之道德,这种无我利他心更是必不可少。随着学佛日渐深入,当再看到某些人置人伦道德于不顾,还在不知因果地干着危害他人社会的恶业时,我就深深为之感到伤悲:这些恶业就是人们诸多痛苦的源头,这源头如若不断,痛苦的源流就永不会尽啊!即使我想为人们分担痛苦,可这根本就无济于事,因为解铃只能还靠系铃人,丝毫不爽的因果报应让任何外人都无法替当事人分担自己的因果。但放眼望四周,信因果者真乃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毫无因果轮回的思想根基,故而他们肆无忌惮、我行我素,时时刻刻都在造诸恶业。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你抢我夺的欲望游戏,因了全社会经济盲动的刺激,已渐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这些人的态度真是无明的泛滥,他们不明白佛为众生揭示的智慧之法,偏要执着于自己无常色身及周围的物质环境,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欢乐,于别人利益丝毫也不顾及。为此,我时常思维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陀所宣说之法,而越思维,就让我越发感到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净其意、自空其执。现在,已初尝佛法甘霖的我,往日那浮躁不息的心变得宁静多了、安详多了,各种各样的欲望也减少多了。佛真不愧是大医王,因他能治众生的心病。而众生心病的去除,则是整个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万万不可缺少这样的“医生”。
就我个人的认识水平而言,我觉得中国佛教虽分流出几大宗派,但从根本上说,每个宗派都教人以智慧与慈悲来达超脱生死的目的,尽管其教授方式和侧重点各有所异,所以每个学佛者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根基的修法。记得印光大师在其《净土决疑论》中曾说过:“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因而我觉得,念佛修净土,一方面可得阿弥陀佛佛力加被,一方面又能发掘自己的潜力,他力与自力相结合,它日定可横超三世,永离生死之苦。所以,我一有空闲就在心里默念佛号,并以之作为自己的日常修习路径。我相信,只要你入得门来,则佛陀的无上智慧一定会让你从八万四千法门中找到自己的修行之本。修行是离不开世间的,诚如六祖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修行就应该在社会中磨练,在待人接物之时,时常照看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勿使造恶,唯令善生。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却感到很惭愧,因我还不能做到功夫成片、念念向佛。自己无始以来的业习实在是太重了,碰到违愿之事时就常常管不住自己的烦恼。不过我会努力转变这习气,因为我至少已从道理上明了万物本空、因缘所生。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于幻事、幻物而自生嗔恼呢?
佛法如汪洋大海,浩渺无边,作为初学者的我,仍所知太少。为了不在这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我以某位法师提出的佛法四要旨作为航标,并期与同修共勉。那就是:第一,本佛。即以佛为本,学习佛的行果、智境;第二,重经。即重视佛说的经,也包括律论;第三,博约。即先博览众经众论,后约要出要旨,依旨力行;第四,重行。即本所约要旨去实践修行。我想我这一生都会遵从这四要旨,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真心希望并且相信,光明而自在的自性大解放那一天定能到来!
冬强的话虽无华丽色彩与装饰,但我本人却非常愿意享受这种发自内心的平和的灵魂舞蹈,在这种心灵之舞中,舞者的智慧、人格、修学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相比之下,世人只愿呆在剧院、舞厅、游乐场所观舞,而且所观的也只能是与眼根对境的身体的扭曲与发泄。在一片纸醉金迷之中,明星的造作表演让手捧鲜花的观众时而哭笑时而嚎叫。这样的看与被看才真正是一幕闹剧,这样的观者与被观者才是可怜而又可笑的一群。
因而我从不喜欢观看外在的一切演戏、一切假戏真做、一切疯狂与迷乱的表演,我真正欣赏的是一颗智慧的灵魂所倾情演绎的人生正剧。也有少数人可能会与我有同感,这也可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和吧。
时时拂拭 莫惹尘埃
世间人无论从事论文写作或文艺创作,大体出不了分别念的范围。他们以“我”的所思所感为中心,精心营造出一个个在“我”看来是正确、合理、全面的观点,或一篇篇以“我”为背后主脑、叙事主体的作品。这一点恰与佛法的“无我”主张大相径庭。在佛教的中观教义中,对“无我”有明确、究竟的阐释,而这种观点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究其原因则在于,如果我们真想摆脱轮回束缚的话,不打破牢固的“我见”及“我执”、“我所执”,那最终的解脱就了无出期。
如果用中观的推理方法分析的话,则“我”的实有性刹那也不存在。不从理论角度而言,单从实际生活中来看,对“我”的过分贪执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矛盾重重的冲突与局限。在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读医学工程专业的苏琪珑博士,就曾在生活中吃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亏。
对于心的究竟本来状态而言,当然应该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我想,对学佛粗浅的人来说,特别是对像我这样一个烦恼习气粗大、深重的人而言,还是应当时时拂拭自心,勿使沾染尘埃为好。一个学佛初机者,甚至一个学佛多年仍断除不了我执与无明的修行人,正应该积极内省、努力除恶,只有把这些有为的修法一点一滴全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后,无为而自在的状态才有可能最终到来。假如一个非上上根机之人也以所谓的“顿悟”为借口,不随时随地纠正自己身、口、意方面诸多的放逸与过错,那他肯定无有打破无明、亲见本来的那一天。
回顾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佛历程,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与其说是它们在考验我,还不如算作自己的性格使然,正是我的盲目、我执、自大,才使自己看不见自心蒙上的灰尘,才使自己的“贡高我慢”导致自身跌入无明的迷茫大雾中,失去了前进与自省的方向。
想想从前的我,总不知天高地厚,徒恃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