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有色法、心法。“心法”一念三千,“色法”无量无边,而它的真相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我。法,是空无自体的,好像水结成冰,并非是新物质的创生;当温度升高以后,冰化成水;温度再升高,水蒸发了,也不是生命的消失。因为万生万物无不以“空”为素材,无不当体是“空”,所以在这一真法界里,既没有真实事物的新生,也没有毁灭的现象;既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生起,也没有一个真实独立的实体毁灭,所以说“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海水一味,庄子说“道在屎尿”,有人认为这是大不敬,说脏话,污辱真理,其实真理是一般的,不是特殊的;真理是普遍的,不是局部的。如果真理是特殊的,那是三只腿的鸡,虽然稀奇,与大众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所谓“道在屎尿”,是说真理是普遍的、唯一的、绝对的,根本没有第二、第三,触目菩提。既然原本不生,最后无有可灭。真理不出于法界,法界无限,也就是时空无限。万生万物、一切现象,都可画个“○”来概括,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也即是由“空”所显,万象皆空。
经云“三千及大千,如海一沤发”,海能现沤,沤不离海。在一真法界里,有什么垢与净?有什么增与减?新结成的冰块,并不表示水中多增加了一块冰;冰块溶解了,也不表示减少了冰块的实质。
简单地说,一切万生万物,无一不是由空里来,而又向空里去,亦即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空,是无限生机和一切发展及开创的势能:一切由空里来,一切又向空里去;从空里来,不占地方;回到空里去,干净利落,这太好了。我们正确理解了“空”,就不会愚昧、颠倒,就不会错认、谬执,而逍遥自在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般若,般若的素描就是以下的经文: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这就是般若的素描。概括地说,般若的当体是个“无”,是个“无无”。因为“执有”则有限,“无无”乃无限。“原本无、当体空、毕竟不可得”的绝对法性,就是般若的空性、法身的素描。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身体、意识啊!须知般若见不因眼,听不因耳……,不靠一般的官能而显实相——生命的真相。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佛法乃生命之学”,不必去讲道理,不必去求道理,只要证得了生命的实相,就会清清楚楚地证得“自他不二,物我一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些都可以证实,而不是在讲空话。
在《指月录》中,有位洞山良玠禅师,童年出家,师父教他念《心经》,教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时,他说:“暂停!我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经上怎么说没有呢?”他的师父愣住了,说:“你不同于粥饭僧,你是禅宗的根器,到南方去参禅吧!”以后就成了禅宗的大匠。这显示了什么呢?“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固然好,“疑”也不坏;因为你不疑,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问题就会压倒你。学法也是一样,若是没有问题——不疑,又怎会有悟?古人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禅宗要我们信有一个真实——只此一事实的真实。要我们疑,有问题,即使辩论都没有关系。《证道歌》说:“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界,不仅可解释成范畴、界限或区域,主要是指根、尘相对的作用—— 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作用:眼对色的感受,耳对声的感受……,这些六根对六尘所发生的一定作用就叫“界”。六根、六尘加六个作用,就是十八界 —— 十八种现象。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又是一笔带过,无明到老死,就是佛法讲的“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构成我们生死轮回的十二个要件。
前四种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因为“无明”,就有妄作,而产生情感上的“行”;由行产生“识”;有了意识,就随缘受胎,刚刚受的胎叫“名色”。
所谓“名色”,是有而不可见,无影无像,只能形容,只有名;所形容的色,是小到不可见的,过去没有显微镜,谁能看见XY染色体的活动?看不到,所以叫“名色”,只知有这么一个东西,但还没有成为人的胚胎。
第五是六处:六根具足,然后就出胎。
第六是触:小孩刚生下来,什么都不会,但却会抓东西;国人满周岁时,有“抓周”的习俗。到了两三岁时,就有触感,喜欢去接触物品。
第七是受(感受):喜、怒、哀、乐,一切的感受都有了,大约五、六岁时就已具备。
第八是爱:约十四、五岁,有了爱,就知所选择,有了物种基本的欲念;有了欲念,就如胶似漆,念念不忘,梦寐思之,于是和原本的生命实体距离更远了。
第九是取:包括追求和逃避;追求权利,逃避义务和责任。人们基本的欲望包括:自我保存 —— 白天怕人,晚上怕鬼;自我我欲—— 食、色、领导、支配、占有……,诸欲相继发生。古人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不能说每个人都临难求免,但苟得的人却较多,这就叫“取”。
第十是有:即生有、中有与后有。透过名色、六处、触、受、爱、取而有业,活在世上,是“生有”;死是“中有”,以活着的时候所造之业为素材,形成死后的中阴身(灵魂),即是“中有”;“后有”即随业入胎。
第十一是生:又出生了,入胎就要出生啊!
第十二是由老而死。
这叫“十二因缘”。辟支佛观“十二因缘”,找到了解脱之道的“苦、集、灭、道”四法印,而证解脱。但是在菩萨眼中,皆同幻化。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其余的十种因缘,都一笔带过了。二乘圣人借分析得解脱,菩萨则是当体即空。既然当体即空,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没有。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也没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因缘只是一个虚幻的过程,菩萨不观“十二因缘”,无须分析,般若观照下,当体是空。
无苦、集、灭、道:佛法的初期,佛陀审视众生的根机,说“苦、集、灭、道”,若详细讲,很费词,简单地说,“苦因集有,道由灭成”。为什么说“苦因集有”?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这都是“行”,是有为法,聚集多了,当然苦。苦有八种:
生苦 —— 人一生下来,离开母亲,就是苦。小孩子一出娘胎,没有谁会哈哈大笑的,一出来只会用哭来表示苦。
老苦 —— 老也很苦,身体的抵抗力差,心有天高,力不从心;想爬山爬不动,喜欢吃的东西,多吃了就不舒服。如果修养不好,想想前尘往事,一生累积了太多的无奈、挫折、抱怨、牢骚、不满、失意……,那生活不就形成了对生命的惩罚吗?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说“不苦”,但眼泪却不住地流;有些人假装顽强说“人生不苦,很乐!”但心里却像吞了黄连似的。
病苦 —— 病是最苦的,甚至使人无法忍受。如果有朋友生病了,我们去探望他,问他:“老兄!你有什么愿望啊?”他会说:“我只要病好了,粗茶、淡饭、布衣暖、菜根香,我就很感满足了,不再希求其他了。”事实会是如此吗?不然,等他病好了,老毛病又都来了:吃菜嫌口味不好,看别人不顺眼,老婆的发型不好看,孩子的动作讨人嫌……,简直烦透了。所以人是活在不满里的,不满的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一种对生命的惩罚,因为“错误恒等于烦恼,罪恶终难逃毁灭”。
死苦 —— 死更是痛苦。很多人练功夫,在死的时候要退功,功若不退,死不了;一点点地退,像蛇脱皮似的,退到哪里痛到哪里,痛苦得很。
除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以外,还有:
爱别离苦 —— 你喜欢的人,他不能永远在你跟前。
怨憎会苦 —— 你越讨厌他,他越在你面前晃。
求不得苦 —— 求的东西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