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与弥勒菩萨结缘,也就是准备以后帮助弥勒菩萨度化众生,并一起成佛。这也是一种净土思想,而且是要把我们这个世界改造成为净土的。但我们这个未来的应化净土的众生就复杂多了。五浊世界嘛,对佛菩萨来说,改造娑婆世界成为净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往生到底有没有凭据呢?如往生西方,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呢?首先就得估计自己的力量行不行。有部经叫《般若三昧经》,就用指导人们用净土的思想,用念佛的方法使你现前得定,在定中可以看见西方三圣。我们凡愚之处就在于妄心太重,心灵是难得明明历历的。现在一些对气功有些深入的人都知道,调身容易,调息也不难,难就难在调心。功夫用到调心的时候,念头往往收拾不住。般若三昧就是帮助解决调心问题的,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闭关,就是闭关念佛,里面有种种方法,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以闭关的办法来念佛,来专修,或七天,或四十九天,在印度叫“小七”、“大七”。打七并不是我们中国创立的,在印度先就有的,佛经里明文规定,在这一时期你就得专修般若三昧,要念佛的功德,佛的像好,佛的种种一切,把自己的心全放在这上面。念到最后,一切杂念息了,万念归于一念,精神也就专一了,稳定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就来了。要知道,不可思议的力量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且就在各人自己的心中。这个力量出现后,就在现在,阿弥陀佛就会出现,见了一个阿弥陀佛,等于见了千万亿的佛,而且你也决定可以往生。
修净土的朋友若有方便,可以找个清净地方,结几个道伴相互护持,专门修几天,照着《般若三昧经》所指示的方法去修。这样修不是散修,闲杂事情一定要丢开,要使大家的精力集中,以期定中见佛。要知道,一个人一心不乱都不易达到,要定中见佛就更难了。但你若能精诚专致,虽不能定中见佛,也可以梦中见佛,这样功夫就可以逐渐生根了。虽不敢说绝对往生,但总多了几分把握。依佛经讲,一个人临终时,那恍恍忽忽的情况与做梦时差不多。你若能在梦中念佛、见佛,那么临命终时就可以保持念头不失。
憨山大师晚年说,现在有很多人念佛感到不得力,虽是易行道,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受用。所以念佛是念佛,仍然要守戒、修定、修慧、闻思修,六度万行要配齐才行,单凭一句念佛是不行的。道理很简单,就在于念佛看是不是用“心”在念,若用“心”在念,那么戒定慧、六度万行必然都在其中了。大家可以做个试验,你看你在喜怒哀乐之中,在日用动静之中,自己回光返照,念一句阿弥陀佛效果如何?在矛盾是非,利害得失等关头,一句阿弥陀佛下来,能否把那些偷心打掉,能否使自己气象祥和。这些都是检验功夫的基本方法。那些功夫上手的人,一句阿弥陀佛,如同紧靠须弥山,自己在万事万物之中就作得了主。你若达到这样的功夫,往生与否,想都可以不用想了。阿弥陀佛不接你又接谁呢?若你现在的事都没有把握,没有力量,也作不了主,那么临命终时往生的可靠性就不那么大。总之,至少要做到一心不乱。为了把六祖大师的开示弄清楚,上面把净土的情况介绍一下是有必要的。
六祖大师是提持禅宗的,他当然应当强调禅宗;他谈净土,并没有反对净土,只不过是把净土纳入禅宗的认识上来讲。再如后面六祖讲戒定慧,都是纳入了禅宗的认识,这是宗风使然,以戒定慧言,教下各宗都是先戒次定次慧。在六祖那里就成了先慧而后戒定。深一层说,戒定慧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先后之分。并不是六祖故意这样讲,禅宗的法就是这样,不二法门就是这样,离开了这种方法,就不是禅宗了,认识到了,即定即慧即戒,这样对开悟来说,就方便得多。你若要先戒后定后慧,当然可以,同样是佛教的方法嘛,你若要修禅宗,就非行定慧等持。所以唐代有人问药山禅师如何是戒定慧,药山说老僧这里无此闲家具。戒定慧是互体而通的,你一个就不能了,还来问三个,这对开悟是有障碍的。再如有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佛,赵州的回答也很干脆,他说,老僧这里只有本份草料。你是驴是马,该吃什么草就吃什么草。若问三藏十二部,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你问他们好了。赵州也并非排斥教下,他这里只卖禅宗这一味药。佛教内各宗各派都是根据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设立的,千万不能认为六祖在排斥其它宗派。六祖这里不提持这一着,禅宗的宗风又如何建立得起?许多人看《五灯会元》看不懂,当然看不懂,隔行如隔山嘛!你用念佛的方法,或用其它宗派的方法来理解禅宗,当然看不懂。但一当你懂了,你就会感到祖师们说的,无论是天一句,地一句,种种奇谈怪论,全都在禅宗的本份事上,全都丝丝入扣,刀刀见血,还会不由自主地鼓之舞之。所以要知道,六祖这里名为说净土,实际上是在谈禅宗。《坛经》里的一切地方,都是在说禅宗,一切都会归到这一点上,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上面有所怀疑。
话说回来,真正修净土的人,就应好好去修,不要听禅宗一说心里就怕了。你一心一意地修,见佛那天,说不定就是开悟的那天。并不是念佛就不能开悟,若能定中见佛,离开悟还会有多远呢?同样,修禅宗的人也不要怕人说,正报一转依报也会转,这边一开悟,那边就是常寂光土。对有些事情禅宗的看法是反的,到了你真正感到一点抓拿、依傍之处都没有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那恰是最好最妙境界快来的时候;你若还有所抓拿,有所依傍,就与开悟隔了十万八千里。当你感到内也靠不住,外也靠不住,佛也靠不住的时候,仍然敢笔直走下去,见法身就快了。
云门大师有三句,头一句是:见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与自己谐和无碍了,但这仅仅是修行中初步转身;第二句是:眼前不见一物,始是半提——什么都没有了,万法皆空。但见了空性不要以为了事,修行仅到了一半。所以还有第三句: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全提,就不仅正报转了,依报也转了,什么都转了。你成佛了,你的环境不成为净土吗?不然全提个什么?
上面提到这些,在佛经里都是有根据的,如《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多经》上就说,只要证了无生法忍,必然就会有净土。这部经是禅宗祖师们提倡过的,四祖大师就是叫人以这部经来修。所以不要一提禅宗就以为不要文字了,禅宗恰恰是从佛的经教中产生出来的,你若把《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多经》看完,里面说的比禅宗祖们说的还吓人,而禅宗祖师们的提持,也没有超过这部经的。如佛问文殊:如来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文殊说:如来没有得。佛问:那么如来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文殊说:也不是这种说法。里面层层剥剔。如佛问:你见到如来吗?文殊说:我见到了。佛问:你是怎样见到的呢?文殊说:我在无相中见到的。佛问:无相中为什么能见如来呢?文殊说:无相就是如来嘛。佛又问:你得到无碍智慧吗?文殊说:我本身就是无碍智慧,还需要另外去求吗?再如佛问:你看到戒律的道理吗?文殊说:看到了。佛问:那戒律的道理在哪儿呢?文殊说:非有相,非无相,非有见,非无见,一切都不是,才是真正的戒。你如果把这些经都读通了,你才会知道释迦佛的用心,也才知道各宗各派的方便了。所以,真正佛所说的净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真正的禅宗,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这些都是要通过艰巨如法的修行,在修行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其中的真味,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那些以讹传讹的说法,不知把多少人弄得颠倒恐惧。以上所讲的这些,望大家能深一层地研究。
六祖大师在《坛经》中有关净土的开示,与其说是批评念佛,不如说是提持禅宗,也就是用禅宗的方法,达到和超过念佛法门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六祖这一段开示,就是要你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认识自己,天下有比这个更可靠,更实在的吗?先不要谈到西方,你现在到底在哪儿呢?这是可以讲道理的,也是可以直接体验的。若问死了以后有没有呢?禅宗的回答是现在的你有没有呢?若说有,一会儿你欢喜了,一会儿你恼怒了,一会儿你很健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