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问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所依之差别:悲心依于四静虑,大悲只依于第四静虑;
五、相续之差别:悲心在声闻缘觉相续中也有,大悲则唯独佛陀相续中才有;
六、获得之差别:悲心以离欲贪而得,大悲则需以离有顶贪而得;
七、救济之差别:悲心非普遍救济,大悲则普遍救济;
八、趋入之差别:悲心不同等趋入,大悲则平等趋入(指观待众生同等慈悲)。
因地菩萨具有的慈悲心是悲心而不是大悲心。因地菩萨具有的慈悲心在本体上不能安立为大悲心,因为只有佛陀才具有真正的大悲心;但从种类的角度上可以安立为大悲心,因为菩萨也是缘三界一切有情之三苦而发心救拔,虽不能如佛陀的大悲心那样究竟,但也绝非声闻之悲心可以代替,故从与佛陀大悲心同一种类的这一角度而安立因地菩萨亦具有大悲心。

698、 一切诸佛在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相同?
答:一切诸佛以三平等性而相同:
一、诸佛积累二资因平等性;
二、获得法身果平等性;
三、行利众事业平等性。
诸佛之不同方面:诸佛为利众生示现有所不同,
一、寿命:有人寿二万岁时出世,有一百岁,亦有八岁;
二、种姓:有婆罗门种姓,有刹帝利种姓;
三、身量:有高大者,亦有矮小者。

699、 依靠佛陀积累资粮有何功德?有什么教证?
答:《俱舍论大疏》引《毗奈耶经》中的教证:“于导师佛陀,虽做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即是说,以佛陀为对境,即使做一件极其微小的事,如供一束花,或供一杯水,或供一盏灯,或诵佛号,或磕三个头等,事虽微小,但功德却是相当大,以之可以暂时转人天善趣,究竟获甘露般菩提佛果。每天若能观想释迦牟尼佛而做微小供养等善事,则可积累无边资粮。虽说诸佛无别,而《白莲花论》中说,释迦牟尼佛于因地时已发愿并摄受我等五浊恶世的众生,因此贤劫千佛中,释迦牟尼佛与我们有特殊的因缘,每一个趋入佛门者皆与释迦牟尼佛有特殊的因缘。所以作为一个佛法的修学者,应当依靠佛陀而努力积累资粮。

700、 佛与有学者共同的功德有哪些?到底怎样共同具足?
答:佛陀的不共法之外的法则与有学声闻缘觉是共有的,有些则与凡夫共同,因为佛陀意相续中具有的功德,在他们的相续也具有,这也只是说种类近似,而本体却相差悬殊。那么这些共同功德是指什么呢?其中无染、愿智、无碍解与六通是与圣者共有,“等”字所包括的前五通、(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与凡圣二者同具。

701、 什么叫做无染定?它在何人、何地、何界身份具足?
答:无染定:世俗智为体,修行者以他相续烦恼不缘自己而生起的意愿而入等至,出定后结合入定作为护持他心的方便。
无染定所依地:依第四静虑。无染定依于易道中最殊胜者。
无染定所依人:不动法阿罗汉(包括不动阿罗汉、缘觉、佛陀)。
无染定所依界身份:依欲界人的身份。因为以人的身份获得阿罗汉者先前唯恐他者的烦恼因己而生,而以之作为所缘,加以忆念,故是能灭尽彼之方便。

702、 什么叫做愿智?它于无染定有何差别?
答:愿智:以我当知此的心愿入第四静虑等至,结果也如愿了知彼之对境。
愿智与无染定之差别:
同:本体、地、补特伽罗、所依界。
无染定:所缘为他相续未来生之有事修断;
愿智:缘色等一切法。

703、 什么是四无碍解?它们的本体、所缘、地有何差别?
答: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
(1)法无碍解:对于名称等无碍了知名法无碍解。
(如说“瓶无常”,瓶无常此二皆是名称合起来则是一个句子,如是这样的能够诠表某种意义的法,无学圣者以无退智慧无碍了知,是法无碍解。)
(2)义无碍解:对意义无碍了知名义无碍解。
(如说“瓶无常”。对于其中所表达的瓶子无有恒常,或瓶子刹那坏灭之义,无学圣者以无退智慧无碍了知,是义无碍解。)
(3)词无碍解:对言词无碍了知,名词无碍解。
(如说“瓶无常”。以各地不同方言、语言来表达,或以不同专业学科之术语等来表达,无学圣者以无退智慧皆无碍了知是词无碍解。法无碍解与词无碍解之不同:法无碍解是指对于用同一种语言来诠表某个意义所使用的名称,句子等无碍了知;而词无碍解是指对于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如藏语、汉语等能无碍了知。)
(4)辩无碍解:对所缘的语与道无碍了知,名辩无碍解。
即缘与断定意义相联或相违的词语无滞碍为他众明显宣讲、如是宣讲之智;以及缘自在而不忘失之等持智慧(止观)二道的无碍智。(了知语与道,即了知辩及因,语是辩,道是辩因,对于此二皆了知是辩无碍解。)
辩无碍解之本体:灭智以外的九智。(所缘语及道是有为,故除灭智。)
所缘:语及道。
依地:如应依于欲界至有顶之间的一切地。(虽然语唯在欲界及初禅,说依一切地是指,承许辩无碍解缘于语及道任何一个皆得产生,由此而说其所依地可以是一切地。)
义无碍解本体:十智或六智。
十智:了达诸法之义(即以诸法为义)
六智:了达涅槃胜义(即以涅槃为义)
所缘:义。即所诠表的意义。
依地:在欲界至有顶之间一切地均具有。
法无碍与词无碍解之本体:世俗智。
法是指名称等来诠表意义的能诠法
词是指如藏语、汉语等不同的语言
法无碍解在欲界与四静虑中具有,无色界无名蕴故不存在
词无碍解在欲界与初禅中具有,二禅以上无寻故无言词

704、 边际有多少种?为什么如此得名?
答:边际有六种:无染、愿智、四无碍解中除去词无碍解而加上第四静虑边际本身称为六种边际。(第四静虑边际本身,或可理解为唯起此定,并无与定共起之慧行功德;或有说是依此边际定成就延促寿行,为第六种边际。)除词无碍解,是因为其所依地是欲界、初禅,虽然其依第四静虑边际定而得,但其不能如余五种功德而成为边际定之体,故不称为边际。
一切地所随顺,增至究竟名边际。
边际定的得名:正在修持此第四静虑边际定时,首先随顺欲界、初禅至有顶之间顺行,再从有顶至欲界,后从欲界修至四禅至此名为遍一切地,其次于四禅中,由下品而中品,乃至上上品,名增至究竟,由此二义得名边际。

705、 什么是六神通?他们的总本体和分别本体是什么?
答:六种神通:神境智证通、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
他心智证通、宿住随念智与漏尽智证通。
六通总的本体:解脱道的智慧。
四通本体:世俗智
缘无漏法:法智、类智、道智
缘有漏法:世俗智、他心智
漏尽通:同漏尽力
漏法灭尽本体:六智(缘无为灭故)
漏尽者相续中具有十智

706、 这六通于何地具有?通过什么途径而得?他们是什么念住?都是善法吗?
答:一、六通依地:
前五通:依四静虑正禅,由易道止观平等而生故;
(不依无色定、未至定、殊胜正禅,止观不等故。)
第六通:依无漏九地。
二、以何途径而得:一切神通均是依前世轮回中修习熟练远离欲贪而得。修行尚未纯熟,则由加行而得。
三、是何念住:他心通:除身念住余之念住,缘相应法故。神境通、天耳通、天眼通,唯身念住。神境缘色香味触;天眼缘色;天耳缘声。宿住通、漏尽通:四念住。通缘五蕴一切境故。
四、善、不善、无记性:
天眼、天耳通:无覆无记性
余通:皆善性

707、 佛经中所说的无学三明是什么?以何原因如此得名?
答:无学三明:无学阿罗汉相续中的最后三通是无学三明,
即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漏尽智证明。
宣说三明:
(1)以宿住智证明对治前际无明,由于忆念往昔自性衰败而生起厌离;
(2)以死生智证明对治后际无明,由随念其他所化相续的未来衰败而心生厌离;
(3)以漏尽智证明对治能遣除中际愚痴无明,因为现量证悟现在之实相。

708、 什么是三种神变?此三如何打动所化众生之心?
答:三种神变:神境神变、记说神变、教诫神变。
此三种神变能打动所化众生之心,令其发心并修行:
(1)神境神变(体是神境通):以种种神通变化令所化众生生信心而引入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