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子〃字,预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以应〃甲子大吉〃和〃三五复反〃之期。
  张角原定至期即发难于邺城,并收买宦官为京师内应。未及起事,其弟子济南唐周(一作〃沛阴人唐客〃)上书告密。
  张角知事已泄露,星夜驰敕诸方,令提前举行起义。于是,除青、徐二州以外,六州一时并起,其众〃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④。是年,张角病卒,黄巾主力也被官军镇压。但张角的影响却延及后世,据《鸡肋编》等记载,宋代摩尼教徒即以张角为教祖,讳言〃角〃字。清代川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以〃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相号召,显系模仿张角谶语。
  注:
  ①②《三国志》第1册10页注引《魏书》,264页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③《资治通鉴》第5册1864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④《后汉书》第8册2299页,中华书局,1965年


张鲁

  张鲁(?~216)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①,〃兼挟鬼道〃②,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东汉初平二年(191)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③。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④〃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⑤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弟张卫以数万人马据阳平关坚守,为曹操所破,张鲁避走巴中,不久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邑万户。其五子皆封侯,且与曹操联姻。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次年,张鲁卒,谥原侯,葬于邺城(今河北临漳)东。他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
  张鲁以《道德经》为该教的主要经典,为便于向其徒宣讲《道德经》,乃为之作注,名《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认为〃道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主张君臣民皆须〃顺道意,知道真〃,〃行诫守道〃。又认为,〃生〃是〃道之别体〃,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只有〃奉道诫〃,将〃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不死成仙。主张〃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来,〃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悉如信道,皆仙寿矣〃。还抨击儒家五经〃半入邪〃,〃大伪不可用〃;反对淫祀,认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对宣扬〃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非行所臻〃的《河》《雒》纬书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诚感天〃、通过修行自臻〃仙寿〃的观点。因此他尤其重视道徒的自身修养,倡导诚信,有病则忏悔己过。相传他又创涂炭斋等斋醮仪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他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注:
  ①《华阳国志·汉中志》
  ②《后汉书》第9册243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③④⑤《三国志》第1册264页注引《典略》,263页,264页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魏伯阳

  魏伯阳为东汉炼丹理论家。生卒年不详。其事迹最早见于晋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曾与弟子〃入山作神仙丹〃,丹成,〃服丹,丹入口即死……〃又记〃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
  迨及五代后蜀彭晓著《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指出:〃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裾,唯公不仕。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裳如糠秕焉。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奏》三篇。〃至南宋曾慥《道枢》卷三十四《参同契》下篇,又记有关魏氏之事云:〃魏翱,字伯阳,汉人,自号云牙子。〃又〃云牙子游于长白之山,而遇真人告以铅汞之理、龙虎之机焉,遂作书十有八章,言大道也。〃关于《参同契》之行世,南朝梁陶弘景在其所著《真诰》卷十二有一注云:〃《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以知术故,郡举方正,迁洛阳市长。〃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弘景所引,盖《参同契》序中之文……今本《参同契》无此篇,殆传写佚脱,否则后人以其非本文而削之也。〃并说:〃弘景此注叙《参同契》源流本之旧序,最明白可靠。〃又《开元占经》卷一百二十引《会稽典录》:〃淳于翼字叔通,除洛阳市长。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翼占曰,以蛇有鳞甲,兵之应也。〃可知上虞淳于叔通即淳于翼,乃魏伯阳之同郡人。而淳于翼占蛇妖事,屡见于其他典籍中,故余嘉锡再次指出:〃叔通深通方术,能占知蛇妖,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故又从徐从事受《参同契》。陶弘景所引必汉魏人旧序,非无稽也。〃
  《参同契》以内炼为主,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尔后为道教三元丹法中人元金丹内炼法奉为祖经,誉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本炼丹术士,故该书也兼及炉火烧炼,而总结了东汉前炼丹术中一些化学知识,虽则内容不多,但却是现存世界讨论炼丹术的最早文献,曾被英译,刊载在1932年出版的文化史杂志〃Isis〃上。而魏伯阳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葛玄

  葛玄(164~244)为三国吴人,葛洪从祖。字孝先。人称太极葛仙翁。本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苍、南岳、罗浮诸山。后汉室倾覆,三国战乱,于是删集《灵宝经诰》,精心研诵〃上清〃、〃灵宝〃诸部真经;曾嘱其弟子郑思远,在他死后将〃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付阁皂宗坛及家门弟子,世世箓传。据说,吴嘉禾二年(233),葛玄径往阁皂东峰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还称《灵宝经箓》传自葛玄,故后世灵宝道士奉他为阁皂宗祖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舆地志》也有赤乌二年(239)建立方山观的记载。北宋崇宁三年(1104)封〃冲应真人〃;南宋淳皊六年(1246)封〃冲应孚佑真君〃。
  《抱朴子内篇·金丹》载称:葛玄师事庐江左元放,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葛玄又以其书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