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孙思邈、司马承祯、吴筠、成玄英、王玄览、谭峭、陈抟、俞琰、雷思齐、杜道坚、李道纯等,皆名著道教史册,成为道教史上的中坚人物。
  中国道教初创时,主要流行于民间,曾同当时的农民起义相结合。东汉灵帝时(168~188),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利用太平道教义发动黄巾起义;张鲁也利用五斗米道与封建王朝相抗衡,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近三十年之久;东晋孙恩、卢循的起义,义军十余万众,转战沿海南北十余年;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封建王朝的统治。魏晋以后,一部分道教徒因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扶植和利用,使道教趋于上层化,有时并或多或少地卷入宫迁政治,而使一批道士以见知时主而闻名于当世。如齐梁道士陶弘景是茅山宗的创始人,深受梁武帝萧衍的尊崇,〃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隋唐道士王远知,以曾向唐高祖李渊密告符命,深得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尊礼。其后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亦因受高宗、玄宗的尊礼而名闻天下。宋、元、明各代受尊崇的道士也很多。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又与儒、释相互斗争、相互融合。
  绝大多数道士皆在不同程度上融合儒、释,唐宋以后道士更为普遍。但也有少数道士以和佛徒争论而著称于世。如齐梁时之顾欢、孟景翼、孟智周,隋唐时之刘进喜、李仲卿、李荣等。他们都在道教理论上有建树,但又以与佛徒辩论而知名。
  道士们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许多人还致力于研究某些问题(如道教理论、方术等),其实际效果却超出了道教范围,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对那些领域都或多或少地作出了贡献。举其大者,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中国哲学。道教十分重视《老子》和《易经》,以之作为阐发教义、制定方术的理论基础。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无不植根于此。故历代有很多道士致力于此二书的研究与阐发。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列唐前《老子》注疏六十余家中,即有道士三十六家。《易》学用作道士炼丹理论,不晚于东汉,被尊为〃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即成书于东汉魏伯阳。五代北宋道士陈抟更将《易》《老》相结合,写出《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图》《正易心法·注》《易龙图》等易学、丹道著作,使易学得到了发扬。
  他所建立的先天易学思想体系,不仅为道教南、北二宗及明清内丹各家的理论指导,而且促进了宋明理学的发展。开理学之基的周敦颐《太极图说》,即是据陈抟《无极图》衍化而来;邵雍的象数学亦承陈抟《先天图》而创立。其后二程、朱熹等理学大家无不深受陈抟易学的影响。继陈抟之后,发明易老学的道教学者代不乏人。其著者如雷思齐作《易图通变》《易筮通变》《老子本义》,李道纯作《道德会元》《三天易髓》,杜道坚作《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俞琰著《周易集注》《读易举要》《易传考证》《易外别传》,刘一明作《周易阐真》《孔易阐真》等。他们对易、老的阐述,都或多或少地为中国古代哲学增添了新的成分。
  (二)医药、养生。为了长生成仙,道教创造了许多炼形养神的方术,并很注重对古代养生、医药学的研究与发扬。许多道士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葛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司马承祯、吴筠等是其中的杰出者。葛玄以擅长胎息而知名。葛洪主外丹,但又是魏晋诸方术的集大成者,且是医药学家,著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医药书。陶弘景是大医学家,既作有养生学专著《养性延命录》,又撰有《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补阙肘后百一方》等医药学著作。孙思邈更以医术高超和作《千金方》《千金翼方》而名闻天下,被后世尊为药王。司马承祯作《坐忘论》《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吴筠作《玄纲论》《形神可固论》等,从理论上对道教方术进行总结。
  (三)炼丹与化学。为了长生成仙,又有许多道士从事炼丹,企图通过冶炼矿石制成〃不死药〃,用之服食而成仙。从事炼丹的道士很多,最著者有魏伯阳、狐丘、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陈少微、张果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狐丘作《五金粉图诀》《出金矿图录》《河车经》《玄珠经》。葛洪的《抱朴子》有金丹篇和黄白篇。陶弘景作《合丹药诸法式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孙思邈作《太清丹经要诀》。陈少微作《修伏灵砂妙诀》《九还金丹妙诀》。张果作《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尽管炼丹家们的长生不死愿望终是幻想,不死药也未炼成,但他们却炼出了一批可供内服与外用的颇具疗效的丹药。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的炼丹活动是在不自觉地进行化学试验,他们以及许多不知名道士写出的大批外丹书,实际是中国古化学的原始记录,为后世研究中国古化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气功与人体科学。同样为了长生成仙的目的,又发展了古代气功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内丹学。因它是五代以后许多道派专习或兼习的方术,故研究者颇多,最著者有崔希范、陈朴、陈抟、张伯端、王嚞、白玉蟾、李道纯、陆西星、伍守阳、柳华阳、李西月、刘一明等。对他们留存的大批内丹书进行研究,有助于发展现代气功,为人们健身疗病服务,甚至有助于人体科学的探讨与研究。
  (五)星历、地理学。道教从宗教需要出发,对天文、地理亦多涉足。一些道士为此写出了星历学和地理学著作。如元代道士赵友钦,曾作有易学著作和兵家书,已亡佚;所作星历学著作《革象新书》,原为五卷,经王祎刊订为二卷,已收入四库全书。宋濂为之作序,谓其〃当与《历经》并行无疑〃。元代道士朱思本,从至大四年(1311)到延皊七年(1320)间,利用奉诏代祠名山大川之便,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十省的许多地方,花了十年时间,取得大量调查资料,绘成《舆地图》二卷,刊行于世;又写有《北海释》《和宁释》《西江释》等地志考辨文章。至于李志常随邱处机西觐元太祖后,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实为当时西北、中亚地志与民俗的实录,为后世研究元代中亚史地和中西交通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六)文学艺术。许多道士出入三教,儒学根柢较深,因而他们中擅长诗文、绘画、音乐、书法者,代不乏人。以诗文著称者,仅宋元间即有董嗣杲、马臻、陈义高、吴全节、朱思本、张雨、薛玄曦等人,尤以张雨、薛玄曦最负盛名。他们皆有诗文集传世。除亡佚者外,董嗣杲之《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西湖百咏》二卷,马臻之《霞外诗集》十卷,陈义高之《陈秋岩诗集》二卷,张雨之《句曲外史集》(诗)八卷,皆收入《四库全书》。朱思本之诗文集《贞一稿》被收入《委宛别藏》。以绘画著称者,张陵后嗣也大有人在,三十八代张与材善画龙,三十九代张嗣成除画龙外,也擅山水,画有《庐山图》面世,虞集为之题词。四十代张嗣德善画墨竹、禽鸟。龙虎山道士方从义(号方壶)、太一道士张彦辅尤负画名。方从义画有《青山白云图》,虞集为之题句,《钟山隐居图》,宋濂为之题词,《山庵图》《仙岩图》,危素为之作序。张彦辅亦擅山水,曾作《圣井山图》《江南秋思图》等,享名当时。入明以后,张陵第四十三代孙张宇初,善画墨竹,自成一家,又精兰蕙,兼善山水,有《秋林平远图》传世。四十七代张玄庆善画兰蕙、竹石。《无声诗史》《明画录》所收道士画家即有多人。清代道士傅金铨亦善画,其《道书十七种》中收《自题诗画》一卷,为诗画合璧之作,有诗有画者,上百,有画无诗者二百六十以上,可见画稿之丰。
  以音乐著称者,除许多道士擅斋醮音乐外,明初出了一位杰出的道士音乐家冷谦。明太祖闻其知音律、善鼓琴,任为太常寺协律郎,命其考正四庙雅乐,校定音律编钟,成为明代郊庙音乐的奠基者。他又作琴谱《太古遗音》一卷,《琴声十六法》一卷,前者已佚,后者仍存。傅金铨亦擅音乐,时人称其〃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以书法著称的道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