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之中,像祖国千万个小镇一样平凡。然而在史学界,这座不起眼的小镇
却裹着一层浓浓的迷雾。
黄桥战役脍炙人口,可是知道曹甸战役者甚寡。据说,对战役的打法,当年八路军第一
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兼华中总指挥部政委刘少奇有不同看法。对
这场战役的评价,至今史学界众说纷纭。1963年编写的《新四军抗日战争史》在提到曹甸
战役时,对黄克诚持批判态度,指责他“右倾保守,致使战役目的没能圆满达到”。彼时黄
克诚已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这种新账老账一起算的作法本不足
为奇,问题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一些军战史载体仍以“不宜”等种种原因,对曹甸战役的
介绍若明若暗、欲言还休……
苏北阜宁且东沟镇,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驻地。
刘少奇放下刚刚阅读几遍的“军情通报”,以敏捷的思维速度将几千文字浓缩为一句
话:霍守义师南下和莫德宏师东进,苏北形势逆转。
刘少奇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和烦躁。11月4日,他曾与黄克诚长时间地分
析了南下八路军与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后的形势。而后,他代表黄克诚向中央提出了“我们的
建议”,明确提出“迅速消灭韩德勤,统一苏北于我手中”。孰料,这意见遭到新四军苏北
指挥部正、副指挥陈毅和粟裕的强烈反对。陈、粟二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及刘少奇、黄克
诚:“立即消灭韩德勤固然便利,恐先给蒋大举进攻的口实,于政治不利”。
想到这些,刘少奇不禁又凭添几分烦躁。他懂得,战争不是儿戏,战机稍纵即逝,容不
得长时间地笔墨往来。昨天,他已致电中央,陈述利害:“如不迅速解决韩德勤部,巩固苏
北阵地,不集中华中主力给反共军主力以痛击,消灭一二个主力师,则华中形势愈趋危险愈
难对付。”可是,中共中央没作任何反应。
刘少奇越发着急。
1939年秋,他抵达华中后,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做好发展华中
这篇大文章。经过在豫皖苏、皖东北等地区的实地考察,他最后认定只有苏北才是有最大发
展的地区,应集中最大力量向这方面发展。此后,他先后与项英的南进政策和彭雪枫、黄克
诚的西进主张产生过严重分歧,但最终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
现在,他仍坚信,毛泽东会很快回电,毛泽东会支持他的。于是,他再次拟就电文,建
议“首先消灭韩德勤,巩固苏北,确保津浦路以东地区,集中全力在皖东决战后再相机向西
大发展。”
与刘少奇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急躁情绪相比,延安的态度比较冷静。
毛泽东在考虑:华中形势极其复杂,越是复杂越需要慎重。动哪一颗棋子都无疑会影响
全局,更何况,消灭韩德勤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招棋。毛泽东清楚,只要这颗棋子一动,皖
南新四军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叶挺、项英能否承受得住,毛泽东心里没底,中共中央心中没
数。
11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复电陈毅、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目前立即动手打韩德勤、霍守义、何国柱,在
政治上极端不利。
第一次攻击令须由延安下,你们不得命令不得
动手。
“第一次攻击令须由延安下”,说明毛泽东的忍耐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苏北的形势严
峻,这一点,毛泽东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刚刚得到情报:胡宗南重兵正虎视耽耽,准备
进攻关中的八路军,陕北的形势亦趋紧张。于是,他以中共中央名义给刘少奇、黄克诚进攻
韩军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须等胡宗南向关中动兵之后,如此才有理由向韩德勤和霍守义部
发动局部战斗。
就在刘少奇向中共中央频频言兵的时候,皖南的项英也在同延安展开了一场“蘑菇战”。
11月22日,毛、朱、王致电叶、项:
皖南邻队及军部以在动手解决韩德勤之前移至
苏南为有利。准备情况如何,几天可以开完?盼告。
中共中央十分着急!
同日,项英复电延安:
我们意见极短时间内无法开动,如估计有战斗
情况发生,反不如暂留皖南为好。
项英安稳如山。
11月24日,延安确认曹甸战役不可避免,对韩德勤攻击在即,急电指示叶挺、项英:
(一)你们必须准备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
(二)希夷率一部分须立即出发;
(三)一切问题须于20天内处理完毕。
中共中央万分焦急!!
11月27日,项英复电延安:
中央大计如何?究竟有何举动?
项英在装糊涂。
11月30日,延安致电叶、项:
苏北动作不碍大局,只在淮安、宝应间开一个
缺口,以便隔韩、霍,打通苏皖。顾、韩会叫几声的,你们敷衍一下就完了,……以大
局判断,蒋、顾是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开始分批转移,12月底以前移完不算太迟。
然而,毛泽东对蒋、顾的分析和判断却失算了。
蒋介石、顾祝同对孤悬苏北的韩德勤部的关注,绝不稍逊于延安对孤悬皖南之新四军的
关注。
曹甸地区战云滚滚。
华中指挥部10个整团的兵力与韩德勤部展开激烈战斗。
韩德勤部遭受重大打击。
韩德勤瘫软在指挥所里。黄桥一役惊魂未散,眼下又遭如此打击,几天前那种勃勃雄心
已荡然无存。一种求生的欲望,在强烈支撑着他口述致蒋介石、何应钦的告急电文:
“我军疲惫之余,饷弹奇缺,长久消耗,断难维持。拟令89军主力及霍守义、李明
扬、陈太运各部向盐城、海安出击,作死中求生之计。务恳钧座顾念苏北大局,速调大军驰
援,并即日派飞机送款接济,以挽危局。”
他的口述渐渐变成哭诉,副官几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韩德勤的告急电报到何应饮的办公桌上,已是12月3日。何应钦阅后,并没有过分为
韩德勤上火着急,而是立即绷紧了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当他把苏北战事同皖南北移进行联
想分析之后,发觉如果新四军经苏南北渡,势必增加对韩德勤的压力,遂提笔在此件上批道:
“可令汤恩伯东进,但仍恐不济急。故对在江南之新四军不准由镇江北渡,或另予规定
路线,以免该部直接参加对韩德勤部之攻击。若江北异军竟敢攻击兴化,则第三战区应将江
南新四军立予解决。本案请照上意速呈委座核示。”
无疑,叶挺、项英的心中又笼罩上一层阴影。
12月7日,蒋介石得知韩德勤受损。
他拿起军令部于上月14日拟定上报的《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沉思良久后提
笔批道:“此部署与计划可照办,但日期当略暂缓,须本月下旬再定实施时间,故本计划可
暂缓下令。”
12月8日,蒋介石令何应钦、白崇禧发出“齐”电,重申“皓”电立场。9日,蒋介石
发出“佳”电:
“限令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至1940年12月31日前必须开到黄河以北地区;长江
以南新四军限于12月31日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并于1941年1月底前撤到黄河以北地区。”
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掏出手绢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向蒋介石慎述己见:“委座,
暂缓下令实施《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恐为不妥,”他又擦了一把汗,见蒋介石微睁
双眼并无愠怒之色,便继续说下去,“眼下已近12月中旬,如果命令迟迟下达,恐各部队
准备不及。……韩德勤危在旦夕,为避免国军被各个击破和声援苏鲁,使我立于主动地位,
实有先行下达命令之必要。”
蒋介石抬了抬头,缓缓地说道:“你可以走了。”
1940年12月10日,蒋介石接受了徐永昌的献计,向上饶的顾祝同发出了特急电报:
(一)查苏北匪伪不断进攻韩部,为使该军江南部队不致直接参加对韩部之攻击,应不
准其由镇江
北渡,只准其原地北渡,或由该长官另行规定路线亦可。
(二)该战区对江南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
攻兴化,或至期限(本年12月31日止)该军仍不遵令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勿再宽容”,一场精心策划的内战一触即发!
顾祝同接到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