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饮食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其风味是清、醇、浓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称, 

对长江中上游和滇黔等地有相当的影响。近年,川菜踪迹已遍及中国以至海 

外,到处都有“味在四川”之誉。 


… Page 32…

                        潮州“护国菜”的由来 



      “护国菜”是潮州的一道名菜。这道菜的得名还有一段来历。相传南宋 

末年,皇帝赵昺逃难到潮州,正饥肠辘辘之时,当地士民用一种地瓜叶烧成 

糊状送来,以解燃眉之急。饥不择食的皇帝吃后觉得此菜鲜美无比,口味独 

特,龙颜大悦,遂御赐“护国菜”之名,此后,经数百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护国菜”名闻遐尔,成为一道名菜。 

      “护国菜”历来都以潮州出产的地瓜叶为主料。这是一种不结地瓜、专 

作蔬菜食用的植物。它不但具有防癌作用,还是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滋润 

皮肤,有益健康。然而,最近这道菜在保持传统烹饪风格的基础上又花样翻 

新,将地瓜叶改为紫角叶。经切碎、漂洗、剁成末后,加高汤、香姑、火腿 

及特制调料烹饪而成。紫角叶本来就富有营养、口感糯滑,经潮州厨师精心 

烹制,更是清新爽口、回味绵长。 


… Page 33…

                               火腿的由来 



     火腿创始于宋朝建炎年代,迄今已有860多年历史。相传,抗金名将宗 

泽在回乡探亲时,浙江义乌百姓腌制咸猪腿劳军,宗泽便把碱猪腿奉献给皇 

上,高宗因视剖开的肉色绯红似火,遂命为“火腿”。 

     火腿瘦多肥少,腿心饱满,皮色黄亮,肉色绯红,肥肉透明,亮如水晶, 

鲜美清香,味淡不腻。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肉食。 


… Page 34…

                              涮羊肉的由来 



     相传忽必烈率领大军南征,一天,经过一场激战,人饥马乏。忽必烈下 

令宰羊烧水,准备吃饭。就在此时,忽然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冲上来了! 

忽必烈饥饿难忍,一面命令部队迎战,一面大喊“羊肉、羊肉!”这时候做 

清炖羊肉已经来不及了,厨子急中生智,飞快地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开水 

锅里搅拌几下,等肉的颜色一变,就捞在碗里,撒上盐、葱花、姜末。忽必 

烈一尝,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大口吃起来,直吃得遍体冒汗,浑身热乎乎的。 

吃饱后,忽必烈精神拌擞上马迎敌,旗开得胜。到了清代,清宫膳食单上已 

有“羊肉片火锅”,名冠众肴之首。 


… Page 35…

                             烤全羊的由来 



     烤全羊 (蒙语“晤本”、“好尼、西日哪”)是蒙古族接待贵客的一道 

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烤全羊源于蒙古族。其历史渊源可以 

追溯到很远。据考古资料证实:“河套人”即“鄂尔多斯人”牙齿化石的附 

近地区,不但发现古代人类使用过的灰烬,而且还有烧过的骨骼。考古报告 

说:“鄂尔多斯人已经使用火……在沙地上挖坑……烧食猎获的野曾。”《元 

史》记载12世纪时期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  13世纪即元朝时 

期,肉食方法和饮膳都已有了极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 

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 

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 

了专门的烤炉。至清代各地蒙古族王府几乎都以烤全羊待上宾,其名贵列入 

礼节。康熙、乾隆年间,北京的“罗王府”(罗卜藏多尔济)中的烤全羊, 

遐迩京师,名气很大,甚至连厨师嘎如迪 (蒙古族)也很出名。清末民初直 

至解放初,各地王府中还有烤全羊。解放后,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 

了许多改进。 


… Page 36…

                              叫化鸡的由来 



     叫化鸡又名“煨鸡”,其名虽不雅听,却是蜚声海内外的一道名菜。 

     相传明末清初。在常熟虞山底下有一个叫化子。这天,这个叫化子偶然 

得到一只鸡,但他没有炊具和调料,没法做熟了吃。他苦思良久,忽然灵机 

一动,便将鸡宰了,除去内脏,连毛一起裹上泥巴。他又找了一些枯树枝, 

点成一个火堆,将鸡放进火中煨烤,等到泥烧得干裂了,敲去泥壳,鸡毛也 

随着泥壳脱落下来,鸡是又香又烂,叫化子大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削职隐居在虞山的明朝大学士钱牧斋,正好散步路过这 

里,闻到奇异的香味,从树隙中看到叫化子正在大吃鸡肉,使命家人上前询 

问鸡的做法,并取了块鸡肉品尝,发觉鸡味的确独特。回到家后,大学士命 

家人稍加调料,如法炮制了一番。 

     过了几日,江南名妓柳如是从松江专程来钱府相亲。钱牧斋设宴款待, 

其中就有一道叫化鸡,的确酥烂脱骨,香气四溢,宾客赞许不止。钱牧斋满 

面春风地问柳如是:“虞山的风味怎么样?”柳氏用象牙筷指着叫化鸡说: 

 “宁食终身虞山鸡,不吃一日松江鱼。”问明缘由,当场命名“叫化鸡”。 


… Page 37…

                            糊涂烤鸡的由来 



     糊涂烤鸡,在北京花市快餐厅的西式菜谱上确有这么一道菜。据说,这 

道菜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糊涂烤鸡”的“发明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 

厨师。他年轻时在北京一家外国人办的饭店里干活。在那儿,他从一个意大 

利人那里学会了做一道菜,叫烤燕,即烤野味。老厨师退休后被花市快餐厅 

请去。一天,他想来想去要做一道特殊的菜。于是,他就用烤燕的方法烤了 

一只鸡,请经理们品尝。经理们吃后顿觉妙不可言,颇为欣喜,马上要为烤 

鸡取个响亮的名字。起什么好?经理问:“这鸡是如何烤出来的?”老厨师 

挠挠头道:“谁知道呢?好像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做了出来。”经理灵机一动: 

 “郑板桥有‘难得糊涂’一说,干脆,就叫它‘糊涂烤鸡’吧!” 


… Page 38…

                             纸包鸡的由来 



     纸包鸡是广西梧州的一道名菜,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系梧州“同园 

酒家”厨师崔树根首创。此菜式以嘴黄、脚黄、毛黄的“三黄鸡”为原料, 

尤以广西贺县信都鸡最为上乘。所用的调味有生抽、胡椒粉、桂末、双蒸酒、 

姜汁、葱、白糖。一只光鸡去其头、颈、脚之后,用调料将鸡腌好后,分成 

12份,再用福建长汀或广东南雄所产玉扣纸包好 (玉扣纸包鸡前要过油镬, 

使其变硬变腻,不易溶烂),用上等花生油起镬,文武火适度,炸至纸皮彭 

胀,色泽呈焦黄色后上碟,再用筷子把纸慢慢扒开,此时鸡香扑鼻,入口确 

是鲜美异常。 

     相传,有一年,因西江河水上涨,时值六月炎夏,原定运往广东的两船 

鸡受阻,有发生鸡瘟的可能。货主为免受损失,请厨师设法帮忙,才制作出 

纸包鸡。这道新菜面市后,招揽不少生意。民国初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曾 

在梧州以纸包鸡宴客。据史料记载,1931年,孙科在南京举行宴会,冯玉祥 

夹了一件纸包鸡进口,嚼了许久难以下咽,孙科发觉告知他要解开外面的纸 

包,冯才恍然大悟。有一年,广东名厨师到香港举办名菜介绍,香港有位姓 

卢的女士以此菜式夺得中式名菜烹饪比赛的冠军。历来到梧州的人,把吃不 

到梧州纸包鸡作为憾事。 


… Page 39…

                              武昌鱼的由来 



     武昌鱼并不产于武昌,而产于鄂城。鄂城古称武昌。武昌鱼之得名,据 

说是三国时,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引当时童谣“宁 

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上疏谏阻。于是武昌鱼始有其名。在此以前,则 

叫“缩顶鳊”。到宋朝,更是闻名天下。当代则因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才饮 

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使武昌鱼声名远播。 


… Page 4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