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摸索出一套用大米、糯米、荞麦、高梁和发米等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小麦制
成的曲药为糖化玉酵剂、采用老窖发酵、天锅蒸馏等工艺的“陈氏秘方”,
酿造出了醇和甘香的“杂粮酒”。经过几代相传,秘方传到了一个名叫邓子
均的手里。邓子均富有革新精神,不满足现状,他将“杂粮酒”的配方作了
调整,几经摸索,才在 1928年将“杂粮酒”的配方确定下来,酿出了更加
理想玉液琼浆。
1929年,邓子均在宜宾名人的一次聚会上,将自己用新配方酿制的“杂
粮酒”请众人品尝,博得了交口称赞。晚清举人杨惠泉说:“如此佳酿,名
为‘杂粮酒’似嫌凡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干脆叫‘五粮液’吧。”
邓子均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建议,从此,“五粮液”之名始见于世。
… Page 73…
汾酒的由来
汾酒是我国名酒之一。在南北朝的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汾酒就
以名酒为世人所珍爱。据《北齐书》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
清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汾清”是当时汾酒的名称。帝王特意写信向人
推荐的汾清,当然不是一般的酒。这就说明,在公元565年以前,汾酒已经
享有盛名。汾酒产于汾阳杏花村。唐杜牧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诗中的“杏花村”即汾
阳的杏花村,并说明汾酒在唐代的盛名。
汾酒起源于唐代以前的黄酒,是后来发展成为白酒的。1915年,杏花村
汾酒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金质奖章,其声
名传播于世界。解放后,在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议上被评为我国八大名酒之一,
在全国第二、第三届两届评酒会议上都被评为全国名酒。
… Page 74…
西凤酒的由来
西凤酒为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其特点是;酒液清澈透明,香气清芬、馥
郁;酒味醇厚,清冽、甘润。西凤酒原产于陕西省的凤翔、宝鸡、岐山、眉
县一带,而以凤翔城西柳林镇所产最出名。凤翔古名雏城,是春秋时代 (公
元前770—476年)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建都的所在地。这一带地方从周初以来
是民间传说出产凤凰的地区。如“凤鸣岐山”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
的故事都出自这儿。自唐朝以来,是“西府”台所在地,人们称为“西府凤
翔”。西凤酒即由它的产地而得名。
唐时,西凤酒就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被列为当时珍品而闻名于世。
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任职凤翔,喜爱此酒,他在词中曾写道:“柳林酒,
东湖柳,妇人手。”这里“妇人手”系指妇女精巧的手工艺,柳林酒即是赞
誉柳林出产的西凤美酒了。明代文献记载,万历年间柳林酒发展到县城以及
凤翔附近的各县。从此,西凤酒泛指凤翔地区所产的酒,但酒质仍以柳林酒
为最佳。清朝宣统元年(公元 1909年),西凤酒参加南洋赛会,获二等奖,
遂蜚声于海外。据考证:西凤酒的前身是柳林酒,柳林酒的前身是秦酒。秦
酒始于殷代晚期。殷王在征服“井方”时获秦酒,成为王室御酒。因此,西
凤酒的历史也就很自然地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
… Page 75…
洋河大曲的由来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洋河酒厂的产品。以产地得名。其特点
是:酒液透明无色,清澈,醇香浓郁,口感鲜而浓,质厚而醇,绵软,甜润,
余味爽净,回香悠长,是浓香型大曲酒。
洋河镇地处白洋河和废黄河之间,距京杭大运河也很近,水陆交通都很
畅达,是一个古老的商业繁荣的市镇。相传最盛时期,洋河镇上糟房(酿酒
作坊)曾达15家之多。各地有名的酿酒师云集于此,竞酿好酒,相互比美。
清代初期,洋河大曲已闻名于世,康熙年间编的 《康熙字典》已有“洋河大
曲产于江苏白洋河”的记载。《宿迁县志》记载:“清乾隆帝(弘历)在第
二次下江南时,在宿迁建有临宫,留住7天,喝了洋河大曲后,提笔留下了
“洋河大曲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皇帝是喝遍人间美酒的,经这一品题赞
扬,洋河大曲酒的声誉更高了。20世纪初,洋河大曲酒的生产有了进一步发
展。1915年,在全国名酒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同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获得金质奖章。1923年,在南洋国际名酒赛会上,又获“国际名酒”之称,
遂蜚声于世界。
… Page 76…
泸州老窖大曲的由来
四川古城泸州酿造大曲酒,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
“舒聚源”酒坊在清朝嘉庆十一年(公元1870年)重修“龙泉井”碑文记载,
明朝末年,泸州有一个姓舒的武举,任职驻节陕西洛阳,喜饮酒,对当地所
产洛阳大曲,十分欣赏,多方探求酿制大曲酒的技术。清顺治十三年 (公元
1656年),舒解甲返泸时,把当地的酒母、曲药、泥样,同酿造技师一起带
回四川。泸州南城中云沟一带,土质柔软,黄泥有少量夹沙。附近有“龙泉
井”,井水清澈见底,清冽回甜,适宜酿酒,他就在这里创办了第一个曲酒
坊,取名“舒聚源”。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又开建四个窖,这
时酒已驰誉川境。清咸丰末年(约公元1860年),舒姓因人力所限,乃将所
创办的“舒聚源”酒坊让给杜天生经营。后来杜天生又转让与温姓,招牌名
“温永胜”。从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起,泸州大曲即远销省外,成为我
国名酒之一。
… Page 77…
剑南春的由来
四川省绵竹县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经能酿造好酒了。绵竹所产“剑南之
烧春”,在唐朝已被列为皇室专享的贡品。到清康熙年间,绵竹人借鉴各地
酿酒的良方秘诀,在原有白酒的传统工艺基础上,通过新的改革,酿制出了
“剑南春”的前身——绵竹大曲。到20世纪初,绵竹大曲就已经名扬重庆、
南京、上海等地。
到了50年代,执教于四川大学的蜀中名诗人庞石帚先生,有一次在宅第
留几位忘年交朋友饮酒,主人拿出一瓶绵竹大曲,请客人们品尝。那状若清
露、味醇香馨的佳酿,赢得交口称赞。这些人酣饮之余觉得美中不足的是美
酒应该换个更富诗意的名字。庞先生闻言虽未启口,但此事已打动了诗人心。
不多天,绵竹酒厂恰巧来请庞先生为该厂生产的第一好酒题名,庞先生挥笔
写下了“剑南春”三个字。
“剑南春”三字,点出美酒产自剑门雄关之南的绵竹,令人联想起活水
畅流、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个“春”字,更是古为今用(苏东坡曾说过
“唐人酒多以春名”),催人领略美酒的魅力,给人以春天的启示。
… Page 78…
国家名酒的由来
我国有酒成千上万种,可是荣获“国家名酒”标号的并不多。拿白酒来
说不过13种;别的酒就更少了。“国家名酒”是通过全国酒的评比会上评比
出来的。
参加评酒的,是全国评酒委员。他们具有较强的感官判断力和丰富的关
于酒的理论知识。评比时,各种类型的酒是分开评的。所有评委每人一张桌
子,上有清水一杯,有时也备有新鲜黄瓜或淡味面包。工作人员端来的样品
酒,都编有号码,评委只知道评的是一号酒,二号酒……评完一种,再评另
一种。其间可用清水漱口,必要时也可咬一口黄瓜或面包,清除口中某一种
酒的余味。评酒过程不许商讨交谈,要求各入集中精力。一轮评完不许互看
评语和分数,不许吸烟,不许将化妆品带入评酒室。最后,根据总分多少,
参看评语,国家名酒就评比出来了。
… Page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