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10…

                        八、东、南亚中世纪政治 



                                  1。印度 



     古代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达落毗荼人,后来多居住在印度南部;属印欧语 

系的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世纪进入南亚次大陆,成为印度的主要居民。印 

度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原始森林、荒漠旷野、高山峻岭、辽阔平原、长江 

大河错落分布。民族成分复杂,语言、习俗各异。从而形成了印度中世纪政 

治状况的多样性与不平衡。如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印度之人, 

随地称国。殊方异俗。”为温德亚山脉所分隔,南北印度在中世纪一直未能 

统一。 

      (1)笈多帝国及后继王朝(320—1206) 

     在这个时期,印度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统一只是短暂的。 

     贵霜帝国衰败后,北印度分裂,小国林立。4世纪初,恒河上游摩揭陀 

的岌多家族兴起。320年,旃陀罗笈多 (320—340)建立笈多王朝,都华士 

城。经过长期的征服战争,至5世纪初,笈多王朝基本统一了北印度。5世 

纪末年,嚈哒人 (白匈奴人)入侵,在旁遮普建立嚈哒帝国。6世纪初,北 

印度诸王公联合打败嚈哒人,北印度随之陷入分裂局面。6世纪初,德里北 

部的坦尼沙国兴起。至7世纪初,国王波罗羯罗伐弹那(即戒日王,606—647) 

再次统一北印度,都曲女城。但戒日王死后,庞大的帝国也很快就解体了。7 

世纪后印度西北部的拉其普特诸王国崛起,北印度又陷入各国纷争的混乱局 

面。南印度也一直处于各国征战的分裂状态。到8世纪,剩下三个国争夺全 

印度的统治权,即北印度的古吉拉——普拉蒂哈拉王国,以孟加拉为中心的 

巴拉王国和南印度的拉喜特拉库特王国。三国间的战争互有胜负。10世纪 

末,这三个国家都衰落了。其时,南印度的朱罗王国强大起来,一度统一南 

印度,但到12世纪末也再度陷入分裂。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到笈多王朝晚期,佛教在印度已经衰落,综合 

婆罗门教、佛教等的印度教兴盛起来。印度教教义包括种姓制度和造业轮回 

的思想,同时继承了佛教“四谛”的观点,认为死是人生的解脱,而脱却生 

死的轮回,才是最终的解脱。印度教认为,达到最终的解脱,可通过认知达 

到梵我如一;可通过苦修,由神解脱;也可通过持虔诚之道,衷心侍奉神。 

     笈多帝国及其后的诸王国,都是政教分离的君主制国家。各国政权一般 

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宗教所给予政权的最主要的支持,主要是使王权神圣 

的观念成为深入社会权威观念。当时,国王被看作是住在地上的天神,只是 

按照世俗行事时才是凡人。王位通常是世袭的。有时,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 

头,选择国王的权利也会交给贵族集团。国家机构较为简单,主要是辅佐国 

王的枢秘顾问、大臣、将军等,往往由王族成员担任。由于各国之间的战争 

非常频繁,还多设置专门主管宣战和媾和的大臣。地方行政常分为三级:伏 

帝(省或行政区)、毗沙耶帕蒂(县)、库拉姆(联合村)或格拉马(村)。 

村级政权由地方自行选出,在王室官吏的监督下管理水池、庙宇和司法事务。 

国家的赋税很低,通常为收成的1/6。玄奘对当时印度政治的印象是:“政 

教既宽,机务亦简,户不籍书,人无徭役。” 

     法制简单。各种法典均为婆罗门所记述,包括传说、习俗、种姓规范、 

习惯法等多方面内容,并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正所谓“王治不用刑罔”(中 


… Page 111…

  国东晋佛教学者法显语)。审判通常采用神裁法,由国王或他所委托的婆罗 

  门法官主持。 

       国王理论上是国家土地的所有者,《摩奴法典》说“国王有权分得古代 

  埋藏物和地下金属矿的一部分,因为他作为大地的主人保护了它们”。但实 

  际上,国王封赐给寺庙和大臣的土地,他们可以不经国王认可即转赠他人, 

  农民只要按章交税,也就享有土地的转让、出卖的权利。 

       早在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4—185),种姓制度就已经出现,规定人 

  们“不得操自己职业或手艺以外的行业,如士兵不能改行为农夫,工匠不能 

  改行做哲学家”,但未能严格施行。此后,历代统治者都不断“确定种姓和 

                                                                ① 

  等级制度”,“把各种种姓限制在各自本分的范围以内。”至笈多帝国以后, 

  种姓制度基本确立。最高种姓婆罗门包括僧侣、官吏等。最下层的种姓为旃 

  荼罗,为不可接触者种姓,又曰恶人,从事各种贱役,“与人别居,若入城 

  市,则击木以自艺。人则自识而避之,不相唐突。” 

        (2)德里苏丹国(1206—1526) 

       阿拉伯伊斯兰教徒所建立的德里苏丹国,使印度的政治史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7世纪以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就侵入过印度。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 

  信德(现于巴基斯坦)。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在阿富汗建立了伽 

  色尼王朝,并曾攻掠北印度的旁遮普、曲女城等地。12世纪,信奉伊斯兰教 

  的古尔王朝取代了伽色尼王朝,苏丹穆罕默德继续向印度内地扩张,征服德 

  里、曲女城、比哈尔、孟加拉等地。1206年,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其驻印度 

  的部将库特布·乌丁自立为苏丹,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由此确立。 

       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苏丹集君权和教权于一 

  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名义上奉阿拉伯哈里发为宗主,实际上完全独立。 

  苏丹下设立维齐尔 (首相),主管国家的岁入与支出,同时有监督中央各行 

  政部门的权力。中央政府包括军事、宗教、司法等部,各部设大臣主管。地 

  方行政分为省、舍克、巴尔加那、村社四级。省设总督,为省的最高军政长 

  官。边远地区的土邦由印度王公统治,处于半独立状态。 

       为了在印度民众中推行伊斯兰教,历代苏丹均实行歧视印度教的政策。 

  印度教徒不能担任高级官吏和高级军官,只能任最低级的官员,如村长;印 

  度教徒要交纳穆斯林免交的人头税,土地税也要比穆斯林多交。一些时期, 

  还会对印度教徒采取迫害手段,如禁止印度教徒举行宴会,禁止印度教徒理 

  发,破坏印度教庙宇,打碎印度教的神像等。伊斯兰教化运动使印度的伊斯 

  兰教徒迅速增加。许多下层的和低级种姓的民众改宗伊斯兰教,这样,可以 

  免交人头税,也可不再受高级种姓的歧视。在旁遮普、信德、克什米尔、孟 

  加拉等地,伊斯兰教徒已大大超过了印度教徒。德里苏丹国后期,下层伊斯 

  兰教徒形成苏菲派,不重视祈祷、斋戒、朝圣等伊斯兰教的仪式,强调内心 

  修炼;宣传不分贫富,伊斯兰一律平等。印度教中形成虔诚派运动,主张崇 

  奉唯一的神,不管它是安拉还是黑天,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一度影响 

  很大。虔诚派运动后来逐渐衰落,但其中的一个宗派演化为后来的锡克教。 

       根据伊斯兰教“一切土地皆属安拉”的教义,苏丹国在印度建立了封建 



①  '印度'R ·C马宗达、H ·C·赖杜乔里、卡利金卡尔·达塔合著: 《高级印度史》上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 



143 页。 


… Page 112…

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丹的领地,称为哈斯,由 

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向国家纳税,一般为收成的 

1/3,供宫廷和国家的支出;另一部分为苏丹赏赐给王公贵族和国家官员的封 

地,称为伊克塔。领有伊克塔,就有义务为苏丹服军役,并提供相应数量的 

士兵。伊克塔起初并不世袭,苏丹有权随时收回;随着受地者的职位的变动, 

地点也不断变动。到德里苏丹国后期,王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