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名将廉颇、大臣蔺相如,与秦国抗争。公元前262年与秦国在长平(今山 

西省高平西北)大战,廉颇坚守3年,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中反间计,起 

用赵括为将,赵括空说其父兵法,盲目出击导致大败。从此赵国衰落,公元 

前222年,终被秦国所灭。 


… Page 105…

     ⑥魏国 魏斯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受封为魏文侯 (?~公 

元前396年),建都安邑 (今山西省夏县北),其疆南以鸿沟(即汴河)与 

楚国为界,东以淮、颖与宋国、齐国相邻,北与赵国接壤,西与秦国相连。 

魏文侯崇学儒术,著书6篇,礼侍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人;重用西门豹、 

李悝等法家,以及军事家吴起等人,在诸侯中声望大增,成为战国初期的强 

国。魏惠王(公元前400~前319年)在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从安 

邑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西北),公元前344年于逢泽 (今开封东南)召 

集秦、韩、宋、卫等国会盟,自称为王,是战国七雄的君主称王之始。公元 

前342年马陵 (今河北省大名东南)之战,被齐国打败,国势一蹶不振,公 

元前225年灭于秦。 

     ⑦韩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封韩虔为韩景侯,建都阳翟(今 

河南省禹县),疆域占今山西省东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当时魏国、楚国 

和秦国之间,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 

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韩昭侯时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国力暂时强大, 

申不害死后,韩国又被侵伐。公元前230年最先为秦国攻灭。 

      (2)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 

     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处于进步发展过程。 

     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 战国社会的发展既可从农业、冶铁技术和手工 

业的进步上反映出来;也可以实物地租的产生得到证明。商鞅变法改100方 

步的周亩为240方步的秦亩,意在扩大田亩面积,便于提倡牛耕。牛耕是战 

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深耕、粪田和对水利沟渠的建设,如西门豹引漳水 

灌邺田,李冰父子开渠都江堰,建郑国渠灌田4万余顷等,无不都是战国时 

期农耕制度发展的标志。战国时锻炼“钢铁”逐步普遍,由吴越传到楚国的 

炼钢术,使楚国铁剑的锋利为秦昭王所赞奖,长沙楚墓就曾出土铁剑长 77 

公分,宽约4公分,韩国的冶炉城也是铸剑处,有龙渊水所淬刀剑称作龙渊 

剑。其他如铁制的耜、镰、斧、锯,乃至针、锥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也同样 

说明战国社会的进步。 

     当时手工业匠工有了大匠、拙工和良工、贱工之分;形成了陶制、铁制 

和制兵、制甲、制鞋、造车、皮革等行业分工,及独立的技艺部门;出现了 

一定的地域性手工业分工,如楚国的刀剑,邯郸的冶铁,巴蜀的竹木器,齐 

国的桑麻纺织,及临淄的陶器等。手工业发达不仅活跃了社会,还推进了商 

业兴旺,临淄、邯郸和大梁都是战国时的大商会。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还 

参与了秦国政权,在社会政治中占了重要地位。 

      《商君书》的:“訾粟而税”反映战国时实物地租的出现。这是当时秦 

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孟子·尽心》也说:“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 

役之征”,进而证明战国时,其他地方也有以布缕为贡纳、以粟米为地租和 

徭役相结合的赋役制度的存在。战国末期,社会上的实物地租已占相当地位 

了,所以《荀子·富国篇》才有“轻田野之税”之说。 


… Page 106…

     ②宗法制的演变和士的分类 家族替代宗族而兴,是战国时期战争带来 

的结果之一。邑宰、县令、郡守等官职,不能任意袭职给子孙,所以没有嗣 

子与否之分。即使特许世袭的爵位,以长子承袭,也已是原先宗法制的变形, 

长子、长孙只在财产继承和某些传统观念上得到优待。 

     同时,反映在宗法上的子孙共同宗奉祖先,长子、长孙只在祭典时担任 

主祭,以及丧服上的主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宗法制便向着后来所 

谓的族制和服制演变了。 

     战国时七雄的君主将相争相养士,因此士成为社会政治中的一种因素。 

著名的贵族如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各养士3千人以上。当时 

的士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学士。如儒、墨、名、法、道等各家的士,他们通过著书立说,提 

出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和影 

响。 

     二是策士。他们有政治才能,擅长议论辩说,以才干和口辩博得官爵和 

富贵,如以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纵横家即是。 

     三是方士和术士。他们中的上流为天文、历算、医药、农业和技艺等方 

面的专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下等便是具有 

阴阳、占卜、神仙和房中等术的游客。 

     四是最低一层的食客。这些人当时为数众多,鱼目混杂,其中甚至包括 

有鸡鸣、狗盗、任侠、奸人、屠夫、刺客和罪犯、赌徒等,他们依靠贵族的 

豢养,汲食社会财富和人民血汗。 

      (3)诸子争鸣的思想文化 

      《汉书·艺文志》,依据当时的认识,称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和 

道家等各派思想学说的学者及其著作为诸子。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 

墨子,道家的老子等;并著录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 

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 10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 

二十四篇”,遂有诸子百家的总称,形成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孟子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传说孔子曾传曾参,曾参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反映了孟子是孔子思想 

学说的嫡传。孟子提出“民贵君贱”思想,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肯定了人性本善,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修养。同时, 

他也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的观点。孟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很大影 

响。孟子因此作为孔子之后的最大儒家大师,被儒家学派奉为“亚圣”。现 

存《孟子》一书7篇。 

     ②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 

 “道法自然”思想,认为道是“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 

神的主宰。同时,他又追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的境界。庄子的思想学说虽 


… Page 107…

源出老子,但脉流不同,所以汉初以黄老并提,而不称老庄;东汉以后,配 

以老庄之说,为道家主要思想流派。所著《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 

是道家的经典之一,现传33篇。 

     ③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荀 

子的思想学说原为儒家八派之一,他主张法后王,建立“一天下”的统一国 

家;并以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的影响;荀子提出:“制 

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荀子对自然界的看法不同于孔子,却与老子 

相近,他认为“天行有常”,即天有常道,地有常法。可见,荀子的思想学 

说反映了当时新的社会发展和要求,并为法家建立地主阶级封建政权的理论 

奠下了基础。正因如此,尽管秦汉儒生所传诗、礼、易、春秋,多出荀子, 

他实际上也是可与孟子并立的最大儒者,但后世孔庙中却没有荀子的位置。 

现传《荀子》有32篇。 

     ④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 

表。他出身韩国贵族,师事荀子,继承荀子思想,汲取老子学说及郑国传统 

的法家、名家诸派学说,形成了刑名法术之学。韩非子思想学说的本旨是: 

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他指出当时“争于气力”的时代,要通过战争实现 

统一;实行法治才能符合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他主张“法不阿贵”、“刑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