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使这次努力归于失败。李成桂向高丽京城开京(今开城)进军,攻占了这
座城市,自封为该国右丞相。与此同时,明朝对鸭绿江流域这片有争议的地
方的控制却得到了保证。
四年以后,即 1392 年,李成桂篡夺了朝鲜王位,结束了高丽王朝。就在
这次篡位之前几年,李成桂搞了一次土地改革计划,并且采取动行,尊儒术
为国教,从而削弱了朝鲜的佛教势力。这两项措施都希望最终获得明朝统治
者的批准。李成桂篡位后之次日就派使来南京请求册封。此后不久,他请求
明朝皇帝为朝鲜新国家两个拟议的名字中选用一个,其中有一个即古汉文的
名字——朝鲜。洪武帝选择了这个名称,它在 1393 年 3 月被正式采用。
在 1392 年到 1394 年之间,朝鲜人一再想和洪武朝廷建立正式的朝贡关
系。但是,明朝皇帝对这些请求采取专横的态度。派来的使臣们被拒之门外;
有一名使臣甚至因他不能正确实行叩头礼节而被廷杖。中国人一般地很少费
神去搞朝鲜首都汉城的政治情况的情报。只是在 1394 年朝鲜来南京的一次使
团极尽巴结的能事之后(在这一次明朝廷正式被通知朝鲜国家已在朝鲜建立
了新的道德秩序),明帝才允许它建立正式的朝贡关系。甚至在这以后朝鲜
人也几次触怒了他们的中国对手们,因为据说他们在上奏中国皇帝的正式公
文中恭维得不够,又据说他们公文的文风有所谓的缺点。中国人的立场是,
中国不干预朝鲜的政治和社会事务,但这两国的关系应完全按照中国的方式
进行,否则就拉倒。
明朝的外交政策在 1395 年由皇帝正式宣布过,他此时发布了一篇《祖
训》,其中包括明朝的一份“不征之国”的国家的名单。①《祖训》还限制了
名单内的三个国家的朝贡关系:大琉球、柬埔寨和暹罗。这反映了洪武帝越
来越希望限制对外关系,这种情绪在他发现了胡惟庸曾想借日本人兵力来实
现他的政变计划后更加强烈了。它也表明了皇帝总的态度是不喜欢发展海外
的联系。
吴祯(1328—1379 年)①和廖永忠(1323—1375 年)②所带领的水军,在
① 这些国家在文内是按地区排列的:东北方面:朝鲜;东方和略偏北方面:日本。南方和略偏东方面:大
琉球;小琉球。西南方面:安南;柬埔寨(真腊国);暹罗;占城国;苏门答腊;西洋(西洋国、东印度
海岸和霍尔木兹);爪洼国;湓亨国(在马来半岛上);白花国(具体所指不详);室利佛逝(三佛齐国);
浡泥国。见明太祖:《祖训》'385'(1395 年);重印于《明朝开国文献》,'388',Ⅲ,第 1588—1591 页。
又见罗香林:《明代对东南亚各国关系之演变》'357',载《南洋大学学报》(1967 年),1(1967 年),
第 119—125 页。关于室利佛逝,见沃尔特斯:《马来历史中室利佛逝的灭亡》'569'(依塞加,1970 年)。
① 传记见《明史》'41',131,第 3840—3842 页。
使明朝建立陆上力量的战斗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③但是,这些水军从来没有
想凭借自己是水军而去建立海上的力量。这不是说,水上部队是被忽视的。
从 1370 年到 1394 年,皇帝下过多次命令增加水军部队的吨位。例如 1370
年,他在沿海创立了 24 个水军卫,每个卫可能拥有 50 只船和 350 名水手。
1372 年,他命令浙江和福建的 9 个水军卫建造 660 艘远洋船只,以加强对沿
海海盗袭击的防御力量。但是,这些行动是防御政策中的几个组成部分,而
这种防御政策则是要优先建造抵抗海盗的陆上堡垒。
朝廷也奖赏生俘海盗或献上海盗死尸的人,同时也发动过几次捕逐海盗
的讨伐行动。廖永忠在 1373 年被派去进行过这样的讨伐,吴祯也在 1374 年
率领过一支水军舰队从长江下游的四个卫开赴琉球群岛。
明朝的海防政策的基础是 1372 年 2 月 2 日所发布的禁止海上贸易的命
令;或许它的试行更早于此时。但是,以限制朝鲜朝贡关系为典型的这种控
制政策,还没有实施到海上事务中来。因此,1394 年关于禁止中国人使用“外
域香料和外域货物”的禁令,大部分未付诸实行。④皇帝之所以实行这种种政
策,是因为他害怕他的臣民会勾结中国以外的人民来向他的统治挑战。他相
信,室利佛逝国曾派遣间谍来到中国,所以就把它在朝贡名单中勾销。这种
禁令由市舶司所实施的管制办法来加以贯彻。①
市舶司原是皇帝按照宋、元两代的成例建立起来的。1367 年他在太仓和
黄渡(今江苏)设立了衙署。它们在 1370 年被关闭而改设在宁波(浙江)、
泉州(福建)和广州(广东);但是,就是这几处衙门也在 1374 年被撤销了。
在这些港口中,贸易官员和地方官员一起共同检验标明官方朝贡使团的正式
骑缝文书(勘合)。然后他们就要检查船上的货物。官方的“贡品”应清出
以备起驳转运,其余私人贩卖的货物则要课税。官员有权优先挑选这些货物。
非官方人员也可以购买货物,只是在指定官员的严密监视之下进行;纯私人
的不受监督的贸易被视为非法的走私活动。
在元代,港口的市舶司官员并不负责运送外国的贡物。是洪武帝第一次
把贸易系统和进贡体制结合了起来。这种新制度的实质是消极的,因为它的
基础是禁止一切贸易的禁令,只有那种明显地置于朝贡体制内的贸易除外。
这种政策颇难贯彻,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把许多商人都赶入了秘密活动
之中。在某些压制得很厉害的沿海地区的商人们因受到实际的经济压力而终
于被迫去搞走私活动。15 世纪海盗活动之所以盛行,它的部分原因应归之于
洪武帝对海上贸易和国家间的关系采取了消极的政策。②
蓝玉案件
在 1393 年和 1394 年之间,又搞了一次权力的再分配。促使权力进行再
分配的事件,或者简单地说这次权力再分配的最明显的标志,便是 1393 年 3
② 传记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909—910 页;《明史》'41',129,第 3804—3808 页。
③ 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见陈文石:《明洪武嘉靖间的海禁政策》'59',(台北,1966 年),第 27—34
页及以下。
④ 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42'(1955 年;重印本,上海,1956 年),第 17 页。
① 下面的讨论据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42';以及《明史》'41',75,第 1848 页。
② 苏均炜:《16 世纪明代中国的日本海盗》'474'(密歇根,东蓝辛,1975 年)。
月 22 日对蓝玉的处死。在此同时发生的事是,在北方边境上任命了几名王子
驻守北方边境的要冲,以及免除了自 14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参加建立王朝的其
他有功将领的职务。
蓝玉案件的细节至今尚不清楚,因为现存的记录不完全。①1392 年 12 月
蓝玉赢得了对月鲁帖木儿——此人是西部的建昌和甘肃一批叛乱分子的领袖
——的一次重要军事胜利。蓝玉捉到了这个蒙古人领袖并把他送往南京;皇
帝即下令对他处以死刑。在这时,蓝玉施加压力要皇帝授权他在四川边境地
区设立军事卫所,并且开办军屯事务。这件事被批准以后,蓝玉再进一步请
求准他召募当地农民,以便为向更远的西部的军事侵袭作准备。但是皇帝批
驳了这项建议,所批驳的理由不详,或许是他相信这样的讨伐行动得需要一
支很大的人马。这是他不容许做的事。皇帝反而命令蓝玉从战场上撤回他的
军队,并解除了他的指挥权。②
1393 年 1 月初,皇帝任命蓝玉、冯胜、傅友德和其他重要人士担任辅弼
新太子——朱允炆——的正式职务。史料中没有交代这样做的理由;也许皇
帝是想给这些将军们以显赫的地位,同时使他们在东宫官属的监视之下不能
为患。也许他是想建立东宫对于其余诸王子的军事优势。黄子澄和其他著名
文人正是在这时被任命为未来皇帝的侍读等官。③
此后不久,即 1393 年 2 月 28 日,皇帝命令他的另外四个儿子去北方就
国。第一次任命的王子已于 1378 年和 1380 年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