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的机会。
一方面是明政府在北方深沟高垒和被动地固守,一方面它又未能在其他
方面进行扩张,与这种趋势相应的是另外一种趋势,即私人业主不顾政府禁
止而越来越富想像力地和大胆地进行海上商业:他们沿着中国东海岸,特别
是从长江三角洲到广州一带经商。如果他们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赞助,像 15
和 16 世纪他们的欧洲同行那样,他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甚至在没有国
家赞助的情况下,中国的商人和工匠的殖民地,以至最后的农业居留地,也
大都从明代起即在自菲律宾到东南亚一带建立了起来。在明代海上扩张中所
见到的那种无限充沛的精力、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进取的冒险气魄和在社会
内部颇具创造力的领袖才能都同明王朝在北方防御中的筑垒固守和经营的受
挫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另外一个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很重要的趋势,是中国人口在南方
和西南边疆省份的扩张,是非汉族人民被排挤或被吸收,是中国的行政向今
天的缅甸、老挝和越南边界的扩展。明初诸帝把全部国家军事资源用在这方
面;云南第一次被征服和吞并(虽然忽必烈汗在 13 世纪 50 年代曾征服这个
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势力稍弱的蒙古行政)而置于中国的统治之下;贵州
被改为行省;安南在 15 世纪 20 年代被击败,但未能成功地被吞并。对整个
西南诸民族的“绥靖”也是本卷各章反复出现的主题。可是,最后国家所起
的作用变得不那么有扩张性了。文化的同化在继续进行,但是,现在进一步
同化的推动力是来自贸易和开矿,以及汉族人口日益增长地深入到这个地区
的一些富庶河谷中的结果。
与南方和西南国势增强形成有趣的相对应的情况,是北方——特别是在
西北——防区的收缩和衰弱。气候的变化可能使整个边境线的勉强维持生计
的农业产量降低,但社会因素也起了作用。在整个明朝后半期,对于这个地
区围攻的心理已因防守地带的建立而被破坏无遗。贸易减少了。由于这个地
区经济的衰退和军事形势的限制,货物和人口的流动减少了。文官政府经常
关心的事情如果和军务相比只能摆在次要地位。最后,国家的政策是对它的
戍军减发饷银或者甚至抛弃他们(特别是对训练不足者和年老体弱者更其如
此),这就使这些兵卒沦为盗匪。所有这些因素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便
日益增加了北方和西北方边疆狭窄地带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个地区的地方
性混乱状态在明末的整个社会中虽然谈不上是典型的,但它竟会滋生两支大



的流动股匪而使 17 世纪 30 年代中国其余地方大受其害,就不足为奇了。其
中一支被称为李自成“叛乱”,它肆意劫掠华北地方,并且很幸运地乘机敲
开了北京的大门。它在 1644 年正式地结束了明王朝。
以上这些对于明史读者是很显而易见的几种趋势。也很显然的是,本卷
书内包含详赡的内容细节,它们足以重新展现明史的许多方面。
在 1368 年和 1644 年之间有 16 名在位的皇帝,还有一些是在南方远处
直到 1662 年为止抗拒满人的可能继位做皇帝的人:他们组成了不同类型的人
物的画廊,而这些人的生平都需要更多的材料予以重新描述。在西方语言中
还没有他们任何人的一种完美的传记。虽然中国的皇帝们在中国历史编纂学
中属于最忌讳的题材,但还可以做许多工作来弥补这种缺陷。但是,除了那
些皇帝本人以外(也包括数不清的皇家宗室),还有极丰富的文献材料写到
各种不同的生活、地点和行为。有浩如烟海的明代人的著作——诗歌和文艺
作品、各种严肃的学术著作、宗教的和哲学的研究、戏剧和故事以及消闲作
品、官员们关于政府工作的奏折,以及明代历史学家开始对历史进行整理的
著作。学者们只能知道这浩如烟海的著作的一小部分的东西,因为在这些著
作中,明代任何时侯存在的印刷书籍要多于世界上其他地方存在的同期印刷
书籍的总和。明史的许多大的方面在 20 世纪尚未得到实质性的研究,虽然在
本世纪相关的材料因为复制印刷品、考古学和档案材料而增加了很多。
在今天这个世纪,明史还没有在中国、日本或西方受到广泛的研究。一
大批灿然可观的历史材料已由傅吾康在本卷书的第 12 章很出色地胪列了出
来,它们现在正吸引着新一代的学者的注意力,而且学术界也开始认识到明
代这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大范围内是多么重要。本书作者和编
者在编写这一卷时有相当的自信,认为它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推进之功;而且
更加相信,明史研究领域将会很快地大大超过本书的成果。我确信,这些作
者中的许多人将有助于使本书及早地退出现役,因为他们为了取代本书,还
在继续前进。我向他们现今取得的成就致意,并预期他们的成果早日问世,
后来居上。







姓名







年号



明王朝诸帝

庙号
朱元璋 洪武(1368—1398)
朱允炆 建文(1399—1402)
太祖
惠帝,惠宗
朱棣
永乐(1403—1424)
太宗,成祖
朱高炽 洪熙(1425)
朱瞻基 宣德(1426—1435)
朱祁镇 正统(1436—1449)
朱祁钰 景泰(1450—1456)
朱祁镇 天顺(1456—1464)
朱见深 成化(1465—1487)
朱祐樘 弘治(1488—1505)
朱厚照 正德(1506—1521)
朱厚熜 嘉靖(1522—1566)
朱载垕 隆庆(1567—1572)
朱翊钧 万历(1573—1620)
朱常洛 泰昌(1620)
朱由校 天启(1621—1627)
朱由检 崇祯(1628—1644)

南明
仁宗
宣宗
英宗
代宗,景帝
英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穆宗
神宗
光宗
熹宗
懿宗,思宗,怀宗,庄烈帝
朱由崧 弘光(1644.6—1645.6) 安宗
朱聿键 隆武(1645.8—1646.10) 绍宗
朱常淓 潞简王监国(1645.6)
朱由榔 永历(1646.12—1662.1)
朱聿■ 绍武(1646.12)
朱以海 鲁监国(1645.8—1653)















长度



明代度量衡制

1 尺 =10 寸
=12.3 英寸(近似值)





1 步(双步伐)
1 丈
1 里
重量 1 两
1 斤
=5 尺
=10 尺
=1/3 英里
=1.3 盎司
=16 两
=1.3 磅(近似值)

容积
1 升
1 斗
=0.99 夸脱(近似值)
=10 升









面积
1 石/担* =10 斗
=99 夸脱
=3.1 蒲式耳
1 亩 =0.14 英亩
1 顷 =100 亩


注:本书各章有时提到的中国度量衡所依据的材料,其出入令人无所适从,而且它们取自标准
单位各不相同的地区。它们并不是贯穿于明朝始终和全国性的标准,所以只能视作近似的
数据。
*石/担应该是容积单位。但是它经常被用作相当于 100 斤的重量单位。



总编辑序

20 多年前最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当然计划从中国历史最早的时
期开始。但是,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多年以前提出的,在此期间,由于在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并从 70 年代早期以来不断增强势头的大量考古发现,我们
关于中国史前史和公元前一千年间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识都已发生变化。这种
源源不断的新资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历史的看法,而且还没有对这种新
证据和传统书面记载得出任何普遍认可的综合。尽管一再试图筹划并出版概
括叙述我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但到目前为止已经证明不
可能这样做。对所有这些新发现从事有希望具有持久价值的综合,很可能还
要 10 年才能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们勉强从最早的两个帝国政权,即
秦和汉的政权的建立开始《剑桥中国史》的叙述。我们知道,这留下至少一
千年有记载的历史要在别处、别的时间予以处理。我们同样知道这样的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