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六卷啼血的行吟--"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的小说世界 作者:沈庆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土有:《关公信仰》,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 
  许俊雅:《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版。 
  陈玉璧:《台湾的依附型发展》,台北人间出版社1995年版。 
  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1版。 
  陈映真等著:《吕赫若作品研究——台湾第一才子》,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版。 
  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傅道彬:《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芳明:《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台北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李筱峰:《台湾史100件大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德]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著,高戈译:《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江自得主编:《殖民地经验与台湾文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黄俊杰:《台湾意识与台湾文化》,台北正中书局2000年版。 
  赵遐秋、曾庆瑞:《“文学台独”面面观》,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 
  蓝博洲:《揭开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的生死之谜》,《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 
  吕正惠、赵遐秋:《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卡斯腾·哈里斯著、申嘉、陈朝晖译:《建筑的伦理功能》(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吕正惠:《殖民地的伤痕——台湾文学问题》,台北人间出版社2002年版。 
  [美]丹尼·罗伊著,何振盛、杜嘉芬译:《台湾政治史》,台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后  记  
  本书的选题与完成,得到了我的老朋友、老同学黄涛先生的热情帮助,笔者在这里要表达诚挚的谢意。我要特别感谢本套丛书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遐秋老师,从整套丛书的策划到本书的具体写作与修改,都是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才促成的。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吕正惠先生、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都给予了热情的指导与帮助。吕正惠教授及他的博士生徐秀慧小姐特意从台湾复印、惠寄了大量资料,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的完成是不可想象的。而陈映真先生、吕正惠教授、蓝博洲先生的学术观点与成果,更使我受益匪浅。 
  此外,我还要感谢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原《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先生,他细致热情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的萧惊鸿博士则承担了大量的事物性工作,与包括笔者在内的作者们一起分享了写作的痛苦与快乐。 
  最后感谢我的妻子王亚梅女士,感谢她在孩子刚刚出世及SARS肆虐期间,为了不影响我的写作而付出的牺牲。 
  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也更加具体感性地认识到:历史悠远、经久不衰且生机盎然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情感纽带与心理基础。这个基础不论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的坚实,而且将来也会牢不可破。即使是由于其他因素而导致两岸暂时的分离,但只要这个基础存在,两岸就完全可能而且理应走向统一。笔者和大多数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期待着这一天的及早到来。  
2003年9月初稿于北京朝阳区龙欣苑 
  2004年8月修改于香港荃湾愉景新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