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这样的小说,由于太过专注于细节的精雕细刻、从而导致了情节的进展过于缓慢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关于这一点,吕赫若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自觉,例如在1942年9月18日的日记中,吕赫若就曾针对小说《风水》慨叹说:“总觉得内容上有情节展开薄弱之感,没奈何。”而且,由于“反思”的主观意向过于强烈,使得这些小说的理念化色彩也显得有些过强。此外,过强的道德感有时也限制了吕赫若对人物客观冷静以及准确、全面的把握。一般地说,他善于摹拟那些生活中弱小者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不幸与悲苦,他们在重压和侮辱之下发自心灵深处的呻吟与哀号。吕赫若把自己满腔的同情、挚爱与悲悯都倾注到了他们身上。但对那些他所抨击和厌恶的“反面人物”,那些社会的强权者与家族的“败家子”,吕赫若的描写给人的感觉就不很充分。作家对他们往往采取一种“远观”的态度,更多地侧重于外在表现,往往从其行为和言语、肖像等方面给予揭露与批判,但很少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挖掘出他们性格的复杂性与灵魂之中复杂、隐秘的一面。可以说,正是过于强烈的厌恶与反感之情绪,使吕赫若与他所描写的这些反面人物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与他们之间产生一定的隔膜与陌生;而这种过强的厌恶与反感,也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吕赫若那理性深邃的批判目光。一个作家,如果对他笔下的人物缺乏一种“历史的同情”的态度(哪怕这些人物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是完全的负面典型,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绝对是个“坏人”),那么他极有可能摆脱不了概念化、平面化的缺陷,从而对“坏人”的表现也很可能缺乏应有的人性深度。
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世界分为“自然作为人生的同类物、自然作为人生的对照、自然作为人情的分享者、自然作为一种感情表达的间接方式、自然作为感情的激发物、自然作为美学的对象、自然作为一种象征”等几类。[美]刘若愚著、王镇远译:《中国文学艺术精华》,黄山书社1989年版,第1—10页。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几种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在吕赫若小说里也同样有清晰的表现。《前途手记》中,女主人公淑眉所看到的庭院里的景色是随着她的心情变化而变迁的,这就使得这篇小说的心理刻划与景色描写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我们已经很难分清是女主人公“触景生情”,还是她“因情设景”了。而这样的景色描写,对于人物的塑造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作品一开始,失意而对未来充满忧虑和恐惧的淑眉一个人孤独地在庭院中散步的时候,所看到的庭院景色是这样的:
庭院是日本式的庭园,她渡过石桥眺望着茂密的榕树松树,慢慢地享受着。红色的牡丹绽放着,蔷薇的花瓣随着轻柔的风散落着。在水泥墙外散布着苍绿和明眸般的田圃风光。觉得那些是很美的事物。接着仍旧感觉寂寞孤独的气氛包围在自己的四周。她想起在山中小屋的生活种种,然后又环视着庭园轻声地哭泣着。
景色是如此的美丽,特别是对于刚刚做了贵夫人的淑眉来说,眼前的这一切美丽景色的确都是“很美的事物”,值得她细细品位和好好珍惜。特别是当她回想起自己在农村里生活的种种情况,她那深山中贫困的家的时候,淑眉何尝不应该感到庆幸与满足?但面对着这满园春色,淑眉的心绪又是复杂的。她愈是感觉到当前生活之“美好”,也就对未来愈是充满焦虑和担忧。那随风飘落的蔷薇的花瓣,既可以看作是淑眉命运的某种暗示,也更加激起了淑眉对时光之流逝的慨叹,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叹息。
当淑眉向自己的丈夫提出要领一位养子而被坚决拒绝、又被大太太奚落和诅咒了一顿以后,作者则不失时机地这样描写道:
淑眉含着泪水来到庭园,紧紧抓着树枝,泪水不断地掉落下来。桂花绽放着芬芳的香味,蔷薇却仍随风四处飘零。
在这里,“蔷薇”的意象再次出现了,作家不经意间的景色描写,与女主人公孤独忧郁的心绪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的古人总是从落红飘零中感悟到生命的短暂、时光的飞逝乃至红颜不再。而这样的描写又何尝不暗示了淑眉悲苦的命运?
而当淑眉经过医生的检查,得知自己还有生育的能力后,她的心情也变得轻松和开朗起来,面对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再也没有愁绪了:“她笑容洋溢地眺望着绿叶和红花。因为想起自己会在这里不知不觉地哭了的事而笑了出来。”因为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快乐。庭园还是原来的庭园,红花和绿叶也还是原来的红花绿叶,但心境的变化,使得淑眉所看到的景象也完全不同了。而那“随风飘落的蔷薇”,也不见了。不过,这样美好的日子并没太长,七个多月后,一直盼着怀孕的淑眉,肚子却仍然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候“在二楼窗边的花坛上曾经火红地开放的塔露亚也因枯萎而凋谢了”。
春天早已过去,花木枯萎的秋天来临了,在这个本该收获的季节,淑眉得到的却只有失望和哀愁。当她把头靠在冰冷的墙上哭泣的时候,窗外的庭院里,也正“下着密布的细雨也降起浓雾。庭院里的榕树叶也低垂着”。在淑眉的心里,“白色而朦胧的雾迅速地包围着她的心”。自然之雾与“心灵之雾”交相辉映,更加表现了女主人公淑眉的忧伤与哀愁。
而当“在报纸上报导中央山脉降雪已达四尺以上的那个寒冷的日子”里,淑眉也因病卧床不起了。由生机盎然的春到萧瑟寒冷的冬的四季轮回,恰好交替着希望和失望、生命的消长起伏乃至枯萎和消失。每一个微妙的自然景象和天气季节的变化总是与女主人公心绪的高涨低落回应着。匆匆而过的时光又怎能不让我们联想起女主人公淑眉的“红颜薄命”呢?
类似的情况还屡次出现在吕赫若的其他作品中。《山川草木》中宝莲的家庭刚刚发生变故,宝莲还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痛之中、正处于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情绪低谷时,她与“我”的两次见面都是阴郁多雨的天气:一次她来“我”家倾诉,作者对那一天的天气特意描写道:“昨夜的雨,今天一早虽然已经放晴,但是现在天空又起乌云沉沉,似乎又要下雨了。觉得四周冷冷的,冬天已经到了。”似乎正是因为宝莲的到来,天公偏偏不作美而变得乌云密布甚至阴雨霏霏起来;另一次是“我”到宝莲家慰问,当时是“在一个天气微寒的傍晚”,“风很强天空阴沉沉地压着乌云”,虽然“已是日落时分”却没有落日,相反,“灰暗的街上鲜少行人,因为灯火管制所以没有灯,街上的建筑物逐渐在幽暗中露出漆黑的身影,宝莲和我并排走着”。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天气,与人物阴郁、孤苦的心情构成了鲜明的对应。而当宝莲终于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带着弟妹在山中的农村里平静而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我”再去探望她,作者仍然没忘对当时天气的描写:“那天感觉上有春的气息,晴朗的天空,层层白云,轮廓明显的青山,在田里休憩的水牛,掠过稻田的飞鸟,眼中充满鲜明的色调。”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和欢快!这样的语句一扫前两次见面时的阴郁、凄清,整个环境的气氛与色调都变得明朗、艳丽起来。这与主人公自足、充实的生活与平静、安乐的心情是完全一致的。
三、月亮、黄昏与星空:吕赫若小说诗意诗兴的典型意象
吕赫若的不少小说作品,叙述场景都与黄昏、夜晚和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如小说《蓝衣少女》中的主要背景,即万钦与妙丽的对话与交往,就是发生在黄昏的校园里。主人公那灰暗的心情衬托着夕阳西下的晚景,更加渲染出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感氛围:“回到宿舍已是傍晚时分。西边红色的天空与院子的龙眼叶互相辉映。”而当妙丽来找他,向他倾诉自己的痛苦时,作者通过万钦的眼睛再一次看到了傍晚山村里的美景:
妙丽抬起头动也不动地望着他,眼里盈满泪水。再也看不下去,于是眼光移向外面。玄关的玻璃门映着夕照,泛出红光。已经天黑了。山峦被渲染成紫色。
这样一番情景交融的描写,大大加深了小说的含蓄之美与诗化特征。尤其是两位无法逃脱生活纷扰的青年男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