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传佛教疑问120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教派传承法流虽呈现千姿百态,但有一条共同的基础的共同的准则把各教派紧密的地连结在一起,有力地维护了持金刚胜道的纯洁性。密法的共同基础有四条。如《密法入门六十颂》中说:“此门总根本,三昧行四条:要具有正见,不背离三宝,要有菩提心,不放弃灌顶。”贡珠《知识总汇》引用《文殊本续》文如下:“佛子记住:入我殊胜密教门的誓言行概括起来有两种,即:根本和分枝。不放弃灌顶是根本;分枝有三:若无正见,不会精进修持;若不皈依三宝,就不是我教门中人;若不发菩提心,入不了菩萨道,犹如不灌顶得不到密修士资格一样。”接着又说:“欲进入四续部中任何道次都不能缺少这四大根本誓言行。”“誓言行”即“三昧耶”,《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三昧耶者即是欲得果者不应违越之事。”密宗四部各教派的共同行为准则,是坚持佛陀金刚持的三昧耶行。《密宗道次第广论》引《律生经》云:“若求上成就,宁舍于命根,纵至于死殁,当护三昧耶。”“如说宁舍身命,当护律仪及三昧子,应如是行。”“若不守护律仪,纵复勤修多劫也无成就。”密法的这些基础的准则是佛教密法不同于外道密法的根本区别,也是修密道获得成就的根本保证。上述修密的基础,也就是修密的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用通俗的话来就,就是学修藏密,首先必须是虔诚皈信三宝弟子,就是说对三宝无信仰的人不能学修。对三宝的正信、深信,对佛道的修证目标的追求,必须具备正确的见解,合理的见解;其次,佛教密法是大乘佛法,是利乐众生为目的的方便大法,欲修这种密法必须具以大悲心为体的菩提心,这个条件排除了求自利,缺少悲心的小乘人;第三,修密法能不能获得成就,能不能获得正成就,高成就,主要靠修密者本身的条件。就如宗喀巴大师说的:“密法的殊胜,在于修密根器的殊胜。”“根器”就是思想心理素质。佛教讲因缘,不讲天生的优劣。因此,根器的条件是学习培养的结果。世间的任何一种严肃的、高难度的、严格按程序进行的工作,都对工作人员有素质条件方面的严格要求。学佛修道不是随便的游戏,而是要求修出成就,因此在《菩提道次》中教导说“亲近上师是入道之门,”亲近上师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清净法脉传承和修证实践指导。密宗是更深层次的法门,为了保证得到清纯真髓,保证道不出差错,果不致虚妄,更需要亲近金刚上师求授教、求灌顶。灌顶分因位灌顶、道位灌顶、果位灌顶。其中作为人密道之门的灌顶属因位灌顶。这种灌顶称“成就灌顶”,意思是根器未成熟者使之成熟的灌顶。也称“育种灌顶”,意思是把普通种子培育成金刚佛种,使这种种子发芽,成长良好,硕果有望。在《知识总汇》中说:亲近继承佛事业心的金刚上师,可以破除心中的无明障。这是一切密法的命脉,绝对动摇不得,故亲师为不动金刚成。
  现在有人造舆论,提倡“不必灌顶”,“可以自修”是毁坏佛教密法根本的行为。这种观点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其客观效果只能使伪法、邪法滋长,其法败坏灭亡。
  提出这种观点的都是些“学有传承,修有成就的‘大师’”自居者,或者是“学富五车,才具八斗,精于密学的‘专家’,‘学者’”自居者。所以,他们散布的这种观点在藏传佛教知识空白带的人群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对他们的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有理由 ,是否根据可靠、理由充足,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们所说的这类密法是否佛教密法等问题,不可马虎,必须澄清。
  他们所谓“不必灌顶,可以自修”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条:
  一、已公开的密法不必灌顶;二、学密法必须灌顶是旧习惯,现在时代变了,密法应随时代变,不必墨守成规;三、过去曾经传过某法的上师可代替某法的亲传上师,不必有现实的亲传上师;四、现实中难找到有成就的上师,与其拜无成就的上师,不如不拜的好。上面这些理由能不能成立,逐条予以研究分析。
  一、破“忆公开的密法不必灌顶”论
  他们说:“近百年来,藏密的流传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七十年前,不丹诺蒲喇嘛已将大手印及六成就法公诸于世,锡金达瓦桑杜格西喇嘛翻译成英文,说是为西藏以外的人民而译。本世纪30年代,康藏各大德相继到汉地弘法,把许多密法渊源公诸于众。数十的来,在海外传布更广,欧美尤甚,一些有成就的金刚上师亦嘱受法弟子辗转传人。因此当今流行密法多为成就上师所公开,属于普传性的密法。所谓‘密无师承,不得滥学’,这在百年前也许如此,到了近代,已起变化,许多公开的密法都出版成书,或西方人早已将他们译成英文而流行全世界,已无机密可言,也无所谓盗法之嫌。”云云。从以上的这些说法可以看出,第一,他们把密法的“密”仅仅看作是机密之“密”,保密之“密”,根本不了解密法真正的含义;第二,他们把密法传承和密法经典法本当作一回事,认为得到法本就等于得到密法,第二,认为灌顶传授是泄密的防范措施,即已公开,也就无密可言,无盗法可言故不必灌顶。
  第一,把密法的“密”,仅仅当作机密之“密”,保密之“密”,是不了解密法真正含义的表现。
  密法之“密”,除了有“非器不宣”和“密修密证”含义外,还有“甚深法门”和进入“空性深理境界”,认识身言意因续之“密理”,掌握道续之智慧方便金刚“密法”,证得果续之不可思议的“三密”功用,以及无始以来的本净“密续”去染还净的“密证之法”等多种含义。如果将密法的这些含义,全部按“机密”、“保密”义解释,很难解释得通。如果按保密讲,身言意“三密”,性空“密理”之类是谁在保密?向谁保密?法性密理,自身的如来藏“密续”,非证不悟。难道这也是自己给自己保密吗?未悟已悟,难道也是自己“盗”自己的“法”的结果吗?因此,把“密法”的“密”,仅仅理解为机密、保密的“密”,实难恭维其“高明”。
  由于对密法性质的认识错误,就导致了“已公开的密法,无机密可言,因此,不需要按密法仪轨灌顶”这样的错误观点。
  密法的密是它的性质决定的,无论公开与否,都是密法。并非密法公开就成为显法,显法保密就成了密法。如果是那样的话,“性空之理”从来就是公开宣说的,就不应该称作密理,也不应有《解深密经》。在藏经地区,除了死人、哑巴和不会说话的小孩子,人人会念六字真言,而且在墙壁、岩石、兽骨、旗幡等到处可以看到六字真言。但藏传佛教界从来没有把六字真言排除在密法外,放弃其传授灌顶。而且,“公开”与“不公开”也只是相对意义。任何密法,对具备修密法素质条件的人从来都是公开的,只是对不具备修密素质条件的人不传。这在密法戒规中,叫作“非器不传”。这“非器不传”并非故弄玄虚,或者搞“垄断”、“专利”,而是有它自身的重要原因。
  密法属于高难度的解脱成佛之法,在宁玛掘藏大师玖美林巴著《功德宝藏》中说:“修密法士眼前只有两条路,或者成佛,或者随地狱。”佛教的目的是利乐众生,如造成对学修的无效、无利、有害等结果,是违背佛教宗旨的;如果变成毁灭佛法的原因更是不允许的。“非器不传”就是为了防止这种反作用。不具备诚信,不具备正见,或动机目的不良,或慧根不足,无灌顶传承,不守持密戒,其结果大致有三:(一)修无成就,使修密的失去学修信心,甚至怨恨诽谤佛法,造成现世和后世的恶报;(二)无传承、无亲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修,因无密诀和经验而出差错,轻则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或智力减退和变得痴呆,重则气入心脉,精神失常,眼瞎耳聋,甚至会脉断气绝,口鼻流血而暴死等恶果;(三)缺乏信仰与上师的传授指导,不受三昧耶戒,不按程序修,不修生起次第而直接修“那若六法”之类的圆满次第,出一些低次气脉成就就像素质低下的气功师那样宣扬神通等。自已本无传承,本来就没有受过灌顶却又给别人传法灌顶,制造假法、假传承、假灌顶等(当今国内外这类实例不少)。有的人借密胡作非为,引起社会上对密法的严重误解,对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