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准备,如此而已。  
  【附注】傩(nuó):(1)行走姿态柔美,如“佩玉之傩”;(2)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傩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傩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洪秀全是位多产作家,也是位欢喜写“诏谕”的教主。但在这段所谓“金田起义”时期,却没有留下任何像或、一类的文字。所以所谓“金田起义”这个荣衔实在是洪杨诸人在打下半壁江山之后才回头追封的。其情况盖如今日中共之“八一建军节”。——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贺龙叶挺在南昌“暴动”,叛离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谁又想到二十余年之后,竟被封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呢?  
  【附注】曌:同“照”,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金田起义”既没个确切地点,而且没个确切日期,也没一张正式文告。因此它不像是个有计划的革命发难的行动。洪仁歼事后追述说:“本不欲反,无奈官兵侵害,不得已而相抗也。”我想这句话,大致是可信的。  
  总之,金田团营,乃至后来的男女分行、财产归公的“圣库”制,都与在近年美洲发生吉姆·琼斯型的宗教狂,有其极其类似之处。只是客观环境不同,使他们各走各路罢了。  
  “水安封王”也是宗教性的  
  一八五一年春,洪杨在金田起义之后,和清室官军在桂平、武宣、象县一带,纠缠了几个月。这一时期官军的表现实在太窝囊,而此时又民心思乱,太平军的裹胁则愈来愈大,越战越勇。宗教热愈沸腾,“越寒天、越退衣”,简直到了疯狂境界。三月二十三日(阴历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竟在武宣县东乡镇,与天兄耶稣同时“登极”,自封为“天王”,自称为“朕”,群下对天王则称“主”。  
  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天王乃率众窜占永安州城(蒙山县治),一占数月。永安之失,足使北京朝廷震动。朝廷在痛惩疆吏失职之余,更增调大军围剿。  
  洪杨既占永安,也自知“骑虎难下”(杨秀清语)。一不做二不休,乃逐渐化宗教为政治,改组军队,重编会众,以应付此一不能自了之局,遂有“永安封王”之举。  
  太平军于一八五一年九月(本文均用阳历)窜入永安至翌年四月突围,在永安共驻了八个月。这八个月中最大举动便是一八五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的分封诸王了。史学界朋友们总把这“永安封王”视为洪杨军政组织的起步,笔者却不以为然。“水安封王”还是一群狂热教门的宗教行为。且看洪秀全的。他说天父上主皇上帝权威大于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下在”。一切但听命上帝可也(这是洪氏自称)。分封五王者实只是“姑从凡间歪例”才勉行之也。原文是: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衰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褒封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又褒封达胞(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另诏(天王)后宫称娘娘;(诸王)贵妃称王娘。  
  其实太平军窜入永安州时,男女老幼不过两三千人(笔者另有考据),史传三四万人皆非也。在两三千的乌合之众中,封出五位二十来岁的王爷(达胞那时可能还不足二十),来管治四方“各国”,岂非形同儿戏!但是我辈生长于传统中国农村之中。看惯佛道二教的什么“设坛”、什么“打醮”等等,就知道没啥奇怪之可言。且看那些奇装异服的道士和尚,扛着招展的旌旗,什么“十方大菩萨”、“十殿阎王”等等,就知道这些狂热的“拜上帝”教徒,所搞的也正是这一套。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的五〇年代,满清的气数将尽,全国,尤其是广西;在广西,尤其是久经“土、客”械斗磨练的“客家”农民,正蠢蠢欲动。经过洪杨这一有组织的狂热的宗教活动,聚众滋事、弄假成真,就造起反来了。  
  只追不堵和“拖死官军”  
  太平军盘据永安八个月之后,广西官军约一万四千人在北京三令五申之下,乃把叛军团团围住。面对“数倍之敌”,洪扬之众便不得不突围以自保了。据参加此次突围的老长毛事后回忆,他们三二干人,置妇孺于全军中段(客家妇女皆天足),青壮前后簇拥,一举冲出重围。既出重围,他们前逃,清军尾追,其情势就变成我国历史上所屡见不鲜的“流寇”了。  
  传统流寇的作战方式,多为裹胁农民,钻隙流窜,飘怱如疾风暴雨;其锋不可当。撄其锋者,无不粉身碎骨。因此官军追剿亦有一套不成文法。他们照例是以邻为壑,只追不堵。堵则自取灭亡,有百害无一利;追则可以趁火打劫,随地报功请赏,有百利无一弊。正面官军如躲避不了,也只死守城池和险要,或旁敲侧击,绝不正面堵截。在这一公式之下,则流寇一起,便滚起雪球,如入无入之境。尾追官军也就养寇自重,呼啸相从,绝不放松。好在中国太大,大家都可无限制的玩其走马灯,所以黄巢、张献忠等起义时,都有“拖死官军”之名言;官军亦乐得被拖死而不疲也。提督向荣的下断升迁就是个好例子。  
  三〇年代中期“朱毛赤匪”自江西瑞金突围“长征”时,追逃双方所运用的,还是这一传统公式。追的“中央军”和逃的“红军”,相距往往只是“一日之程”。在红军过境之处,指挥官军堵剿的地方将领如湖南何键、广东陈济棠、广西李白、云南龙云、四川刘湘、西北诸马……都只守不堵,“赤匪”过境而去,便皆大欢喜。  
  倒霉的是我们那位不失赤子之心的少帅张学良。他少不更事,奉命堵剿,便真的去直撄其锋,既堵且剿。因而犯了兵家大忌,弄得丢盔卸甲,“得不到补充”而牢骚满腹。少帅那时如已开始研究《明史》,读一篇,就不会吃那个大亏了。  
  我们历史公式里的“洪杨发贼”,永安突围之后,无人敢堵。他们乃沿途裹胁(李秀成便是被裹胁者之一),直迫省会桂林。围城一月不克,乃窜入全州,长驱入湘。湘人本好武,见新朝崛起,贫农矿工船夫会党赴义如云,一时声威大振。  
  太平军八月克郴州,九月迫长沙。围城八十余日不克,乃舍长沙、渡洞庭北上。十二月克汉阳;翌年(一八五三)一月乃攻克武昌。二月舍武昌、掳民船、挟众七万五千人(号称五十万),顺流而下,克九江、安庆、芜湖,然均不守;三月十九日乃破城攻入南京。自此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凡十一年零三个月,乃形成太平天国在长江下游的割据之局。更在下游的镇江、扬州则变成时得时失的外围据点。  
  “小天堂”中不能自拔  
  洪杨自“永安突围”至“奠都天京”为时尚不足一年;其行动之快、发展之速,不在七十年后国民党“北伐”之下。然国民党之北伐是先有“革命根据地”的两广,然后才“誓师北伐”的有计划的政治扩张。洪杨北窜则是占一城丢一城的流寇行为。所以国民党于一九二七年奠都南京时已占有半壁河山;而洪杨奠都南京时,只有南京、镇江、扬州孤城三座而已。  
  洪杨如真是英雄人物,则应并此三城而舍之,倾巢北上。以他们那时的气势,要一鼓作气打下北京是绝无问题的。因为此时北京已风声鹤唳,贵族重臣家族逃亡一空。咸丰皇帝亦已准备迁都热河,而太平义师,朝气正盛,弱点未露。全国人民与各路英雄均仰望旌麾以解倒悬,神州正可传檄而定。谁知洪秀全基本上只是个“琼斯型”的教主,只管“天情”,不谙“世事”,而太平军实际总指挥杨秀清,则是一只狗熊。富贵对他来得太快了。四年前还只是一个赤贫的烧炭工,如今叱咤风云,锦衣玉食,做了“东王九干岁”,一头栽入“六朝金粉”里去,他就不能自拔了。  
  对这群来自落后地区的贫下中农来说,那个三月江南、六朝金粉的“小天堂”,真是“得此已足”,再也不想离开了。想想那“燕都”是“沙漠之地”;“直隶”是“罪隶之省”(这都是天王诏书上的话),北上争雄的劲头也就完全消失了。  
  流寇既然不想倾巢而出,尾追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