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0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那等于取消了无限者本身。所以,强调耶稣在死后升华为无限者实际上另有深意:无论耶稣是否通过死亡完成了预期的转化(哪怕所发生的仅仅是伟大的行为艺术),人们从此之后都应该只信仰无限者(因为耶稣已经“是”无限者本身)。十字架上的耶稣以其苦弱无助显露了有限者的有限性,以最彻底的牺牲成全了对无限者的信仰,以向上的动姿引导人们走向信仰无限者的道路。这就是耶稣事件的终极意义。
  可是,如果信仰必须指向无限者的话,那么,人们就只能信仰在死后复归无限者之位的耶稣。对于那个在大地上行走的耶稣,可以爱,但不可以信仰。信仰无限者的人们最终将超越任何有限者。耶稣就试图以死而复活的奇迹演绎这种超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他一度大声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对于将自己当作神本身的耶稣来说,这种离弃是他的自我离弃。本应是无限者却受制于当下的有限性(如不能全知),是他自我离弃的根本原因。在虔诚的基督徒眼里,被离弃的仅仅是耶稣此刻的有限性,耶稣本身则通过这种离弃回归上帝之位。在耶稣回到天上的那刻起,信仰耶稣就是信仰无限者本身。对基督教影响巨大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阿塔那修斯信经》,均承认耶稣就是全能的上帝。所谓三位一体,并非圣父、圣子、圣灵三种存在的并列,而是上帝显身为三种位格,因此,说上帝是无限者就是说耶稣是无限者。不过,正统基督教并未区别开在大地上显身的耶稣和受难后复归为无限者的耶稣,因而没能将信仰无限者的实践进行到底。在耶稣赴难三百八十一年后,基督教会正式出台了著名的《尼西亚信经》,明确认定在大地上开展拯救事业的耶稣就是上帝本身:我信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先为父所生,出于上帝而为上帝,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与父一性,万物都借着他受造;为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圣灵从童女玛利亚成了肉身而为人;又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受害,葬埋;照《圣经》的话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将来必从威荣中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永无穷尽。〔3〕在大地上行走的耶稣是有限者,以他为上帝意味着基督徒将在信仰有限者和信仰无限者之间摇摆。这样,耶稣受难前的悖论非但未被彻底消解,而且更深刻地内化于基督教的历史中。既然耶稣将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那么,这个重返大地的他必然和他所乘的云一样显现为有限之形。期盼这个耶稣到来,等于时刻准备信仰有限者。这样,耶稣之死的历史效果就至少被部分消解了,基督教便又为信仰有限者留下了余地。虽然耶稣并未如他所预言的那样重新回到人世,但他在此间说的话仍然在流传,信仰他的人必然将这些话奉为真理。耶稣在大地上行走的时刻早已消逝,他究竟说过什么,对这些话应该作何解释,必然由那些离他最近的人所决定。这些曾经离耶稣最近的人又将话语权交给离自己最近的人。如此循环下去,对无限者的信仰就不断异化为对有限者——圣徒——的服从。《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在将拿撒勒的耶稣认定为上帝本身时,都规定了教会在人间的最高地位。信仰者欲获救和自我提升,本应直接向无限者开放,现在却要服从人间圣徒的威权,其结果只能使信仰之路变成了压抑之旅。中世纪的千年黑暗恰恰源于基督教的内在悖论。
  马丁·路德在十六世纪进行宗教改革时,显然勘探到了压抑的起源,故而首先否定圣徒的权威:我们可以纪念圣徒,叫我们各按职业效法他们的信心和善行;好比皇上可以效法大卫的榜样,用武力驱逐土耳其人出境,因为他们都是君王。但《圣经》不教训我们敬拜圣徒,或求告他们的帮助,因为《圣经》指导我们只有一位基督是中保、挽回祭、大祭司和代祷者。〔4〕只有一个中保,这就是耶稣,而耶稣乃上帝本身,因此,说他是中保等于说人与上帝之间并无中介。上帝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充塞万有,时时与人同在,不需要通过第三者与人沟通。既然人与上帝之间没有中介,那么,对圣徒的崇拜就是非法的。马丁·路德把剃刀指向了被称为圣徒的有限者,正是为了恢复人对上帝的直接信仰:我不信靠世上的人,连我自己,或任何权柄、技术、产业、圣洁的生活,或其他一切我都不信靠。无论是天上地下所有的受造之物我都不信靠。我只信靠一位真知、不可见的、不可思议的上帝,创造天地而又在万有之先的真神。〔5〕但马丁·路德的革命远不彻底:他仅仅剃掉了人与上帝之间复数化的中介,却不敢正视耶稣本身的悖论。在他看来,耶稣具有神人二性,既是真神,又是真人,因而人们完全有理由信靠在大地上行走的耶稣。他在重复这个古老的基督教信念时,丝毫没有提及内含于其中的不可解的矛盾:神性无限而人性有限,神性与人性如何能对等地合一呢?在大地上行走的耶稣是有限者,在他身上怎么会居留着完全的神性?如果入世的耶稣具有“神本性的一切丰盛”,那么,我们是否要承认《新约》中记载的他的话是绝对真理?倘若耶稣说过的话不可怀疑,上帝岂不也要受制于现成的话语?如此这般,我们所信奉的就是文字而非上帝本身,这难道不像信奉圣徒一样荒谬?这些问题在旧的基督教语境中是无解的。消解它们的惟一道路是在马丁·路德们止步的地方向前走,勇敢地承认上帝是而且只能是无限者。无限者之为无限者,恰恰在于他不能为有限者所容纳。企图以有限的语言和行动传达无限者的全部真理,实际上是投身于不可能的事业。《圣经》作为有限的文字体系,与《奥义书》、《老子》、《阿弥陀佛经》一样,都至多说出了无限者的部分真理。人们在阅读它们时,不可不存感激之心,但也不可不立超越之志。抵达其本质的信仰必然而且必须指向无限者本身。它要求人们不断越过已经达到的高度,在宇宙中展现为永远向上的动姿。在人们如此信仰时,信仰就是信仰者的自由和解放。
  下在解读基督教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勘察到了精选意识的起源——对有限者的信仰。只要信仰有限者,人就会产生精选意识,区别仅仅在于何者被精选。虽然人所信仰的有限者必然高于人,但有限者的高度必然是有限的,因此,信仰他的人可以不断接近他,甚至可以假定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离他最近。那个被公认为离他最近的人无疑是高贵的,由如此高贵的人统治他人自然是完全合法的。进而言之,离他这样近的人最终达到他的高度,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这个人达到他的高度后,人们就必须信仰他——一个被精选的高贵存在。少数信仰者最终僭越为被信仰者,这就是信仰有限者的真实结局。类似的故事在对祖先、图腾、诸神的崇拜中不断重演,以至于精选者的神话在大地上广为流传。众神聚居的奥林帕斯山,就曾有人间的精选者加盟:看吧,那就是希波的墓,命运使他死后与不朽的神平起平坐。〔6〕信奉多神教的古罗马皇帝尤利安,更是在生前就与众神亲密往来:他一直都处在与众男女神的交往中,他们经常为和这位他们所喜爱的英雄交谈从天上来到人间;他们常常触摸他的手或头发以使他从睡梦中醒来;遇有什么危险即将来临,他们总是预先警告他,并且用他们永无失误的智慧为他一生的行动指明方向。〔7〕与众神如此接近的人当然分享着神性。神性积累到一定程度,被精选者就会成为神。死亡便是契机。在脱去现有的笨重肉身后,他们可以轻盈地上升,跻身神之列。罗马帝国任何一个未被视为暴君的帝王死后,元老院都按惯例严肃地宣告他已经与神会合,被尊为神的仪式总是和葬礼同时进行。这种精选人的惯性甚至延续到信仰无限者的宗教中:摩西和先知们都具有神的权威,这一点已被承认,甚至被确认为基督教的最牢固的基础。〔8〕摩西和先知都是人,赋予他们以神的权威,无疑在基督教内部开了敬拜有限者的先河。随着教会势力的增长,其他高级教士也陆续以精选者的口气说话,将自己与信徒的关系定位为牧羊人与羊群的关系。到了公元三世纪,地位显赫的主教被当作“基督的摄政者”,地位虽次于上帝,但在人间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