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哲人给学生上课,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人非常脏,另外一个人很干净,请问这两个人谁会洗澡。
一个学生回答说,那当然是脏的人洗澡。老师说,不对,因为脏的人他一直就很脏,他不觉得自己脏,而干净的人他到哪儿都要干净。
第二个学生就说,那当然是干净的人洗澡。老师又说,不对,你想啊,干净的人他已经不需要洗澡了,而脏的人需要洗澡。
学生们糊涂了,那到底谁会洗澡呢?
老师说,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需不需要,愿不愿意,答案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需要通过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来解决;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启发。
有一位修禅访道的人去请示师傅,说,每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他老师跟他说:“我讲四句话,看你能不能懂。”
第一句话说,“把自己当别人”。学生想了想说,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的时候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的时候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老师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学生想了想说,这意思大概是说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老师说:“你很不错了。”他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学生说,这个话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老师说:“你说到这些,说明你的悟性很好,很不错了。”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叫做“把自己当自己”。学生说,这句话太深了,我还需要好好地去悟。
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悟不透的话,以为这不过就是文字游戏,这里面“自己”、“别人”换来换去,先说把自己当别人,再说把别人当自己,再说把别人当别人,再说把自己当自己,这样反反复复,有价值吗?
其实,这些变换的价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换了一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你从瓶底看。
当你转换不同角度的时候,学习的境界就通达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就广阔了。
孔子还提出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观点,就是世界上一些好的品德也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提升,而且要进行制衡。
我们想想,仁爱好吧?智慧好吧?信义好吧?正直好吧?勇敢好吧?刚强好吧?
这六种道德都很好,那么拥有这六种品德的人,他还需要学习吗?
《论语》中说:“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学习之道(10)
孔子曾经问子路:“仲由!你听说过有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吗?”子路说,没有。孔子说:“那你坐下来,听我慢慢跟你说。”
孔子就说,一个特别仁爱的人,他如果不学习,不思考,会有一种弊端,就是愚笨,也就是容易受人愚弄。比如说,总做以德报怨的事情,就会被人愚弄。你能说这个人不仁爱吗?但是他没分寸。
孔子说,一个人聪明,但是他要老不学习的话,最后的弊端就是这个人会活得太飘忽不定,没有根基。
孔子说,信誉好吧?笃诚守信,像尾生抱柱那样,水来了都不走,这人就未免会愚呆。如果再不好学的话,就会容易被人利用而使自己受到伤害。我们知道,过于诚信而不知权变的人有时候就是容易被人陷害。
孔子又说,我们都喜欢正直的人,但是正直的人有时候说话不好听,说出的话尖刻得直刺人心,让人非常不舒服。就像鲁迅先生写的,给一个孩子做满月,有人来说这个孩子长大能当官啊,有人说这个孩子长大能挣钱,有人说这个孩子肯定会死的。最后这个人说的是真话啊,你能说他不正直吗?但是这个话不好听。
孔子又说,好勇而不好学者,弊端是什么呢?就是你容易被人利用去作乱。他遇事不经过脑子,不问就里,就直接采取行动了,一个一个的乱子就起于这种有勇无谋者。
最后,孔子说,一个人刚强,刚强不好吗?“好刚而不好学”,这个人就会极端狂妄。因为他刚愎自用,那就难免有狂妄自大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过犹不及。人生不是说找到了一块好的基石,就会一成不变地好下去。
我们所有的美好品德,比如孔子所说的这六种美好品德,它为什么会带来六弊?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我们要经受社会的挑战、考验,非常复杂,如果不善于去调试,去变通,就很容易产生弱点而造成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了解自己,跟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即使是“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好品德,都得在学习中完成定位和制衡。
今天的社会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了,但是,我们学没学到真东西呢?
很多时候,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
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那个命题,一个人的生命格局究竟有多大?有一个弟子问师傅,你看我们每个人,身高也差不太多,活的年头长短也差不出多少,为什么有些人心大,有些人心小?心大到能多大,小到能多小?
师傅跟他说,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弟子就闭上眼睛,在那儿冥思苦想,想了一座巨大的城池,有万仞宫墙,有深深的护城河,有花草树木,有楼台亭阁,整个城池里面,各类东西纤毫毕现,一切都安顿好了。他张开眼睛说,我造了一座巨大的城池。
师傅又说,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他又闭上眼睛,想啊想啊,想了一根细细的小毫毛。他睁开眼睛说,我造好了。
学习之道(11)
这个时候,他的师傅问他,你刚才跟我说造了那么大一座城池,有那么多东西,这座城池是用你自己的心造的吗?弟子说,是啊。
师傅又接着问,你刚才跟我说又造了那么细的一根毫毛,在造这根毫毛的时候,你用的是全部的心吗?弟子恍然大悟,他说,是啊,我造一根毫毛也想不了别的事了。
这就是人心。我们都是要在自己的生命里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格局。有些人终其一生,造的城池很大,那里面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无边无际,你可以有这样的计划,有那样的梦想,你可以去安置自己的人生,经营一生的事业,调适自己跟朋友、社会的所有关系。
也有的人,心思就绊在一根毫毛上,可能是一级工资,一个职称,夫妻间的一次口角,朋友间的一场误会—这都是一根毫毛,你有可能就被绊住过不去,因为那也是你全部的心所用力的地方。
我们会看到,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手里,他的思维方式不同,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不同的。
1954年,美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叫克罗克,他推销的是奶昔机。他发现,有一家快餐店居然一下子订了八台奶昔机。他一般都是一家一家、一台一台地去推销,所以他认定这是个大主顾,就一定要上门去考察一下。
到了这家快餐店,他发现,他们经营的产品、管理的方式,都非常有意思。他了解到,这家店年盈利额很大,稳稳当当超过二十五万美金。他跟这家店的店主商量,说你能不能办成连锁加盟店,把这家店的品牌商标推广出去,我来帮你做这个事。
店主同意克罗克成为该店在全美唯一的特许经营代理商。这个时候,克罗克早已把他的奶昔机扔到九霄云外了。克罗克于是在1955年开设了该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店。此后,他创建了一套极其严格的特许经营制度,使该店的加盟店不断扩大,到1960年,居然达到了二百二十八家。
但是,克罗克知道,他还不是这家店的主人,无法真正做大这项事业。1961年,克罗克又想买下这家店。他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筹到二百七十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