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二已如上述,下当明烦恼之过患
  癸三、烦恼之过患
  烦恼为生死根本,诸天至三有顶,仍复堕落者,皆由此之过。藏文名”凝蒙”,有黑暗意,其过患 一、障心使不自主,二、坏善法,三、生颠倒见。
  “《庄严经论》云:‘烦恼坏自坏他亦坏戒,衰退失利护及大师呵,斗诤恶名余世生无暇,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
  坏自者,因烦恼令今生後生受苦。坏他者,如使他瞋怒,烧其善根,他遂受苦。坏戒者,如因贪瞋等不能持戒。云衰退失利护法大师呵者 衰退,谓使一切受用退减;失利谓使从前有利於我者失去信用;护法指善神诸天等;大师指佛教中大师。云斗争恶名,他世生恶处,失得未得,意获大忧苦,如:
  “《入行(论)》亦云:‘瞋爱等怨雠,非有手足等,亦非有勇智,以我作奴仆。住於我心中,爱乐犹损我,此非可忍处,忍受反成呵。设诸天非天,一切皆雠我,然彼等不能,投入无间火。具力烦恼雠,若离遇须弥,摧毁亦无余,刹那能掷我。如此烦恼雠,常时无始末,其余诸怨雠,不如是长久。若随顺承事,皆为作利乐,顺诸烦恼者,後反作衰损。’如是所说过患,当思惟之。兰若(噶当大德吉祥兰若)者云:‘欲断烦恼,须知烦恼之过患、性相、对治及生起之因等。’知过患已,则认为雠敌而执之。若不知其过患,则於雠敌不识也。当如《庄严经论》及《入行》所说而思焉。又若欲知烦恼之相,须听《对法》,下至亦须听闻《五蕴论》。知根本及随烦恼已,随贪瞋等生时,则认识此是彼耶,彼已生耶。如是念之,与烦恼而斗也。如其所说,须当了知。
  《对法》即《俱舍》。多闻《对法》及《五蕴论》,即善能分别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等。於其生起时,即能认识,知其为敌,而与之斗争。故与烦恼斗争,最为重要。古谚谓,善威仪,为闻慧生起之相。烦恼减,为修慧生起之相。昔噶当大德白贡几,居一室,生一恶念,自称己名而执其右手以自责;生一善念,则称己名而抚其左以自励。此即与烦恼斗争之相状也。颇公有高足弟子扎拉苍把,内证甚深,有大圆派喇嘛谓之曰:我能授汝以风脉明点之法,答曰 我有二子,一名智慧,力小;一名金刚,力大。大恒欺小,我方抑大护小,而未能,俟此成办,再行求教。意盖谓,正与烦恼斗也。故脉明点等,虽是甚深密法,若烦恼未除,如童孩骑烈马,如之何能驾驭耶?修法二字,在藏文义为改制,即改过制心之义,须从对治烦恼,为改制下手处。
  正月二十八日讲
  壬二、业积集增长之相。分二。癸初、所作业积集增长之认识。癸二、此积集增长法如何。
  癸初、所作业积集增长之认识。
  “业分二类:一、思业。谓自相应思(心所)於心造作,意业为礼,於诸境中(於五遍境)役心为业。”
  此谓自之相应心,於诸境构思,使心随境转,如磁吸铁,所造善不善及无记等意业。
  “二、思已业。由心等起身语之业。毗婆沙师许为表无表二惟有色。世亲菩萨破之,由许为身语有表俱转之思,释二业为思也。”
  总上所说,再明言之,最初由心所所发为思业;思经决定,临到身语将发起时,则为思已业。思业,大小乘所许皆同。惟思已业,婆沙师谓必身语已经表示者始许。如心先起恭敬,因而合掌问讯,是为有表。又如比丘受戒,第二刹那身语未动,然已领受戒体,是为无表。而在婆沙师必以有表色为思已业。世亲於《俱舍》自释破之云:如人礼拜,本无记体,而业是善。如必以身所表色为业,则无记体又作善业,他不成二体乎。若有二体,不应同时在一位置,否则彼此相压矣。故主张与身语表俱转之思为思已业。(大乘所许同《俱舍》,而应成反似《婆沙》。─刘衡如记,有此二语,但无详释。姑录此,以待研讨。)
  “此中不善业者,非福业是。福业者,欲界所摄之善业是。不动业者,色无色界所摄之有漏善业是。”
  业,分有漏无漏,有漏,谓凡与烦恼相应之业;其不与烦恼相应之业,为无漏业,由烦恼习气不假功用所造之业,仍通无漏,如何罗汉及菩萨,仍有烦恼习气,然所造业属於无漏。若烦恼习气已尽。并无漏业亦不造,则为佛境界。业,又分福与非福及动与不动各二种。凡欲所摄善属於福业;不善为非福业;能生色无色之业,为不动业;以缘念初禅所生之业,定生初禅,是不动业,欲界缘念何境所造之业,异熟成後,不定生於所缘之境,是为动业。所谓动与不动业,指於异熟有无变动而言。又善不善无记业之分 凡使异熟成後,如欲者为善业;不如欲者为不善业;使异熟成後,非欲非不欲者,为无记业。
  癸二、此积集增长法如何
  “增长法如何者,若已现证无我者,虽犹有以惑业增上於世间生,然不新集能引之业,故积集世间之引业者,谓住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以下之一切异生也。又以彼身之三门,作杀生等不善者,是集非福业。若行欲界善,布施、持戒等者,是福业。若修静虑及无色界所摄之止等者,即集不动业也。”
  集业通於凡圣,而以业引後有,则惟凡夫为然。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诸果,因已证空性,虽尚有不善业,然其力已微,不复能引後有,盖如是圣者於十二有支之第二行业,已不造故。但若尚有有支业者,则尚须受後有以酬前。如虽证空性,而已造有生天取有二业者,则须生天酬前一次。行业由於坏聚见,证空性者,已转坏聚见,坏聚见既转,故虽复造业,力微不能生。凡大乘加行道及世第一法以下异生,皆有引业。若已见空性者,离爱取,即不受後有。从前纵有引业,已为空性所压伏故。加行以下,仅能了达空性,不过缘空性为行境,而未现证空性,故尚有引业,以於世俗相,如山河大地等,尚未破除故坏聚见执实心即未尽。加行以上,证入空性,於世俗相全破,如以水注水,全无分别。加行以下,执实力强,达空力弱不免随执实力而转。加行已上,执实力弱达空力强,随达空力而转,故世俗相可破除。加行以下异生,由随染污无明坏聚见而转,三门作杀业等不善,是集非福业;若行施持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业;若修静虑无色地摄之奢摩他等,是集不动业。再详言之,由异生执我我所,由有我与我所,与之相顺则生贪,违则生瞋,贪则欲其合,瞋则欲其离,遂尔造业,故造业完全由於坏聚见。凡为现世除苦引乐而造之业,多属非福业。为後世除苦而作之业,多属福业。不以现世後世之乐为足,而造之等持业,求禅定乐,多属不动业。不贪禅乐而求止息,三禅以上,亦属不动业。如是诸业属集谛摄。若以出离心,菩提心而造之业,虽属集谛,然为对治法,不引後有。
  卷八终



卷之九
  共中士道
  戊二、与中士道所共修心之道次第。分四。己初、正修此心。己二、发心之量。己三、除邪分别。己四、抉择能趣解脱道之自性
  己初、正修此心。分二。庚初、认定求解脱之心。庚二、生此心之方便。庚二、生此心之方便分二、辛初、思惟苦谛流转之过患。辛二、思惟集谛趣入流转之次第
  辛二、思惟集谛趣入流转之次第。分三。壬初、烦恼发生之相。壬二、此业积集增长之相。壬三、死及结生相续之相。
  壬三、死与结生相续之相。分五。癸初、死缘。癸二、死心。癸三、暖从何收。癸四、死已成中有之理。癸五、次於生有受生之相。
  癸初、死缘
  凡说集谛,即说轮回之相。由起惑造业,引生後有;复起惑造业,如环无端,旋转不息。故十二有支,惟惑业苦三相而已。
  “寿尽死者,以先业所引之寿,一切皆尽,时至而死也。福尽死者,如无资具而死也。不平等死者,有九种因缘,谓食无度量等,如经所说。”
  有寿尽而死者,有福尽而死者,复有不舍不平等而死者,共三类。其寿尽死者,因前业引起之寿量,原有定限,昼夜出息,约有万余,如是出息遂减寿量至尽而已。其福尽死者,一切受用,皆由前业福根之所引,世之缺乏衣食而死,即为福尽而死。云不舍不平等死者,如食过量而死之类是;此与福尽,皆属非时死,共有九种,即:一、食无量,二、食不宜,三、不消复食,四、生而不吐,五、熟而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