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伽,八、不失正念,九、依善知识,十、常思以惟修止教授,十一、具大舍心,十二、无内外障难,十三、福善圆满。(具足一切顺缘)。实不仅十三,尚有二十分随顺戒学资粮等,亦包在内。
  卯二、依彼修止。分二。辰一、加行。辰二、正行。
  辰一、加行。
  「如前所说六加行法及菩提心,当久修习。彼支分中,亦应净修共下中士所缘体性。」
  即六加行法,其次菩提心应常修习,即自难得人身至菩提心道次,应修轮廓。如无此大乘薰染,则虽修大乘法,亦不入大乘。道次有总语,大乘法为重要,大乘人尤为重要。如修法人无大乘心,不得大乘功德。今人徒知大乘法殊胜,尤其金刚乘殊胜。所修之法为最高峰,而能修法人为最低下,是为不可能,如金刚乘圆满次第三摩地,至高无上,但无生起次第,则圆次不可得。而生次初分即须不假造作之菩提心,如无此心,欲得生次初分,为不可能。而菩提心又源於出离心,无出离心而欲得菩提心功德,为不可能。出离心又源於下士道畏恶趣苦,皈依心等,如无此等心,欲得出离心功德为不可能。凡学法者,最初即须具为後世心,如为後世之长远眼光尚无,而专为现世著眼,则尚未入闻道之门,如何能修内道之法,是无异欲驴生角。故欲学大乘止,即须学上士道菩提心为加行法,而中士出离,下士业果,又为菩提心之加行法,均莫轻视。纵不能生起真实菩提心,假相造作菩提心亦须生起,方可修止,如不经此步,辄入坐修定,即入於无想无记法中,以此混过人生,究有何益?
  辰二、正行。分二。巳一、身以何威仪而修。巳二、正释修行次第。
  巳一、身以何威仪而修。
  「如〈〈修次论〉〉说,於安乐坐具,身具八法而修。谓足全跏趺或半跏趺。眼注鼻端,不应太开太闭。身不可太俯太仰,应端身内含。肩要平衡。头应从鼻至脐正直而住,不可过於低昂及偏一方。齿与唇部随其自然而住,舌抵上齿。息之出入莫令有声粗滑,必使徐徐出入无所感觉,无功用而转。如是先应令身具足八法,尤应善为调息也。」
  如〈〈修次中篇〉〉,於极柔安垫上,(最好为棉花制,下至牛毛亦可。)後高前低,身具八法,足全跏或半跏(全佛座,半菩萨座。)趺坐依毗卢佛式,以毗卢佛身法圆满清净,堪为准则。跏趺五因缘:一、速生轻安(定),跏趺定因。二、耐久。三、与外道,一切论师,不共表示。四、令他生极敬信。五、佛及佛弟子共所开许。手定印,(两大指相接,表方便与智慧圆满。目不太展,身须正直,肩平,头莫仰俯,唇如常而住,息调匀。由此八法为因,可引生将来毗卢身功德果。手应置脐,与圆满成就有关。目太张,引外散乱;太闭,引内昏沉。眼视鼻端,或鼻端前一指远,身不太俯仰,须正直,以脊柱直竖为准。心摄於所缘而住。身正则脉息正,能使心调,易於听命。肩相等,头不俯仰偏侧,从鼻孔至脐成一线,此由颈微俯即得。如此,使冲喉之乱风不起。齿唇自然而合,总莫做作。齿唇如不自然,则津不上升,口乾生病。舌抵上胯者,因稍住缘,口津即生,舌抵胯,则使风与热相调和。调息,使内行外行,莫令粗猛(有声),暴滑(升降太急),缓疾(过长过短),须呼吸徐徐,无功用力,依平常从容态度。如是八法。风息调已,宜住所缘。但种种不善心所或又复起,即须急加遮止,因一位不容二人,既欲心定,即须驱此争位之不善心所,用九节风法,想呼吸时,烦恼心所由左或右鼻孔而出,(先左先右均可)吸则佛光由右或左而入,轮流各三,再双呼吸三,为九。此即遮止驱除散乱心之法。如不讲究身坐八法,修定难成。佛出世时,有五百仙人在林中修定,或倚、或卧、或蹻脚,久不得定。於时有菩萨化为猿,入林依八法而坐,仙人学之,遂速得定。或问,八法可开否?佛时唯许一罗汉伏而修定,此外绝少例外者。
  巳二、正释修行次第。
  「〈〈道次第论〉〉多依〈〈辨中边论〉〉所说,由八断行断五过失修奢摩他。善知识拉梭瓦所传之教授,更於彼上加〈〈声闻地〉〉所说之六力,四作意,九住心。慈尊於〈〈庄严经论〉〉与〈〈辨中边论〉〉中,亦说九种住心方便,及八种断行。印度智者如狮子贤论师、莲花戒论师、寂静论师等,亦多随顺此论著有修定次第。此等於密教中亦当了知,如五过失等修定之过失及除过之方便,显教较密宗说之尤详也。」
  在〈〈道次论〉〉著中,以依〈〈辨中边论〉〉断五过、依八行、修止为主干。噶当诸师霞惹瓦,博多瓦等,均有著述,而半依〈〈辨中边论〉〉,断五依八为总诀。如依格西那索瓦所传承,亦不外以断五依八为根本,而加〈〈声闻地〉〉六力,四作意,九住而修。追随弥勒〈〈庄严经论〉〉,〈〈辨中边论〉〉之後,如狮子贤,莲花戒,寂静菩萨,及印度诸师著述,皆广明断五,依八,住九等法。此等法,即对於密乘三摩地次第亦须知之。显密不过所缘不同,要为断五,依八,所包括。但断五过等方法,密不如显乘之广。故即修密者,亦须多研显教。宗喀大师,鉴於诸大经论所说修止方法,言简意深,後世浅慧不解,乃从诸大经论中寻出,作此显明之论,以利後世,此论为以前所无。克主杰亦云:「过去修止者,不但断五、依八、四作、九住,等法不知,即名亦未闻。」或惟观阿字为所缘而强修,不知离四、八、五、九等修止方法,任说有何妙诀,终不得止。自佛以至阿底峡,藏中大德霞惹瓦、博多瓦、零登错诸大善知识所说修止次第,分二。
  午一、无过三摩地修法。午二、引生住心之次第。
  午一、无过三摩地修法。分三。未一、心住所缘前应如何行。未二、心住所缘时应如何行。未三、心住所缘後应如何行。
  欲得无过三摩地,即须以八行断五过。五过者:一、懈怠,二、忘失教授,三、沉掉,四、不行,五、行。五过中以懈怠为首,以半在住缘之前而起,故应先修。
  未一、心住所缘前应如何行。
  「若不能灭除不乐修定,乐定障品之懈怠,初即不趣向修定,纵修一次,亦不能继续,旋即退失,故灭除懈怠为首要。若得身心喜乐之轻安,则能昼夜勤修善行,无所厌倦,懈怠已灭,然引生轻安,必常精进修三摩地。引发精进,复须於三摩地常有猛利之欲。此欲之因,须由见三摩地之功德,引发坚固之信念,故当多思三摩地之功德,修习信念也。如〈〈辨中边论〉〉云:『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所依谓欲,勤修依故。能依谓勤,或名精进。深信功德,是欲之因,轻安是精进之果。此中所修三摩地之功德,谓成就奢摩他已,身乐心喜现法乐住。由得身心轻安故,於善所缘心能随愿久住。由於邪境已息灭,散乱无主,故不生诸恶行,随作何善,皆有强力。由此为依,即能引生神通变化等功德。又由依彼,便能引生通达空性之毗钵舍那,速能断除生死之根本等。由思何种功德能增修定之勇心,即当了知修习。若生此心,便能相续修定,定极易得。已得定者,若数数修,定则难失。」
  所谓心住所缘修者,即对於懈怠过患,用修习以除之。如於修定不生勇悍心,则乐住懈怠之心不能断。故对於定不惟不乐於修习,反形怯弱。即偶得定力,亦不能久住而旋退失。故住缘之先,以灭除懈怠为最要。凡心住所缘,应如流水不断,始能迅生轻安。如何使心流不断,应照印度摩木生火法,用硬软二木相摩,善摩不断,火即易生。不善者,木方发热,因懈中辍,又须重摩,如是,即难有成。初习定者,除食眠而外,应常住所缘,使心不断流。依本宗,六月即可得定。至对治懈怠,最要为身心生起轻安。已得轻安,虽昼夜习定亦不知倦,故拔懈根为轻安。而生轻安须具其因,其因维何,即对三摩地精进修习是也。精进之因,又须先有希求得定之悦乐。希求之因,又须先识三摩地功德,对三摩地生起坚决信心。故由信生求,由求生勤,由勤生乐,由乐断懈。故经云:「无信者如焦芽败种。」信,分净信,坚信,现得信。如信三宝功德,即扫去过去不信等垢,故为净信。如信业果,心知其性决定,不生动摇,故为坚信。如信三摩地功德,使心转动,生起欲得之心,故为现得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