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粗略,亦应随力修习,不必听完方修,因宗喀大师教义,修行须依於闻思,闻思须合於修行,闻思修三,合而为一,闻时即思即修。
  “若非然者,临命终时,必多追悔。如俳优人,一向作他人像,与己何干。又如本欲食蔗糖,惟嚼其皮耳。如《增上心经》(略本译为《身心教诫经》,广本作《劝发增上意乐经》。)云:
  ‘我无修行今云何,临终而作婴儿(凡愚)忧,
  未获心要极苦恼,此是徒爱言说失。’
  又云:
  ‘如处观瞻俳优内,演述他人胜功德,
  自身修行既失坏,徒矜口利成此过。’
  又云:
  ‘甘蔗之皮无心要,所乐之味在其中,
  若人仅嚼蔗皮者,蔗糖美味无从获。
  是故徒说如蔗皮,能思法义如尝味,
  以是须断徒乐说,常不放逸思法义。’”
  总上,(一)徒闻而不依善知识教授作取舍处,临命终时必多追悔。云何追悔,以仅闻而不修,直到命尽未修,即为废戒。废戒得三途苦,故心生忧悔。(二)谓徒闻不修,惟落他人讪笑。此中含二喻:以演剧者非真为一喻,观剧者不能演又一喻。以其但说贤圣功德,而己一无所能故。(三)谓徒闻不修,不能通达法之心要。云不放逸者,谓应常守十善道,远十恶道。噶当先德有云:”惟闻难通达,次思始通达。”又闻者总以不失戒为圆满。此中有四胜解:(一)闻虽不多,而戒能不失。(二)不依戒而多闻。(三)谓戒圆满而又多闻。(四)戒不圆满又不多闻。凡能多闻者,则意气调柔,心性详和,乃其象徵,藏称为”特打”。能修者,烦恼调伏(非以观察他人,谓其自省。)乃其象徵。
  戊五、於如来作正士想
  “随念说法者如薄伽梵,生起敬重。”
  说法者如医士说药方,故观之如薄伽梵。应随念其功德,而生恭敬尊崇之想。有上师开示谓不但对如来作清净正士想,即对说法正士,亦应作如来想。正士,即标准义。於佛作正士想时,应作如是想,谓其本身从降胎至成道所示现。皆可作标准。依其道而行,必可成佛,无欺无谬,生起决定。如是生起恭敬而闻法,即合此条。
  戊六、起久住想
  “依於听闻如斯法已,作是思念,云何能使如来教法久住於世?”
  起久住想者,即於正法眼生起久住之想。法之久住与否,关於说者听者之如理与否。故依前五想之後,再作此想。
  “复次,无论说法听法,若将身心置於余处,不与法合,则任说者随说何种,皆无有益。必须为自身心抉择而听。譬如欲知自面有无垢秽,照镜知已,而除其垢。自行之过恶,於法镜中毕现,心生热恼。除过修德,须随法行。”
  以上论文,前者总说听之规律,後者为听者特别分说之规律。倘心与法相违,则如背死尸然。如何始为相合,当如病者遵守医说,不可稍违。云何抉择而听,谓闻说善法,须按与己是否相合,而生起惭愧,谓之抉择。并将所讲如依止善知识法,及菩提心等教授,作为切己反省。如尚未合,则加精进。
  “《本生经》云:
  ‘我之恶行垢,法镜能照彻,
  於意生热恼,我当趋於法’。”
  此偈乃佛为月光王子时,於降伏罡乂王後,罡乂心生愧恼,而说是偈。
  “总之我为一切有情事故,求得作佛。欲得佛果,当修其因。故须听闻正法,忆念思惟发菩提心。既知听闻胜利,须起勇猛、断覆器等过,而为听闻。”
  因字、即指成佛之因。一切法皆为成佛之因,故当修。
  乙二、说者之规律。分四。丙初、思说法之胜利。丙二、於大师及法生起承事。丙三、以如何之意乐及加行而说。丙四、观机说默之差别。
  丙初、思说法之胜利
  “《俱舍》云:‘无染行法施,如经而宣说’。彼自释云:是故若诸邪妄说法,及染污心希求利养恭敬名闻而宣说者,彼等皆坏其大福利。故说法者,发心清净最为重要。”
  无染,谓不为世间八风所染。世间八风,即乐不乐受各四。
  “昔恭巴云:‘余未尝有一次不先修无常而後说法’。”
  昔恭巴,一本作麻那贡巴,乃噶当格西。或译作尼龚日巴。
  “若不顾视利养等而行法施,当生两聚二十种胜利,如《劝发增上意乐经》广说。”
  修死无常观,能遮世间八风,且能生起善念。说法重在菩提心,而菩提心即由慈悲心而生。先修一座无常观教授,可得加倍之二十种功德。如经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一)谓成就正念(即正念胜利,於文句意义能不忘失)。(二)成就胜慧(即具足智胜利,由修而成修所成慧。修之初步生起功德)。(三)成就觉慧(即具足思所成慧)。(四)成就坚固(谓坚固自己了义。真实义,正见不乱)。(五)成就智慧(具足资粮、加行道智慧)。(六)随顺证达出世间慧(谓随顺见道、修道位智慧)。(七)贪欲微劣。(八)瞋恚微劣。(九)愚痴微劣。(谓渐能调伏三毒烦恼)。(十)魔不得便。(十一)诸佛世尊而为护念。(十二)诸非人等为之守护。(十三)诸天助成威德(谓得诸天赞叹、非人保护、诸佛忆念、正士助伴,皆清净说法之利益)。(十四)怨敌不能得害。(十五)诸亲爱永不乖离。(十六)言教威重。(十七)其人当得无怖畏。(十八)得多喜悦。(十九)智者称赞。(二十)所行法施是所堪念。如上得二十种功德。若发菩提心而说,更倍增二十种利益。”
  以上总为依四种果及与因相同之果。即等流果有四,增上果有七,士用果有八(原作士用九,则不止二十矣。待校),异熟果一。
  “《具威猛经》云:‘一俗人以无量布施,若说一四句偈,其功德尤为殊胜’。”(勇译脱此经,为一居士所问而说。)
  如不为名利而说,虽未登座说,即向法侣朋友而说,亦复如是。仅说十善法,亦为殊胜法施,非必具足喇嘛相。但能如经而说不谬,发心清净,说善恶因果。或高声念诵,发音清晰。或观想自不能见之有情及已亡故父母眷属,前来听法,亦为法施。本传载云:昔世亲念《大般若经》,座上有盲鸽,时常来听,彼以善根,虽不甚了其义,以薰习故,感得人身,生於南方,其父引至世亲住所,以习气故,亲近不舍。其父乃使为世亲弟子,後为高足,其智慧竟如世亲。
  丙二、於大师及法生起承事
  “佛中转法轮,在灵鹫峰说《般若了义经》时,自敷法座,可见法者,犹是诸佛恭敬之田。故当念法与大师之功德及恩惠,生起恭敬。”
  以诸佛皆由般若而生,即是佛母,故当生敬。
  丙三、以如何之意乐及加行而说。略分为二。一、意乐。二、加行。
  “第一、意乐。如《海慧请问经》中说,住五种想。谓自作医师,法如药物、视听者如病人、视如来是正士、愿法久住。此五想之外,并於眷属修慈心。”
  以上五种想,与前略同。惟无自作病者想一种。以前为听者说,此为说者说故。此五想中,尤以第三视听众如病人为最要。如於对境,看作被业与烦恼缠绕之重病者,自能发起医士想而生慈愍心。初由问病而推求病源,而後依经依教而给以药方。所云慈心,即亲爱心是。
  “更须断除恐人胜己之嫉妒,及推後之懈怠,与数数宣说之疲厌。扬己之长,彰他之短,於法生吝,希求衣食财物等过。当作是思惟,为自他得成佛故,以今说法所获清净福德,为我安乐资具。”
  数数宣说者,如讲朗忍,初应广释,次应择要(稍略),次应略摄,(又略),後应扼要(最略),以对上中下各根,循循善导,不生疲厌为要。
  “第二,加行。须澡浴清净,著鲜洁衣。於清净悦意之处,敷设法座。坐已,诵降魔咒。法会方圆百由旬内,魔不能侵。纵有窜入,亦不能作障碍。此《海慧问经》中所说。”
  加行二字,即先作预备之意。鲜洁衣,谓非由苟且所得之衣,如由造恶业而来则不可,虽旧亦称鲜洁。澡浴分内外,尤重内涤烦恼,住善心所。清净悦意之处,即清净处所。如不能念降魔咒,通常念《心经》,功效亦同。以上二种特标出《海慧经》云者,系宗喀大师释所依悉根据经意,未加别义。
  二月初五日讲
  “既诵咒已,舒颜悦色,具足定义、支分、譬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