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戒之修持也。具足六波罗密而作者,自住於戒,亦安立他於彼者是施,余者如上。」
  求戒生起,须对於戒不犯。清净即为生起。欲戒清净。须如戒进止,令至究竟。此又须对於守戒欲乐有猛利坚强之力。但此力须从久修不守戒过患,及守护胜利而生。此二已详中士道中,应多阅读。中士重在解脱生死。解脱生死固由慧以破我执。但慧由定生,定由戒生,故戒为解脱生死之根本。如《摄波罗密论》谓:「毁戒无能自办力,岂有势力能利他。」又谓:「戒当与悲性平等而修。」意谓具戒者必有悲性,具悲性者必能守戒。故赞戒为离过庄严之具,遍薰三界(上中下)悦意之香(不违出家众之涂香)。凡行相同者,以具戒而为超胜。故依於戒,则能令身心在善业方面,辗转胜进。七圣财中,戒财为第一。前论又云:「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此言具戒者,能任运得其所需。又云:「无怖世人悉敬礼。」此言具戒者,不须威权,人自敬畏。又云:「无功未集得自在。」言具戒者,不须世间功用,即可与自在天比拟。又云:「非可悦为诸亲族,未作利益及除害,先未相识诸众生,皆礼持戒胜士夫。」此言世间礼敬,例如於亲族及为作利除害之人,而具戒者不因此关系而人亦礼敬之。又云:「足履吉祥诸尘土。顶戴接受诸天人,稽首礼拜得持供。」又云:「故具尸罗为胜种。」此言具戒能得三十二相等殊胜种姓。此虽通言三聚戒,然以律仪为首。布登尊者言:「初业有情以律仪为主,加行道以摄善法为主,登地者以饶益有情戒为主。」此与《菩萨地》说:「三种戒由律仪戒之所摄持,令其和合。」之义相顺。在《现观庄严论》则谓,五地菩萨如欲圆满五地功德,应於十恶业远离。据此,则律仪为首者,乃就戒言,非就守戒人言。故律仪清净者,虽不必菩萨戒亦清净,而坏律仪者,必坏菩萨戒。所谓坏与舍有别。如一比丘曾受菩萨戒。律仪有坏则余二亦衰,但尚非舍戒。别解脱以十不善为重,如犯十不善则其动机必系为我,此与受摄善法戒宣誓「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长」相违,故坏摄善法戒。又与受饶益有情戒宣誓「诸菩萨如何利生,我亦追随如何利生」相违,故坏饶益有情戒。在家菩萨所曾受五戒。即菩萨应防护之律仪戒。出家菩萨所曾受之比丘戒,即菩萨应防护之律仪戒。且律仪戒是後二戒之所依处。如余处所言。戒为一切功德基是也。或问,律仪戒是否声闻戒?答言是声闻戒共通学处。若起大乘慢,弃舍声闻律取舍等制,则未知菩萨戒学之扼要。
  又戒分遮、性两罪。如佛制,比丘发不过寸,偏袒右肩,及应受施等。如违,括遮罪。例如人以金钱赠我,我不受,在平常人为无罪,如受菩萨戒者不受,则违佛制,应与有情作施供和合因缘之制,而得遮罪。杀盗等为性罪,律仪戒最主要功用在断性罪。十不善为性罪之最粗重者,故大小乘皆重断十不善,应时时防护此心,不令稍萌。不可以心未萌动身口所作为无妨也。《摄波罗密多论》谓:「不应失此十业道,是生善趣解脱路。住此思惟利众生,意乐殊胜定有果。」又云:「应汉善护身语意。」总之,佛说尸罗,意谓能护三业,故总说为五戒。又云:「此为摄尽尸罗本,故於此等应善修。」谓以十善戒为本,於其上再加所受别解脱戒,或菩萨戒,或三昧耶戒,数数防护,即名守戒。具足六波罗密而修戒者,自住戒,亦令他住戒,是戒之施度。住戒时远离自利心,即戒之戒度。住戒时耐忍他害,是戒之忍度。乃至住戒时三轮性空,是戒之慧度。又具六殊胜者,住戒时以菩提心摄持,即人殊胜。住一戒时愿净一切戒,即物殊胜。余比施度类推。
  寅三、忍之学处。分三。卯初、忍之自性。卯二、忍之差别。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卯初、忍之自性。
  「耐他损害及自生苦而能安受,心正直住,於法善思胜解。彼相违品,谓瞋恚、怯弱、不解、不乐也。此中忍度圆满者,但是灭自忿等,心串习圆满,非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也。」
   忍之自性,即以耐他怨害、安受自苦、法思胜解三种忍,作为自性。此三种皆就心言,不为外物所驱使挠动。其违品亦三:(一)、即瞋恚;(二)、即怯弱。(无勇猛力,不能耐苦。)(三)、不解正法,於正法不生欲乐。(如对於《道次》法、空性法无决心堪忍,即由先不解了此法。)忍度圆满,专就自心瞋恚、怯弱、不解、不乐等违品修习,令除灭尽。然非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而言。如入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摧此忿心,如破一切敌。」
   卯二、忍之差别。
  「忍之差别者,谓他作损恼,皆不在念,自身生苦,安忍受之,於法决心堪忍也。」
  他作损恼,自身受苦,心亦不动。自身生苦,安忍受之。於法,指修法所遭之苦。不动,谓心如木石然。
  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於身心生起之法者,须知修忍之胜利,及不忍之过患也。初者,应思当来,无多怨敌,亲友不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身坏之後,当生天中也。如《摄波罗密论》云:『於有将舍利他意,最妙对治说为忍,世间善乐诸圆满,於瞋过中忍皆救。是具力者胜庄严,是断难行最胜力,是息害心野火雨,今後诸损忍能除,以胜士夫忍甲铠,暴恶众生语之箭,反成赞叹微妙花,亦成悦意名称。』又云:『具德庄严饰相好,著色工巧亦忍是。』於此胜利,乃至未得猛利坚固决定,当修习之。次不忍之过患者,《入行论》云:『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所有诸善行,一瞋皆能坏。』此如马鸣菩萨所说而建立也明矣。《文殊游戏经》中则说为坏百劫积集之善也。所对境者,一说须於菩萨。一说於普遍之境。前者与《入中论》中『何故以瞋诸菩萨,百劫所积施戒善,以一刹那能摧坏。』所说同也。生瞋之所依者,虽菩萨若瞋犹坏善根,况非菩萨而瞋菩萨哉!其境为菩萨随知不知,见可瞋之原因,随实不实,皆如前说能坏善根,同《入中论》注中说也。总之坏善根者,不必须瞋菩萨,如《集学论》引《说一切有部律》云:『苾芻於发爪窣堵坡,若净信心以一切支分而作礼,乃至金刚地基,尽其所压几许地之微尘,当受用千倍尔许转轮王位。』又云:『彼善根者,若於同梵行所,出生疮瘩,悉当坏尽。以是之故,若於株杌犹不起瞋,况於具识之身耶?』坏善根之义者,谓坏往昔诸善能速生之果,转令果久远,而先出生瞋之果,以後遇缘,各各之果仍当出生。盖世间道,随以何法,皆不能断所断之种子,以烦恼无有能断之种子故也。此有类善巧者所说。然彼因相不为决定。异生以四力对治不善之清净,虽非断种,然其後遇缘,异熟亦不生故。又得加行道顶忍位时,虽未断邪见及恶趣因之不善种子,然纵遇缘,亦终不生邪见及恶趣故也。如云:『业向重处牵。』谓善不善业,以何先熟,余业则暂无熟之分位,仅依此理,不能建立为坏善不善,彼未说故。惟就异熟暂远,不可以为坏善根义,若不尔者,则一切具力不善业,皆应说为坏善根也。是故此中清辩阿阇黎,如上所说,以四力而净不善,及以邪见瞋恚而坏善根二者,如种子坏,虽遇缘亦不生芽,後虽遇缘果亦无能生也。彼亦如前,如说虽修四力忏罪而能清净,然生上道则迟缓,亦不相违。故有一类所许,谓虽坏出生、布施、持戒、受用及身圆满之果,然不能坏修习施舍及断心之所作等流,後乃易生施戒之善根。又有一类则谓;虽坏出生内戒等之所作等流,同类相续,而不坏出生身受用等圆满。复有一类则如前所说,若不瞋记莂菩萨,则以一劫能行圆满所证之道。倘生一瞋恚之意乐,虽不舍彼身心中已有之道,然以一劫行道则迟缓。总之如净不善,无须令彼一切皆净,其坏善根,亦不须令彼一切皆坏,想当如是耳。虽然,此最切要,须唯佛之教及依彼之正理而观察也。当善阅经教以观察之,如是感极猛利不悦意之异熟,及灭於他世出生极悦意之异熟果者,是非现见之过患也。现法中过患者,意无领受寂静调柔,坏先所有欢喜安乐,後不复得,不能安眠,心不正住。若瞋增盛者,虽昔以恩而为将护,亦皆忘恩而兴杀害;虽系亲友,亦为断绝,纵以施摄亦不住等。此《入行论》所说也。又《入行》云:『无罪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