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分摄。』如是当以如何圆满之身,自他之利如何圆满,住於何乘,具足几种方便之相,修何学处,而能圆满身利大乘方便学等者,当知即为六度。是菩萨修持一切要道之总聚,乃至未得广大甚深定解以前,当思惟之。」
  正义数量之决定,佛略说六度总温柁南。弥勒於《现观庄严论》,依佛密意,开释重要因相,令生定智,即数量决定之理。如於此理,获得定解,则执六度修持为胜教授,亦获定解。
  第一、观待增上生数决定。如《庄严经论》云:「受用身眷属,圆满增上生,恒不随惑转,诸事无颠倒。」欲得圆满菩提,依显教当经三阿僧只劫,世世进步,故得圆满德只相之身。若仅如现身略具一二相,则纵勤修,亦难进步。故身、财、伴、业四种,即须圆满。例如乞丐无财无伴,故不能作进步事业。如国王有财有伴,故能作进步事业。但此四圆满又易发生烦恼。故第五当求不为烦恼所转。此犹不足,又须第六当求对於诸取舍处善能分别,进止无倒。否则反因现在圆满害及二生,向恶趣堕落,如竹,结实则萎。前四现上果必须後二果始能化为有义利之方便。以有定始能不为惑转,有慧始能善於取舍。惟慧始知圆满财由施因生,身由戒因生,伴由忍因生,业由进因生,尤其不为惑转,为由定因生,故能珍重夙因,更令增上,使前四果又复化为义利之方便。否则後因不生,前因已尽,盛果反为衰因,受後有之病苦。是故余生感六盛事,决非无因,或不顺因之所生。其随顺因,如其次第,定为六度。此不过就现前增上生言。至究竟增上生,惟佛地有之。其随顺因则为六度已到究竟。故不论现究二种增上生,皆须六度不缺。以此知任何不分别为宗者,其本心欲得究竟增上果,而弃六度圆满因,是为因与果违,譬如求果腹而不肯进食也。
  第二、观待二利数量之决定。以上文所述圆满之身学菩萨行,菩萨所应作事,惟有自他二利。利他行中,应先以财施而作饶益,例如儿女喜欢父母,多因受父母财物受用之恩,故菩萨欲解脱一切有情,先以财施方便调伏,再以法施。但布施主要须依不害有情,所施乃得大利。欲不害有情,则须戒律。欲戒律清净圆满,则又须忍辱,能忍他怨,不加报复,则能免他方多种造罪。彼若不喜,虽真菩萨现身,彼亦不信。故须先学令他喜之方便。他若信乐,又可令其行善。如是则为利他最大。总之,菩萨利他事业,不外安置有情於善法。欲安置有情於善法,当先令有情欢喜。为使有情欢喜,故须先学施戒忍之方便。至於自利方面,不外求烦恼清净之解脱乐。得此乐之主因为慧,以胜观为体。但非由定不能得慧,故须以静虑令心住於所缘上,得如欲安住之堪能,即是已得轻安之定。但此又非一二座可得,必须先以精进为根本。精进同为利他前三度及自利後二度之根本。故修二利於六度决定。如云:「勤行利有情,修舍不害忍,住、脱、及根本,一切自利行。」此处利他非属圆满,自定慧所得解脱,仅使自解脱,未能使他同解脱故。即前三度虽属利他,亦为自利。故可说六度皆为自利。故颂云「一切自利行」也。住字或误释为胜观,实则住指定,脱乃指胜观,不容混也。
  第三、观待引发圆满一切利他数决定。先於有情施财除匮,次於有情不为损害,且忍耐怨害,於助他等精进无倦;依於神通,引摄其意乐,若成法器,以慧断疑,令其解脱。故利生事业初、中、後,共为六度,其数决定。颂曰:「不乏及不害,耐怨事无厌,引摄善说故,利他即自利。」第二三两项内均有施。第二、在使与有情生起关系,第三、在使有情,除其匮乏。第二、戒为其妨施,第三、有情不应害。第二、忍为其妨戒,第三、对有情应忍。第二、进为自利,第三、进为利他。第二、定慧皆为己,第三、定慧皆为他。故两项同为六度,而用意不同。
  第四、观待能摄一切大乘数决定。先须於财位受用能舍,不贪,有此始能守护学处,如守戒、敬戒,情与非情加害,悉能忍受。深广两行任何善法,勇悍无厌。心住静虑所缘,不为他法所乱。心住胜义所缘,亦不为他法所乱。如此专注一境,不为他乱,即无分别。在定,为无分别定,在慧,为无分别慧。此六摄尽一切能趣大乘,由此六度无须更多。颂云:「不贪著受用,极敬二,无厌、无分别瑜伽,诸大乘唯此。」菩萨无分别瑜伽,不仅止观,如观无常、空、苦、无我等,皆为无分别瑜伽。六度即包括大乘道一切。彼大乘和尚及西藏邪见者,自谓大乘而不修六度,於此亦知其相违。
  第五、依一切种道或方便数决定。於已得境受用无贪道或方便,即布施以修能舍,即离贪故。於未得诸境,防制散乱,其方便即为持戒,如此丘圣操船、耕、织、买卖田地,一切皆为事业边际,戒皆防止,故不散乱。不舍有情之方便,即是堪忍。舍有情因,如见有情作恶难度,或谓有情数多难度,二者如不能忍,即易生瞋,即舍弃有情。防止瞋心,惟有忍耐。增善方便,即是精进,龙树云:「白法由进增。」净障方便,即定慧;加行烦恼用定伏,根本烦恼及所知障,用慧净。故於六度决定。颂曰:「不贪诸境道,余防为散乱,不舍有情增,余二能净障。」此颂意谓,菩萨应学施度,始能防贪已得境所生之散乱;学戒度,始能防贪未得境所生之散乱;学忍度,始不舍有情;学进度,始能增长善法;学後二度,始能净二障。如不学六度,则适得其反。
  第六、观待三学数决定。戒学自性为戒度,戒学资粮为施度,以不顾财位乃能受戒,故施为戒之支分,忍为戒之眷属,由忍他打骂等不报,乃能守戒,故忍为戒之助伴。定学即定度,慧学即慧度。进度则三学皆摄。颂云:「依三学增上,佛正说六度。初学摄前三,後二摄後二,一通三分摄。」此三学,开之为六度,约之为方便与智慧。
  由於上文,当以何等胜身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由具几种方便,修行何学能满能摄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当知即是六波罗密,以彼总摄一切菩萨修要。乃至未得如是数决定等广大定解,应当思惟。以上系弥勒菩萨《庄严经论》所立。又有阿阇黎生根让波(即狮子贤详《广本》二八页)所立数决定。初,不令出生死之因有二,谓贪资财及著家室,对治一,用施;对治二,用戒。其次,暂出不能究竟,又复退堕之因有二,谓由有情邪行众苦,长修善品而生疲厌,对治此二为忍与进。其次,以圆满身唐捐空过之因有二,一、放逸散乱;二、缺慧,对治此为定慧。此谓三因、六决定,即不出生死因,退堕生死因,无义空过因,对治者为六度。後有,由业力而起,譬如种子,须润乃生,受生业种,以贪润而生。业力根本,就澈底方面说,为无明我执。就切近方面说,其根本为贪执。故菩萨对於受用,应生舍心而修施度。次对於三界火宅,如欲发生认识,即须清净兰若,故须戒度。其次,凡平常善法不成就因,皆为不忍与不进。菩萨为欲不退堕於生死,故须忍进二度。
  子二、兼说次第决定。分三。丑初、生起次第。丑二、胜劣次第。丑三、粗细次第。
  丑初、生起次第。
  「若有於受用不顾不贪之施,则能受戒;若具防止恶行之戒,当能忍辱;若有不厌难行之忍,则逆缘少,而能精进;若於日夜勤行精进,则心於善生起堪能之三昧;若心等引,则生通达真实如所有性之慧也。」
  於财能施不著,始能受戒,例如出家戒,即须先不顾家。次具防恶戒,始能忍辱。凡受外害能忍而不报者,多由顾念自所受戒之故。譬如菩萨戒不应捶打禁闭出家众,如遇出家众加害,生起夺衣送狱之念,旋念此戒条文,即能容忍。忍又分不报复忍,与不厌难行忍。若有後一忍,则退缘少而精进多。若有日夜勤行精进之力,则能引生正定,心於善缘堪能安住。若心定者,则能通达真实胜义。由定生慧之理,譬如夜间欲观细微图画,必须摇动之灯光。故欲通达真实,即须定力。引生定力,即须精勤力。欲生进力,即须忍耐违缘之忍力。欲生忍力,即须防恶之戒力。欲生戒力,即须不顾家财受用。若贪家财受用,即不能守戒。比丘戒仅具三衣,不住高广大床,住静室等,即所以练习其不贪之习。菩萨戒如无不顾不贪之舍心,则不能守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