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1-0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目 录

书屋絮语  书屋絮语 澧  人
 学界新论 ‘学术’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   李   杨
 学界新论  文化英雄、文学想像与身份焦虑  李  勇
书屋品茗 数:宛若人生  柯  耳
书屋品茗 禁欲时期的爱情 祝  勇
书屋品茗 城市女性  黄   莺
书屋品茗 心智的早熟  吴劲薇
书屋品茗 革命作家筱敏  杨  进
书屋品茗 武陵土家:标本与梦境  李  跃
 说长论短  容忍的自由  楼巍华
 说长论短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舒  展 文
 方  成 画
其人其事 要哭的沈从文 耿介耳
其人其事 充满芳香的人  方  烛
文化解码 汉语中的洛特雷阿蒙  曾  园
教育论坛 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  智效民
前言后语《江南味道》序   钱谷融
前言后语《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自序 何兆武
流年碎影 遥望荷花淀  林  黑
专栏集萃 念楼小抄(之二)  钟叔河
专栏集萃 雪尘语画(之二)  张  渝
思史佚篇 制度不是万能的  赵  刚
灯下随笔 学会写信 苏  华
灯下随笔 伪造 “天书”  眭达明
灯下随笔 读己备忘录 刘  畅
浮生书缘 我所见到的名人书房 蔡  栋
浮生书缘 我家的“电子书库”  薜  奋
封    二 阮  籍  黄永厚文画
封    三 双瓜连绵壶  田  原 文


  《书屋》2001年第六期
  作者:未知

  书屋絮语

  书 屋 絮 语? 澧 人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除了鲁迅,另一位颇让人钦佩和感念的便是林语堂先生。1996年,作家出版社推出《林语堂文集》,集中地展示了这位大学者的才情和风貌。
  夜读林语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林语堂学贯中西,才气丰盈,他不仅继承了中国悠远的“性灵派”文学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而且对政治、教育、中西文化等也有广泛和深刻的见解。此外,他对人生的体恤和生活的意义的开掘也超乎寻常。我甚至由此明白,知识分子除了做学问、发牢骚这两件事情外,其实还有许多可用来丰富人生的内容。
  鲁迅、林语堂似乎代表了中国文人两种典型的人格。鲁迅与嵇康、徐渭的性情比较接近,愤世嫉俗导致横议风生,一腔肝火愈老愈旺;而林语堂则俨如苏东坡、袁中郎之后身,优游人间尽显风雅蕴藉,潇洒趣味如影随形。
  说这些,也算是《书屋》的絮语吧,当然,它不是个人的絮絮叨叨,而是恳盼国内外对林语堂有研究者惠赐大作,能将林语堂与鲁迅作些比较的则更佳。林语堂一生相当复杂,人们见仁见智本属正常,关键在持之有据,自圆其说。
  宋刊本《诗人玉屑》此叶系宋刊诗话集《诗人玉屑》卷首书影,撰者宋代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是书记录了南宋诗人们论诗品诗的言论,可与辑录北宋诗论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一书相得益彰,若再加上宋代阮阅的《诗话总龟》一书,即为后世所谓“宋代三大诗话总集”。
  “诗话”一体产出于北宋。据郭绍虞《宋诗话考》一书,列述流传至今的诗话有四十二部,部分传世或由后人编辑成书的有四十六部,书已佚但名尚传世的有五十一部,足见宋代诗话当年的繁荣情况。《诗人玉屑》凡二十卷,第一至十一卷论述诗体、诗格和诗法,第十二至二十卷品评自《诗经》以来诗家诗作。该书对于宋代诗话作家的观点能够博观约取,采芳撷华。是书开篇《诗辨》首则“沧浪谓当学古人之诗”中之“沧浪”,即指南宋著名诗话家严羽(一一六七--?;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人),他撰有著名的《沧浪诗话》一书。
  是本曾经李盛铎收藏,但存卷仅一至十七卷,其《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著录,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凡遇分类标题均大字,占双行。后归广东番禺藏书家潘宗周收藏。
  民国年间陶湘编刊《涉园所见宋版书影》时有小注“或疑'宋朝'不称'皇朝',为元刻”。通行有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徐雁 文)

  ‘学术’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

  “学术”与“政治”的二元对立及其理解“历史”的方式
  ——评夏中义《九谒先哲书》
  ? 李 杨
  在世纪末以“世纪”为名进行的历史反思中,夏中义先生的《九谒先哲书》(以下简称《九书》)是一部引起了广泛关注的著作。九封“没有地址,抵达灵魂”的信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多家有影响的刊物上,文白夹杂的行文风格与壮怀激烈的“学术本位”交相辉映,构成了世纪之交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些“写给二十一世纪的黎明通知书”以“学统”为标准,依次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所谓“涉清华背景”的九位学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胡适、吴晗、闻一多、冯友兰及王瑶的学术人生进行了回顾与清理。——“一曰道统,一曰学统,摆在当代学界面前的这对取向显然异质,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道路”。〔1〕这里的所谓“学统”,指的是一种与传统的“道统”、“政统”相对立的追求学术的独立性、把学术作为生命意义来追求的学人传统。《九书》视“学统”为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并以此为标准,在“轰击学术上的懦弱,萎靡,投机,卖身,摇摆不定”的同时,以陈寅恪为旗帜,提出了“重建学统”的口号,要求人文知识分子进行“人格自律”。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精神遗产,“学术独立”一直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虽然这一口号的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建构方式一直非常明确,即以“政治”作为“他者”来确立自己的本质。由于这种以“二元对立”基本思维模式建构的口号在八十年代的语境中更接近于“信仰”而不被视为一个“知识”范畴,因此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辨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九书》以“学术的独立性”作为标准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进行的全面清理,为我们对这一“常识”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使我们得以在《九书》给定的范围内讨论二十世纪中国的“学术”、“政治”的具体意义及其这一时代的学人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借用一句流行于学界的语式,那就是探讨“何种学术”与“谁的政治”?
  一、“学术”的“政治”意义:从陈寅恪谈起
  所有主张“学术”独立于“政治”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建构这种对立关系时从来不对“学术”的具体涵义进行说明。在这一点上,《九书》也没有例外。然而,“学术”并不是一个超历史、超语境的范畴。
  “学术”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按《辞源》的解释,指的是“学问”、“道术”。然而,“学”与“术”意义并不相同。《说文》释“学”曰“觉悟也”,释“术”曰“邑中道也”;前者更多的是在“发蒙”或“学习”的意义上释“学”,故言“古教、学原为一字,后分为二”,因此被渐次引申为学说、学问;后者讲的是“路径”或“手段”,多被引申为技能、技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引申为技术”)。因为存在这一区别,“形而上”之“学”深受士人重视,甚至皓首以穷之;“形而下”之“术”则被视为雕虫小技,备受冷落。关于“学”与“术”的差异,近代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梁启超在1919年写的《学与术》中指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并认为“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严复在为《原富》的译本所作的按语中亦指出:“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
  由此可见,“学术”一词从来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近代以后,中国传统学术与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西方学术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用”、“道器”之辩使这一范畴的涵义更为复杂。因此,如果不对“学术”的具体含义进行说明,学术的独立性显然无从谈起。即使将问题局限在“现代学术”的范围之内,我们恐怕也无法要求研究“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这些“社会科学”的学者保持与“政治”的距离——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学者与现实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否认其“学者”的身份。
  将“社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