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裂。实际上,在奥义书的一些篇章中也承认这一点。例如:那勒德尽管具有
吠陀的知识,还要寻求“自我”的知识。这种需要来自于新的形势要求。印
度古代传统把承认吠陀为权威和否认吠陀为权威的分为正统和异端。实际
上,正统的 (例如瑜伽派)是表面承认,异端的(例如佛教)是笼统否定,
所肯定和否定的往往是另一回事,同吠陀本身并不相干。对于吠陀的几部“本
集”,尤其是《梨俱吠陀》,差不多都是当作一个神龛,并不向内窥探。他
们的争论其实是一些教派或社会思想派别之间的矛盾表现。
… Page 35…
2。奥义书中的哲理
奥义书这个词一般解作“秘密的知识”。它的同义词是秘密;它的词义
的原意是“坐在某人身边”,表示是一种秘传。奥义书本身的传说表明:在
那时候要取得独霸这些秘密知识的智者的信任是多么困难;为达此目的,学
生要经受漫长的学徒期,国王要破费巨额财富。下面是这类传说中的一个:
伽纳希罗底乐善好施,慷慨大度,他到处建立庇护所,心想各地的人民都可
以吃到我的食物。一天夜里,几个天鹅飞过。一只天鹅对另一只说:“咳嗬!
短见,短见!伽纳希罗底的光芒普照如天。别碰着它,免得烧着你。”另一
只天鹅回话说:“喂!那人是谁?你把他说得好像是驾车人雷格瓦。”第一
只天鹅说道:“请问,驾车人雷格瓦是怎样情况?”另一只天鹅回答:“正
像点数小的骰子全归点数最大的骰子,全归赢者,凡造物所做的一切好事全
归于他。我说究竟有谁知道他所知道的!”伽纳希罗底无意中听到了这番话。
然后到了早上,他要求仆人寻找这个驾车人雷格瓦。仆人找了很久,终于找
到一个车夫。这个车夫正在一辆车子底下搔痒。仆人问他:“请问先生,你
是驾车人雷格瓦吗?”他承认说:“哦,我正是。”然后伽纳希罗底备了六
百头母牛,一个金项圈,一辆驾着母骡的车,到雷格瓦那里,把这些送给他,
说:“先生,请教我神道,你所崇敬的神道。”雷格瓦愤怒地拒绝这些礼物。
然后伽纳希罗底又备了一千头母牛,一个金项圈,一辆驾着母骡的车以及他
自己的女儿,把所有这些连同雷格瓦居住的村庄都送给雷格瓦,请求他传授
他的秘密知识。雷格瓦抬起这位女儿的下巴,说他不是出于所有这些礼物,
而只是出于这张脸蛋甜蜜迷人才准备传授知识。我们说,一个人在车底下搔
痒,并倾倒于少女面容的迷人,那个形象可能不符合对于奥义书先知的通常
想象,但要点在于:那时候的一个贵族为了求教于雷格瓦掌握的智慧,甚至
毫不犹豫地提供他自己的女儿。这说明在那些日子里传播的秘密智慧即奥义
书受到怎样的重视。发展到最后,奥义书的名称获得无比的权威,各类经文
都冒用这个名称分享它的权威。但是严格说来,只有十三种奥义书才是真正
古老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吠陀文献。
从总的方面看,奥义书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吠陀思想,比较集中地探讨和
确立了梵我同源的唯心论哲学。梵是奥义书唯心论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
是绝对不二的本体。首先,梵是不可感触、不可描述、不可按特征来定义的,
是不灭者,所以它非粗、非细、非短、非长、非赤(如火)、非润(如水)、
无影、无暗、非风、非空、不粘、无臭、无味、无眼、无耳、无语、无识、
无精力、无呼吸、无相貌、无量度、非内、非外;彼不吞噬何物,亦无能吞
噬之者。梵,既无特征、无活动、无感官、无可比、亦无能胜之者,只能权
宜地以否定方式表达它的不可表述的本体。其次,从另一方面讲,梵是宇宙
的始基,谓太初之时唯有梵在,它变现宇宙的一切。梵不仅是宇宙的本原,
创造客观世界的一切,同时也是精神的基础,产生主观世界的一切。奥义书
详细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即梵我同一说。梵的理论着重从客观角度表述外部世
界的本原,表现为客观唯心主义;我的理论着重从主观角度表述内在世界的
基础,表现为主观唯心主义。梵我同一,则是要说明客观世界的本原和主观
世界的基础二者在本体上是同一的梵,或者说,同一的梵的两个规定。说梵
是生命,是气息,已隐含梵中有我的意义。我的理论并非梵的理论的发展,
二者可能是同时出现,相互影响,最后归于统一。像梵一样,我最初也被看
… Page 36…
作宇宙的始基。在奥义书中,我虽处处和梵并提,但我始终没有和原人断绝
关系;相反,我被赋予了原人本有的全部属性。奥义书中说:我即原人,他
的语言产生火,他的呼吸产生空气,他的眼睛出生太阳,他的双耳创立四维,
他的心胸显现月亮。
关于梵我同一说。梵我同一说有3个发展层次:第一是原人即梵。奥义
书详细探讨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始基,并得出结论说始基即是原人,原
人即是梵。第二是梵即我。随着原人即梵论的成立,梵即我论便顺理成章而
实现,因为我本是原人的直接替换者。《广森林奥义》认为,梵无异于我,
若言梵我有异者,是不知梵也。《歌者奥义》进一步探讨何者为我,何者为
梵,并将我发展为周遍一切的我。各种奥义书基本上一致使用肯定方式来表
述这种梵我同一的理论。个别奥义书,如《秃顶奥义》则采用肯定与否定的
混合式来表述,认为原人即我,我即不死之梵,梵我统一之体神圣清净,无
有形相,无寿无识,即外即内,赛过最胜不灭者。这些是典型的梵我同一论。
第三是我同个我。我是大我,是梵;个我是小我,是个别生物的我。大我是
宏观世界的灵魂;小我是微观世界的灵魂。大我是体,是一;小我是相,是
多;相因体现,多从一生。故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正像蜘蛛和它的网丝,亦
如火与火花。网丝虽非蜘蛛,但产自蜘蛛;火花不同于火,但源于火;小我
不是大我,但不离大我,是大我的不可分部分,二者本是同源同一。
关于业和轮回说。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业的分类很多,一
般分为三业:身业(行动)、语业(也称口业、言语)、意业(思想活动)。
轮回也作“生死轮回”、“轮回转生”等。意谓如车轮回旋不停,众生在生
与死的世界循环不已。主张今生积“善德”,下世即可生为上等种姓,甚至
生到天界;而今生有“恶行”,下世亦可生为下等种姓,以至下到地狱。在
吠陀时期,轮回之说尚未形成,业只是指祭祀行为。吠陀认为,行祭者死后
上升天堂;不行祭或反对祭祀者死后堕入地下深渊。但没有说明上天堂、入
地狱轮回的主体是什么。奥义书提出“个我”说,明确“个我”是每个生物
之我即灵魂,是在业力支配下承受死后转生的主体。“个我”说构成了轮回
论的基础。书中说:“有人云,献牛奶祭神一年者,摆脱再死。但不应如此
理解。须知凡明此理者,在其献祭当日,即免再死,因他将全部食物献与诸
天故。”这里的“再死”,意谓今生死后的来世再受生死,故再死即再生或
转生。奥义书详细阐述了业与转生的关系。业即行为,行为有善有恶,人的
意志决定他的善或恶的行为,善或恶的行为决定他的善或恶的报应,报应是
来世的果报。在作善或恶的行为后留下无法消失的潜在影响,叫做业力。业
力对个我即承受轮回的主体起着制约作用。人死之后,他的个我(灵魂)因
受善的业力的影响而获来世善的果报,转生为高等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或
吠舍;或者,因受恶的业力的影响而得来世恶的果报,转生为低等种性的首
陀罗,甚至投胎为牲畜。奥义书哲学家还强调知识而特别是对梵的知识,是
善中之善。因为只有通过对梵的认识,才能领悟梵我同一的至理,才能由此
而证得内在的极乐世界。
不管梵这个概念的前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