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产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惨无人道的剥削。还有 《重赋》、《红线毯》、
《赠友诗》等,都提到了土地与赋税的问题,诗人认为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使农民纷纷破产,作者怀着对农民
深切的同情之心来警告统治者,不能再这么横行霸道了。在《卖炭翁》中,
诗人愤怒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
的最无赖的方式,“名为宫市,其实夺之”。诗人塑造了一位卖炭翁的典型
形象,他的外貌、心理都有形象生动的描绘,用简洁含蓄的笔渲泄了对统治
者深深的谴责。《新丰折臂翁》通过一位为避免兵役而“夜深不敢使人知,
偷将大石槌折臂”的老翁的惨痛故事,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
新乐府中,这首写得极好,借老翁的叙述,追忆往事,形象刻划动人,结构
前后照应,可谓煞费苦心。白居易对其他社会问题,尤其是妇女的遭遇极为
同情,如《上阳白发人》写宫女的辛酸命运,《母别子》写被抛弃的妻子同
时又失去了亲生骨肉;作者叹息道:“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太行路》),“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妇人苦》)可见一副
怜悯心肠。
白居易有杂律诗近二千首,其中亦有佳作。五律《赋得古草原送别》把
自然界的枯荣、青草顽强的生命与人的情感沟通,极富蕴意,“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熟语。七绝《暮江吟》也脍炙人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感伤诗中有两首著名的长诗,即《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
取材于民间传说,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者一方面痛心于玄宗的
惑于色以至误国,另一方面又对天子的爱情表示同情。诗人在民间传说的基
础上,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加以充实和渲染,把这首长篇叙事诗写
得既有现实性又富于浪漫色彩。全篇曲折动人又流丽自然,描写细腻,抒情
氛围浓厚,故事性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与《长恨歌》齐名的《琵琶行》
… Page 85…
写于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诗人借一个沦落天涯的弹琵琶的女子的遭遇
来寄托自己政治上受打击的激愤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正是诗人内心的表白。音乐与情感相通,有声与无声照应,具体与抽象结合,
使这首长诗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他自觉地把诗写得明白如话平易浅畅,
且不说那些乐府诗,就连已经惯于使用紧缩凝炼句式及象征暗示词语的近体
诗,在白居易笔下也被写得浅切自然,正是这种“务言人所共言”的语言,
使白居易赢得了读者。元稹在 《白氏长庆集序》中说,白居易的诗“禁首、
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所谓雅俗
共赏,妇孺皆读。但白居易并没有将诗写成大白话,他的一些好诗在通俗之
中有紧峭凝炼,流畅之中有节奏变化,后人称之“看似平易,其实精纯”。
白居易所倡导并实践的这种平易浅切的诗歌语言在当时整个诗坛变革中,起
到了瓦解旧的诗歌语言范型与格套的作用,这种引“俗”入诗的作法,打破
了人们写诗读诗的习惯,拓宽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技巧,在诗史上功不可
没。
… Page 86…
5。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唐朝以前,没有“古文”这个概念。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他称自己所
写的那种继承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与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
立。古文用的是俗下文字,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讲究排偶、辞
藻、音律和典故。唐中叶,由于韩愈的大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组成了一个新的文人集团,渐成一种社会风尚。后来又得到柳宗元的支持,
古文的业绩更著,影响更大,并逐渐压倒骈文,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这就
是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这个运动主要是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对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中国散文在先秦就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两汉散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
同时又受辞赋的影响,开始骈化;到了魏晋骈文初步形成,这是一种讲究声
律、对偶和整齐句子的有格律的诗化散文,本来是对文学体裁的一种丰富,
但到了南北朝时期,注意形式美的骈文因投合贵族阶层的趣味而向形式主义
方面畸形发展。到了唐代,反对骈俪的复古运动开始高涨,初唐至中唐不少
有识之士进行了创作古文的尝试和理论探讨,为韩柳古文运动奠定了基础。
韩愈和柳宗元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助儒学复古运动的旗帜,开始倡导
古文运动。韩愈提出,要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以纠正齐梁以来的
形式主义文风,古文不但便于表达思想,而且它本来就是“载道”的。这在
当时很具感召力,从而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
古文运动的基本精神有两方面,一是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
道是内容,文是形式。韩愈说:“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柳宗元亦
说:“文者以明道。”虽然在“道”的具体含义上韩、柳并不完全一致,但
文应该为道服务,文章更贴切地传达思想,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古文运动
的另一个内容是革新文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创立新的散文必须有新的语
言来负载。新的文学语言一是要“惟古于词必己出”,道是古人的,传道的
是今人,必须创造新鲜的词语;二是“文从字顺各识职”,即要用自然的语
法规范来创作,从而创造自由流畅的新散文取代数百年占据文坛的骈文。这
些主张都具有积极意义,符合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当自然质朴的文章被畸形
讲究形式的骈文所代替时,也就使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文章戴上了镣铐,古
文运动顺应了历史的要求。
韩愈 (公元 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人,公元 792年中进士,当过
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后上疏言触怒当权者被贬阳山令。公元817年任刑部
侍郎,两年后又因上疏谏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被公认为最能“折节下交”、
奖拔文人的人,后人称他“开设户牖,主张后进”。他不遗余力地奖拔了孟
郊、张籍、贾岛、李贺,而这些人也众星拱月似地使他成了文坛盟主,取得
宗师地位。
韩愈的散文理论,表面上看是复古运动,其实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革
新和创造。他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树立了新的文章标准。他同时是一位杰出
的古文家,他把新型的古文广泛地运用于政论、书启、赠序、杂说乃至祭文
等各种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学散文和带有文学性的散文。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是韩愈散文的特点。韩愈擅长论说文,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
紧凑的结构,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比如论说从师之道的《师说》,用不
长的篇幅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较有说服力。杂说是韩愈散文中
… Page 87…
近似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它往往用来感慨时事,借题发挥,讽刺批评,它们
篇幅短小然而说理透彻,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比如 《杂说》四,
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内心不平,很有气势。韩愈的记叙文具有鲜明的人
物形象,事件也相当完整,与《史记》中传记文学的“实录”精神一脉相承,
并带有作者强烈的爱憎色彩。如《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等人英勇守城的
事迹,绘声绘色,虽着墨不多,而一个忠勇坚贞的形象已呼之欲出。韩愈的
长篇抒情散文亦有造诣,《祭十二郎文》哀悼亡侄,以细琐家常的诉说,融
入作者的骨肉深情和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写得凄切动人。
韩愈的文章是他的古文理论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