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出生于中亚碎叶,5岁时随父迁回锦
州彰明,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中到处漫游,据说十年间
他仗剑任侠,学仙访道,饮酒赋诗,交结朋友,闯出了不小的名声,以至于
比他年长四十多岁的老诗人贺知章对他钦佩不已,称之为“谪仙人”,誉其
诗“可以泣鬼神”,于是李白的狂放性格和天赋诗才一下子闻名遐尔。靠这
些名声和有地位的朋友推荐,他于公元743年入京当上了供奉翰林,并受到
唐玄宗的特殊礼遇。但唐玄宗并没有把李白视作辅弼之才加以重用,仅仅视
之为敏捷诗人来养一个清客。实际上李白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天真狂放的诗人
在做着入世经国之梦,所以不过两年,李白就告别政坛,又四处漫游作诗去
了。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退位,李白又一次结束浪漫的诗人生活入永王
李璘幕府去讨伐叛乱,到公元757年,李璘受朝廷猜忌被击败,李白又受牵
连,被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赦得以回返。公元761年,61岁的李白从金陵
出发到临淮参加太尉李光弼的军队讨伐叛乱,途中生病返回,第二年病逝当
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其基调是积极的,他的诗作
具有火山爆发式的热情和一泻千里的气势,古人常用“豪放”、“飘逸”来
评价这位最有天赋的诗人。但在其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主体的创作中,时
而也有消极甚至颓废的倾向,这与他所处的时代及其特殊经历是相关联的。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帝国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在表面的繁荣昌盛后面隐
藏着深刻的危机。一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唐帝国已达到繁荣昌盛的顶
点,成为世界上强大富庶并高度文明的国家;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各种固有
矛盾逐渐达到激化的程度,统治者骄奢淫逸,劳动者日益贫困,“安史之乱”
终于爆发,帝国分崩离析,一蹶不振。李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目睹和经历
了国家的繁荣、危机和战乱。他曾经怀抱“济苍生”、“安社稷”、“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然而已失去实现的可能;他曾为理想而四处奔
走,遭到的是嘲笑与碰壁,感到的是深深的幻灭。诗人用他的歌喉时而高歌
理想,时而悲叹怀才不遇,在矛盾冲突的时代,渲泄着时而激愤时而消沉、
时而昂扬时而颓唐的矛盾心理。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基本思想特征,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经常
渴望能像历史上的匡世经国的能人范蠡、鲁仲连、朱玄、谢安们那样,凭着
个人的才智和勇气,为民作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壮怀激烈:“抚剑夜吟啸,
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
客行》)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然而社会却是“谁贵
经纶才!”君王则“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诗人
悲愤地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
地从李白的诗中流露出来,《行路难》三首是他追求与幻灭的真实写照:“大
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格外
震撼人心。
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另一主题。李日常以
“野人”、“布衣”自称,并在王公大人们面前毫不示弱:“出则以平交王
侯,遁则以俯视巢由”, (《送烟子无演隐仙城山序》)并常以强烈的蔑视
来对待权贵们的荣华富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
… Page 78…
游天姥吟留别》),“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乍
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粪土
权门,是对封建礼法的极大轻蔑。与此同时,李白对人民的态度是亲切而谦
逊的,如《丁都护歌》对拖船运石的纤夫的疾苦予以体贴和同情;在《宿五
松山下荀媪家》更是以“三谢不能餐”来感谢田家老妇,显示出极为可贵的
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
李白浪漫主义精神最典型的体现是在他狂放不羁地追求个人自由,如天
马行空,任意翱翔,以此来与使他窒息的社会相抗衡,这在他山水诗中表现
尤为突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人生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种渴
望自由、寄情山水的精神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诗人在
梦幻中仿佛亲自经历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仙世界,
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愈益憎恶这没有自由的人间。李白认为,人间是污浊、
黑暗而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和醉酒之中才能获得解脱。因此他写了
一系列的隐逸求仙和饮酒的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
即骑访名山” (同上),“人间不可以托些,吾将采药于蓬邱”(《悲清秋
赋》),“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襄阳歌》)。作为一介
诗人,能对现实作出的反抗只能如此,也许有悲观厌世、逃避现实的倾向,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孤傲的知识分子又怎能进行更有效的反抗?李白的浪漫
主义精神基调是积极而强烈的,具有不可遏制的力量和气魄。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自己称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啸傲凌沧洲”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另一位大诗人杜甫赞他的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些正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的概括。
首先,诗人的主观形象鲜明地体现在诗篇中,使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感
情色彩,不论是叙事诗、写景诗还是抒情诗,诗人的人格力量无处不在。有
时如爆发的火山,狂呼怒吼;有时若清澈小溪,缓和柔美;而占主导地位的
往往是狂飚突进式的飘逸的自我。比如著名的 《蜀道难》,诗人极力描写蜀
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诗句在诗中反复咏唱,形成回环的
诗的旋律,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之,能够体味到诗人的豪迈与快疾的
性格与气质。正因为李白具有豪爽天真的性情,他很少像有的诗人那样斟字
酌句,涵咏体味,也很少被诗律捆住手脚,他的心思与他的话语之间仿佛没
有闸门,心头的冲动总是那么急不可耐、争先恐后地从喉咙里奔跑出来,让
我们看到一个思疾而语豪的潇洒诗人形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现实作客观如实地描
绘,而是任想象驰骋于天空大海高山之间,将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及大
自然融为一体,所谓神驰凡极,心怀四溟。运用他独特的艺术联想,把看似
不相干的意象溶合于诗中,形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如《古诗》第十九
首,通过游仙来揭示安禄山称帝的把戏: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
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
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豹狼尽冠缨。即使接触到史实,仍以浪漫而
奇特的意象来暗示,诗人处在高高的天上俯视人间小人作祟,自我高洁而飘
逸。
… Page 79…
同时,李白的诗歌极富想象力。他往往用极为夸张的手法,大胆地比况
情与景,既出人意料,又令人接受,如《秋浦歌》其十五的“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箇长。”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一风三日吹倒山”
(《横江词》),都夸张而不失于险怪,成为典范。诗人的奇特想象往往把
大自然人格化,人与自然形成和谐、默契,所谓人化自然,自然人化。他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